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八章 中秋(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嘿,还不相信我,我当年可是炊事员啊,当然会做这些喽,这季节的柿饼啊,糖炒栗子啊,都是我拿手的。”

    “糖炒栗子?!”苏缨的眼睛像装了灯泡,一下子就亮了,空间的栗子收下来挺久的了,两个懒人嫌麻烦,堆在那里动都没动一下。

    “那我去买些栗子回来,咱们炒栗子吃吧?” 她想起过去每到这个季节,家里总是经常煮上很多栗子,放在茶几上,坐着看电视的时候就剥啊剥吃啊吃的。

    小时候街边卖的更多的是糖炒栗子,热烘烘的砂子把栗子翻来炒去,栗子被炒得油光滑亮。比起温吞的水煮栗子,糖炒栗子真是热情奔放,香气逼人!每次经过,都会忍不住被吸引,可是爸爸妈妈总说不卫生不肯给她买。

    “行啊,中秋快到了,正是吃栗子的时候。”

    “栗子是什么啊?”梁小玲听两人说得起劲,下意识就觉得肯定是好吃的东西。

    苏缨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桂园村没有种栗子树,镇上也很少有糖炒栗子,梁小玲他们这些小孩子没见过栗子也是正常的。

    “栗子可好吃啦,过几天让张叔炒栗子给你吃。”

    “栗子有蛋糕好吃吗?”小姑娘的心中苏缨做的蛋糕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栗子也可以做蛋糕嘛,做出来的蛋糕可好吃啦!”苏缨越想越兴奋,什么板栗饼、栗子蛋糕都是极诱人的东西啊。

    “呵呵,转眼中秋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忙着做礼饼了。”张得宝笑呵呵地说。

    “你们每年中秋都做礼饼?”苏缨吃惊地问。

    礼饼是J省的传统小吃,口味亦咸亦甜,甜咸适中,厚度大概两厘米左右,大小估计和葱花饼差不多,做法当然更考究,馅中冬瓜条、腌肉、葱花、花生、芝麻等等什么的一应俱全,皮薄如纸,饼馅香肥软润。

    苏缨小时候逢年过节,大人总会买上几只,切成小块,当做月饼,那时候月饼是奢侈品,比礼饼贵多了,而且也没现在这么多花样,就是装在红色的塑料袋里。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不要说礼饼了,月饼都不稀罕了,而且礼饼中的小肉块都是用腌过的肥膘肉,不是啥健康食品,爱美要身材的女孩子更不会去买了,城里卖礼饼的地方也越来越少,近乎绝迹了,没想到桂园村还保留着做礼饼的习俗。

    “其实礼饼真正是男女订婚的聘礼,俗话说‘礼饼方有礼,其他不为礼’。现在一般家里有什么喜事、大事,比如说家里的老人大寿,比如说家里添丁,比如说闺女出嫁,还有家中乔迁新居、盖新房都要用上礼饼,拜祖先供月亮也要用上。”

    “聘礼要用礼饼?难怪啊,我有个同事是乡下的,他结婚的时候就没分喜糖给我们,分了礼饼,也是自己家做的呢,我们当时心里就觉得他特别奇怪,原来还是传统的民俗啊。”

    “可不是嘛,到你们这一辈,老祖宗的东西就都不知道了。传说三国的时候周瑜、孙权为借荆州的事情恼恨刘备。听说刘备的夫人新丧,便设下计谋,以孙权的妹妹为钓饵,假招刘备为婿,以取荆州。军师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派赵云相陪,取快船十只,随行五百人,前往南徐娶亲。刘备先去南徐拜见乔国老,带五百兵卒在城中采买果品、猪羊,散发饼耳,大造舆论,促使国太干涉,上演了一出甘露寺。孙权不敢杀刘备,弄假成真,使刘备成其好事,闹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从这以后,民间就形成了定亲送耳饼这一风俗,而这种耳饼被称为礼饼。”

    “真的假的啊,这样也能扯上关系?”苏缨不大相信。

    “过去老人就是这么说的,”张得宝摆出一副爱信不信的样子,“订婚时一般是男方送女家礼饼,女方再把礼饼分送给亲戚朋友和周围邻居。如果女家不收礼饼,就说明婚事不成。过去农村有些地方没有结婚证书,礼饼也就成了订婚饼。分送礼饼,就表示取得亲戚和社会的承认。男方送女家的礼饼量相当大,常常用箩筐、担子挑。有钱人家甚至发礼饼票,得到礼饼票的人可以径直到杂货店去兑换。而且出嫁的女儿、外孙女都要在每年中秋节用礼饼孝敬母亲和舅母。礼饼大的五斤一个,还有三斤、二斤、半斤的。旧社会讲究送五对礼饼,表示五代同堂,取个吉利。现在不讲究这些了,礼饼都是半斤一块,送也不一定要成双成对。”

    苏缨听了真有些跃跃欲试,想今年亲手做几个孝敬妈妈,“原来是女儿孝敬母亲的啊,我小时候还以为我老妈穷,买礼饼充当月饼给我外婆呢。”

    “张叔,你会做礼饼不?”

    “爷爷奶奶会做,爸爸妈妈也会做。”张得宝还没来得及说话,梁小玲就激动地插话,“还是苏姐姐的蛋糕好吃,小玲现在不爱吃礼饼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