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郑中市,苏远山先叫人给陈汉文发了100箱百草源,其中有3箱是浓缩型口服液。
苏远山考虑到今后的各种设备制造中离不开精密机床,决定先搞个超精密机床出来,不然今后很多装备的生产都要受影响。但是机床生产可是个系统工程,尤其是数控机床。
还是老办法,先收购一个小的机床生产企业,然后再改造,顺便还可以培养人才。
想好后,苏远山给秦向阳打了个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秦向阳一听又打算收购企业,登时来了兴趣,按照苏远山的一贯做法,收购企业还没有不赚钱的,而且还都是大赚,自己得好好操作操作。
但是秦向阳要下边工作人员一了解,根本没有数控机床企业的清理计划。
国内能生产数控机床的不管质量如何,大都活的有滋有味,看来国内是缺啊,越是这样秦向阳越是坚定了项目目标的巨大利益性。
但是没有还是没有,总不能硬是指定一家数控机床厂给苏远山吧。那样的话也太强人所难了,怕是自己担不起这个风险。没奈何,只好如实把结果告诉了苏远山。
苏远山倒是没有介意,本来嘛,自己也总不能逼着数控机床厂卖身;他告诉秦向阳不用再找这样的了,他想想有没有可以变通的途径。
没有现成的数控机床厂,自己不能改造一个出来吗?技术上没有难度,就看什么企业最接近了。
控制芯片、电机、缓冲系统、刀具、工作台、轴承、丝杠等等一大堆的组件搞的苏远山也不知道怎么下手了,苏星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哥,你只要买一个来我负责改变设计不就可以了吗,剩下的就是升级的问题,完成技术和设备积累就容易了。”
“对啊,解剖一只麻雀不就可以了吗,到时候就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平台了。”
苏远山马上叫人联系国内数控机床生产企业,结果才发现事情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数控机床是庞大的族群。车、铣、刨、磨、镗、钻、电火花、剪板、折弯、激光切割等;按照外形有立式、卧式;还有精密和超精密之分;大型、中型、小型之别。
最后苏远山终于查到还有一种是苏星建议使用的全自动多功能加工中心。
顾名思义,这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可以自动运行的连续加工数控机床。不过功能可使没有苏星数据库中的那么强大。苏星介绍的加工中心则是开放式组合数控机床,能够完成小到纳米级,大到百米级长度的加工工件。
在苏远山看来,自己暂时还不需要如此规模的装备,现阶段只要是能完成高精密级的数控机床就ok了,加工精密等级到微米就可以了,再精密的自己也用不了,而有了纳米级的加工中心,就已经能在国际上占到领先地位了。
说到数控机床就不能不提日本的数控机床产业。自从1958年研制出来第一台数控机床以后,日本的“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规划和法规对日本的数控机床产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78年产量为7342台,超过美国的5688台的年产量,到了1983年更是制造震惊欧美的“东芝事件”。
日本的战略是先仿后创,用了不到20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型数控机床,占领世界市场,然后反过来攻关高精密数控机床,打下了日本占领世界数控机床市场半壁江山的局面,而华夏更是日本出口的倾销地。
华夏国内的机床产业胡乱发展,近两年稍微知道了数控机床的研究方向,但是已经错过了世界一大步;就连5轴数控机床都不能生产,而且机床的使用寿命、加工精度都远远的落后于人。
这固然是我们的科研技术水平落后的反应,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现状决定的。我们的高档朋友极少,而低挡朋友还要靠我们去救济,哪里有可以借鉴的外援,政策一日三遍,官僚体系阻碍是会进步,普遍没有搞科研的心思,就是有几个想搞的也被环境给扼杀掉了。
现在苏远山就是要纠正这样的局面。他首先想到的是森本一郎这个日本人。
森本一郎自从苏远山帮助他完成订单以后,每个月都要从蓝星电工购买3万套车用蓄电池。而且森本一郎不止一次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