140年,磨糙踏碎多少红砖墨瓦?140年,可以淡忘多少往事——正如蔡氏古民居那曾经金碧辉煌的油漆,在今天,只剩下龟裂暗黑的黑褐色,恰如那古松老柏粗糙的外衣——然而,140年,我们却可以从中搜寻到那曾经气度非凡的雍容华贵!
那一天,我们随意走进一家蔡氏古民居,看见屋居主人坐在下客厅泡茶,他见我们进来时,热情地招呼着。我记得那天头一步跨入大门时,我把相机对准那四分五裂的红砖。红砖虽裂,那艳红的往事依然。无怪乎主人诙谐地说:“你专拍我家的坏东西,那些好东西你都不看它一下!”是的,我说:“这东西啊,是越老越有价值,越旧越古远”
是的,当我再次把相机对准木墙上那斑驳的、碎裂成千丝万缕的油漆残片时,我想起了这古厝曾经的灿烂和辉煌。许多游客不解,他们问我:“这些东西有什么好拍的呢?”我说:“那是古老,是沧桑”他们点头了!但或许只是默认,只是含含糊糊!
古民居的上客厅两边,各有一幅镂金木刻花雕,从里到外立体雕刻,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栩栩如生。更为可喜的是,虽经历百多年历史,上面的金粉依旧!且不说花草文字精雕细刻,单看这油漆上的工艺,就有多少精深奥妙深隐其中,让后人慢慢品读。
所以,我有些故弄玄虚地告诉同游者,那古时的油漆匠,为了打造这千古技艺,他们曾经这样精磨细研地涂刷过:
在刨好磨细的木墙上,他们先用油漆加上猪血调稠,将木板上的孔隙和裂缝慢慢填满,刷平,再用细沙布细细研平,清除去粉尘以确保表面光滑平整;之后,他们再涂上一层油漆,刷平;并在油漆上面,用胶水粘贴上一层细布,以保证木板与木板之间不会因为冷热、干湿而伸缩,从而牵动油漆表皮引发鼓涨而造成缝隙,形成杂乱无章的裂纹。
工匠们贴上一层细布之后,继续往细布上打抹油漆修补,待全面凉干之后,再用细沙布慢慢磨平,去掉粉尘;再补上一层油漆,再往油漆上粘贴一层细布;再上一层油漆,再细细磨平,再去粉尘依此类推,每做一道工序,都要等到彻底凉干之后,才能上第二道工序,层数越多,越能保证油漆表面长久光滑不产生裂纹。
当然,就算再精细的工艺,也抵挡不住140多年的风雨;再辉煌的往事,也终将伴随岁月老去蔡氏古民居每一处用过油漆的地方,如今都已龟裂并慢慢脱落!毕竟,时间考验着工艺的成熟,从年轻到年老是一种必然,越能经得起考验的工艺,越成熟!
眼前的油漆与古木之间,伴随岁月的流逝日渐消褪与分离,但却阻止不了人们对往日辉煌的念想——当年华构初成时,太阳的光辉从天井上搜寻而来,油漆的光芒映衬着新居鲜活的色彩慢慢弥散,主人摇着草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我们几乎无法再找出一个比“金碧辉煌”、“和和睦睦”更适合的词语来形容了!
然而,光从外表上看,那脱落油漆所遗留下的缕缕细布,让我们清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