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张昭华道:“阿爷最爱的,又是哪一个呢?”
粮长便道:“其实没有。”
“怎么会没有?”张昭华惊讶道:“这一百零八个不同性格的人物,怎么会没有您喜欢的呢?”
“恐怕是因为,”粮长露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笑容:“我年轻时候,也行走过江湖,见到的江湖却不是书里那样的吧。”
“我见到的江湖,是打家劫舍、杀人如麻的江湖,”粮长道:“我帮扶过的妇孺,是恩将仇报反咬一口的妇孺。所以我看这书里,假的多、真的少虚的多、实的少只一句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倒是真的。”
张昭华低头思索半天,也没明白粮长说的是什么意思,也就错过了他眼里一闪而逝的精光。
“您也太悲观了,”张昭华只好道:“这书结局是这样,也是必然。”
说着她道:“这书里面,总有个让您眼前一亮的吧,您总不会是看过一遍却好似惊鸿过影,什么都不记得吧?”
“倒也有一个,”粮长道:“鲁智深。”
“鲁智深啊,”张昭华笑道:“这个人也好!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
“果然只记得这几样写得精彩的,”粮长也捋着胡子笑道:“还有其他的呢,可还记得?”
张昭华努力思索道:“大闹五台山、野猪林?再不济就是生擒方腊!”见粮长摇头,她便道:“鲁智深的事情也就这么几件可数的了,也件件精彩,难道还有其他伏笔暗线不成?”
“依我看,随潮圆寂一章,”粮长道:“倒是最为难得。”
张昭华噢了一声,道:“为什么会难得,这一段无非是印证智真长老的偈言,所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又所谓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桩桩件件都被预知了,首尾呼应,显出禅意罢了。”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张昭华道:“应该是鲁智深回想梁山兄弟这些年的作为,都是为了反抗强权,反对不公,可是最后落得个什么,落草为寇也好,报效朝廷也罢,最后也不过死死伤伤一场梦幻,结局都是一样的悲惨。”
粮长微笑地看着她,道:“能知晓这些,看来水浒确确实实是读通了。”
“但是我想听您说一说鲁智深的圆寂。”张昭华道。
“听到潮信的一刻,他想到的是千军万马看到浪头的那一刻,他见到的是一生际遇。”粮长只慢慢道:“他想的太多。”
“比如说。”张昭华道。
“比如说,我好比浪涛,颠颠又倒倒,潮来千军万马,潮去化为乌有,”粮长道:“曾经义字当头,一腔热血要还这污浊世间一个清白太平如今孑然一身,两鬓风霜已知这尘世苦海终究劫波渡尽。这一生颠沛流离,血海厮杀,恩恩怨怨,就如同浮光掠影,却已然干干净净,圆圆满满,欢欢喜喜了。我看着这潮水,却如潮水一般,身在其中逐浪高地之时不知真相,站在岸上方才明了就是这惊涛巨浪也好,风平浪静也罢,其实也不过是水罢了,洒家在这潮中颠沛许多年、经历过这一遭,终究当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