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烧懵了的辽兵怎扛得住如此大灾,不消鸣金,攻城的前队便争先恐后地往后退,后面的人又一时不查,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前涌,进退之间顿时冲撞在了一起,互相践踏起来。
才一个照面,宋军兵不血刃,而辽兵却被这把妖火烧掉了数十人,烧伤的,踩伤的更是不计其数,一时间里岐沟关正关外遍地惨嚎。杨庸看在眼里,心知第一关已然安稳度过,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有了这把火,辽军少说一个时辰内是不敢再攻了。但这只是双方的餐前甜点,等火烧完了之后才是正餐的大菜。杨庸甚至想这岐沟关的五百宋军,如果没有援军,到最后他们能活下几个?而辽军要拿下岐沟关,又要死多少人?双方的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大?底线又是什么?
这一夜就在杨庸的猜测中有惊无险,平安度过了。辽军骑步军各攻了一次,都歇了菜,不同的是骑兵攻不下还能让位置给步兵,而步兵攻不下,他们就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所以他们没有走远,只在两里地外就地休整,埋锅造饭,只是时不时地还给墙头上和他们骂战的宋军送几支箭,场面显得异常沉闷,多少有些乏味了。
不知不觉间东方渐渐发了白,杨庸一见天亮,首先就是点燃狼烟,给前线的刘延庆报信。至于后方,早在昨夜就派人去通禀了。距岐沟关西南八十余里,便是此次攻辽的前哨站——真定。坐镇真定的是河北宣抚刘韐(读ge,同“革”音。),杨庸曾听郭药师说起过这个人,这个老头子是个老实巴交做官的人,想来如果向他求援,肯定不会落空。但是真定离岐沟关虽然只有八十里之遥,这一路上却大多是山路,不利行军。从报信,到点齐人马、收拢物资,再到开进,等援军到得岐沟关,怕是得两日以后了。
不大一会,天也大亮了。杨庸让五都人马轮流休息,饱餐战饭。那边辽军见火势渐小,也开始磨刀霍霍。双方就在各自的眼皮子底下整理辎重和军械,如此近的距离,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对方的脸。杨庸又让张武威端了一张弓,在墙头上来回巡视,专挑夜战时受伤倒地来不及退出战场的辽兵,一箭一个,送他们回家。那一箭箭入肉的声响和中箭之后的闷哼一下接着一下,辽军起初还能忍住,但终究还是禁不起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和挑衅。十几个辽兵想要过来抢伤兵,结果被躲在墙后的宋军弓弩手射成了十几个稻草人。
这是双方在天亮前后最大规模的一次交锋,结果宋军又是完胜,杨庸又给他们挣下了宝贵的一分。
只可惜好景不长,卯时刚到,城墙下的火终于熄灭了。早就按捺不住的辽军彻底发了狂,只一通鼓罢,便一窝蜂地拔队攻城。照例是一阵接一阵地箭雨过后,辽兵步履蹒跚地到了城墙下。这一次骑兵也加入进来,专门冲门。因为天亮了,杨庸这回用不上传令兵了,按照与各都的约定,谯楼上大纛(读dao,同“到”音。大旗、帅旗。)挥动传令,女墙后的宋军们便一齐开始往墙下摔“栅栏”。
现在,杨庸给这个东西取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叫——叉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