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村里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事了也会互相帮衬帮衬,再加上老幺人也好说话,又热情,跟叔伯们也就慢慢有了点关系,但肯定不如我和大哥跟他们的感情好。”
于辰略略颔首,但实则心里不以为然。
不管怎么说,尤永安也在村里待了二十多年,即使有头二十年感情基础的空白,但只要会做人,没什么矛盾,时常来往的话,与叔伯和堂兄弟们感情也不会差到哪去,至于堂姐妹,大多嫁出去了,来往少,不作考虑。
毕竟,感情其实都是处出来、互相经营出来的,而且,多数时候都有个上限存在,这个上限,与双方人品、性格息息相关,时间与交往,在初期或许很重要,但感情达到一定程度后,起到的作用便不太大了。
至少,二十年与四五十、五六十年的交情,按理说并没有,也不应该有质的差距。
培养感情又不像练内功,练得越久越雄厚。
就算练内功,也还有瓶颈在呢。
不过,这点破绽,其实也不能说明什么。感情深厚与否,关系好或不好,受个体主观影响很大,许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我与某某认识五十年,和他的关系,自然比仅认识某某二十来年的你要好得多。
因此,于辰又问:“您说,受害人好说话且热情?”
“那是当然的。”尤永平说:“老幺毕竟在大城市里待了二十多年嘛,开了眼,为人处世方面比我和大哥都圆滑的多了。”
这家伙,又在偷换概念。
于辰如是想。
问他受害人热情与否,他扯到了为人处世方面。
而且对于这套说辞,于辰只想呵呵:城市套路深,但农村路也滑,人心也复杂,哪有那么简单。
当然,还是那句话,尤永平,依旧在做主观评价,没法真正站在客观立场证明或证否,至少现在不能。他硬要说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于辰和袁友冲有什么办法呢?他俩又不会读心术。
于是,于辰又略略调整了下方向,问道:“那您知道受害人在乡亲们心目中的评价吗?”
接着,他又补充一句,免得尤永平又找借口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干脆含糊其辞:“您也说了,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我想您没事也会和乡亲们唠嗑,他们对受害人的看法和评价,应该瞒不过您。”
“即使出于您是受害人他三哥的角度考虑,不好当面在您面前说他坏话,但他们只要说出口,铁定早晚会传到您甚至传到受害人耳中,您说是吗?”
“的确。”尤永平点头,说:“不过,老幺在为人处世方面真的没得说,又勤劳能干,又好说话的,还大方,想挑刺也不容易啊,反正我是没听到过他的什么坏话。”
“不过,倒听过有人说他老婆。”
“噢?”
“老幺嘛,肯干活,脑袋又灵光,很能赚钱,一手就把家里大包大揽了,根本用不到弟媳帮忙。所以啊,弟媳除了帮忙打打电话,记录下快递啥的信息外,就没什么事了,家务活都不怎么做,成天不是打牌呢,就是打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