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6.武氏不知名郎君。 一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r />     崔馆主扭头喊“校书郎,那便烦你带个路,引她走一趟吧”

    话落,弘文馆校书郎王焘便搁下笔,从书房内走出来,冲二人揖手见礼后,笑道“看来七娘身子已经大好,我便放心了。”

    七娘乐呵呵凑上去,原来是给她看诊的小方脉医者呀

    见到是王焘,李白再安心不过,索性让七娘自己跟着去,他坐在此处陪崔馆主下棋饮茶。

    王焘带着七娘出来,边走边道“今日天晚了,还在弘文馆内的博士只余下讲经博士李谨,先去请他瞧瞧你该用些什么读物”

    七娘懵懂点头,屁颠屁颠跟在王焘身后。

    李谨作为讲经博士,算是弘文馆的中坚力量。除此之外,多是典书、搨书手、笔匠、熟纸装潢匠这样的流外官奉职于此。

    这位李博士年纪不大,瞧着只长李白几岁,眼神里却透着许多沧桑。他板着脸问了七娘几个孝经和论语的问题,七娘对答如流之后,便提升难度,问起了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

    七娘傻眼“我只会背一丢丢公羊传。”

    又赶紧比着手指头补充道“就这么一点点哦。”

    王焘忍不住面露笑意,如七娘这般大的孩子,能做到这般已经十分难得了,而且七娘并非男子,也亏得李白愿意花工夫教她。

    李谨却依然板着脸,思忖片刻后,公事公办道“孝经论语尚可,两经一窍不通。弘文馆内有旬考,一月三次试,你这样只能先从第一层开始,通晓大经小经各一本,或是两本中经。”

    “既然学过一点公羊传,这一年便选小经春秋公羊传,大经春秋左氏传吧。”

    七娘晕晕乎乎听着,歪着脑袋看向李博士,总觉得这位郎君长得面熟,似乎在哪见过。

    李谨见她不答话,问“可有异议”

    七娘连忙摇头“没有没有,您指哪我打哪”

    李谨抬起眼皮看她一眼,似乎对陛下插进来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感到意外。

    七娘方才打量了李谨许久,王焘也发现了。

    两个人出门走远之后,王焘便问七娘“为何那般看着李博士”

    七娘想了想,有些不确定“我觉得他长得好像一个人。就是裴三郎的,嗷,您不认得他就是崇仁坊兵部侍郎裴家的当家娘子武氏。”

    王焘闻言,眼神黯了黯。

    他们当然会长得像。

    王焘担心七娘过于聪慧,猜到什么招来麻烦,索性蹲下身低声道“李博士虽被圣人赐姓李,本族却是武氏。你说他与兵部侍郎裴光庭之妻武氏长得相仿,其实也不算错。”

    “细论起来,李谨的生母方城县主,与武氏都是武三思的女儿,乃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妹。”

    七娘瞪圆了眼“那李博士岂不是要喊武娘子姨母啦”

    王焘点点头“不过,人与人的亲疏远近不只靠血脉,你可不能插手点明此事。”

    七娘想到自己跟李白的师徒情,那简直就像是用铁水焊在一起了遂十万分赞同地使劲点头“我明白”

    王焘笑着摸了摸七娘的脑壳,起身继续往藏书楼去。

    他没有告诉七娘的是,李谨的阿耶,便是先天政变中,唯一从镇国太平公主府活下来的幸存者。

    他名薛崇简,乃是太平公主第二子。

    太平公主被赐死之后,薛崇简便受命帝王改姓李,随后出长安做了蒲州山西永济州刺史的佐官。

    四年前,方城县主与李崇简这对夫妻双双病逝,李谨作为其后人奉诏入长安,被安排在这萧条没落的弘文馆内。

    王焘出身宰辅之家,看得自然清楚

    在先天年间那场争斗中,弘文馆学士们因为支持太平公主,开始遭到了疯狂打压。这十五年间,他们作为前朝反叛旧臣,一个一个被陛下贬谪、流放或赐死。然后,再将他们的子嗣后代都丢进来,用弘文馆这座牢笼囚禁致死。

    这是陛下对太平一党的不间断报复。

    王焘想着,忍不住扭头瞧了一眼身旁的小女郎。

    只是不知道七娘进来读书,却是为了什么

    弘文馆的藏书楼自贞观修建以来,图书愈增。其中有历朝历代的史书经籍,也有许多未公开发行的藏品,甚至孤本数目亦不在少数。

    王焘作为馆中校书郎,对这些书籍的排放早已知悉于心。

    他一边往里走,一边对七娘道“你自己找几本画册翻翻,我去为你寻合适的经史读本。”

    七娘头一次见这么大的藏书楼,仰着头眼神在发亮。连连应声,便钻进书堆里去瞻仰。

    “哇,这么多经书”

    “啊这么厚的史书”

    “诶嘿嘿,好好玩的画册,尉迟敬德这门神像真帅啊”

    王焘听到七娘小声夸尉迟将军的长相,忍不住笑了。

    又过了一会儿,王焘听到七娘脚步声上了楼,也没在意。弘文馆三层楼藏书二十万卷,当年陛下在气头上,想要一一排查这些书中有无造反忤逆之言,最后都放弃了。

    七娘又能找出些什么呢。

    三层顶楼。

    七娘斜坐在一张刻意倒置的书台上,双手捧着一册古朴的书卷。

    这书是某个人闲暇之余自撰的读物,用料还是宣州府产的“贡纸”帝尧麻笺,因而七娘拿到手时,虽然落了灰,纸张却细腻柔白,没有一点泛黄之处。

    七娘翻开书册扉页,上记

    “余幼时病弱,至开元十年夏已大势将去。今特将所学兵阵诡道记于一册,愿有缘人得之,为万世之太平而用。”

    书页的左下角,赫然写着一个风骨峭峻的“武”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