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钱一枚。
这是陈强开出的收购古钱的价格。
不仅仅是李慧手里的,还有其他小孩儿的,都可以来陈强这里交换。
陈强用真金白银而不是那些烟盒,算是保住了自己重生为人的底线。
反正随着大家长大,这些东西去了哪里,也都说不清了。
当然这都是他自己安慰自己的,不想让自己负罪感太深。
保险起见,收购的工作都是通过李慧去完成的。
小姑娘做起事情,比陈强想象中要精细得多。
首先是钱的来源,只说是替一个收废品的叔叔收的,自己只是个帮忙的,钱都是收废品的叔叔给的,大人要问起来,小孩子反正是讲不清楚的。
也不是什么古钱都收,那种每个人手里都有,存世量大的,都不在收购范围,这样每个孩子也拿不到多少钱,少的几毛,多的也就一两块,算不上大钱,不会太引起大人的注意。
就这样,从初一到十五,陈强的主要工作就是见“客户“,然后甄别古币,再有“助理“李慧付给对方收购款。
钱货两清,有买主,有见证人,免得后面反悔。
到最后,周围一圈数过来完,能换的全给换了一个遍。
一共花了陈强三十块钱,收拢了三百多枚不常见和一些品相较好的。
收购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等到开学了,再找找那些离得远的一些孩子。
陈强已经将这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并给了李慧十元钱,用完了再来找他拿。
看着李慧那任劳任怨的样子,说真的,还有些于心不忍。
哎,等强哥发达了,送你一场富贵,算是了结两世的因果吧……
除了古币,陈强还打算收集一些其他的玩意儿,不过,这些就没法儿通过李慧去办了。
在陈强他们村到县城西中间有一家废品收购站。
这个年代,废品收购站,好多都是挂靠在市政上的,属于城市必须要有的那么个单位。
里面的职员也都是吃公家饭的。
你要去卖废品,不弄得一清二楚,干干净净的人家还不收。
金属就得是纯金属,玻璃里就不能有塑料纸张。
要不然,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铁、铝、铜最值钱,分得也更细,属于贵重但却不怎么占地方的废品,收购站最乐意收。
其次就是啤酒瓶等可以回收等废品,这个时候的啤酒瓶子,完好无损,没有豁口的五毛钱一个,是小朋友的最爱。
老有小孩子偷了家里的酒瓶子跑到废品收购站换零花钱。
书籍报刊最不值钱,但是却是废品收购站收得最多的。
陈强就是盯上了这些此时最不值钱的书籍报刊。
连环画这个后期被淘汰的书籍品类,那可算得上是好东西。
陈强家里就有不少,可以说不少连环画陪伴了这个时代孩子的童年。
一些有特殊文章和照片的旧报纸,后期也能拍出相当高的价格。
除此这些,有时候还能见到一些时间不短的手抄书,都属于上个时代的老古董了,有一些价值还是可以的,毕竟,现在只要两分钱一斤,后期却能升值到成千上万,算得上一本万利的投资了。
陈强趁家里人不注意,从家里拿了两个酒瓶子,打算先去探探路。
从陈强家到废品收购站,也就十几分钟的步程。
这里初八就上班了,经过一个大铁门,里面就是一大片空地,堆满了收来的一些塑料,酒瓶之类的。
里面有间不小的厂房,是收购站的办公地点。
书籍废纸等不能淋雨的,就都在里面。
这里堆不下了,就会用车拉到更大的收购站去。
一进屋,一股潮腐的气味传来,陈强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怪不得这里的上班的人,每天都拉拉个脸,跟谁欠她五百万似的。
柜台这边是个老头儿,带着个老花镜,手里举了个不知道哪天的报纸,也不知是在看,还是睡着了。
另外一边,有两个小伙儿,正在给废纸打包,一边聊着相亲的事儿,看来还是光棍儿。
“我卖酒瓶子。“陈强提起两个啤酒瓶,发出叮叮当当是声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