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歙县庆祝丰收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堂上却又刮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
前一阵粮食产量的风波让现如今的陛下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因为这么大的事他居然不是从奏折上知道的,而是从跑商那里听说的,这让他顿时觉得皇帝的威严受到了侵犯。
而这一次的风波就是关于贺谨书考试的问题了。
对于能让粮食产量增加并且让人制作出了插秧机的主人公,大家对他这次的考试自然是格外关注,在听到他落榜时,自然是有很多人不信的。
这次去苍州负责主持科举考试的学政姓李,因此在得知贺谨书未能通过考试之后,有官员就问李学政道:“贺谨书的试卷因何故未能通过?”
李学政则谨慎的回答道:“关于这个问题,本官询问了阅卷老师,他说是贺学子试卷上出现了不知名的污渍,所以未能通过。
而且对于自己未通过这事,贺学子在放榜后10日内也未前来提出任何异议,所以本官这才回京复命。”
东立国的科举考试,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除了制定了严格的阅卷机制外,还允许考生在放榜后十日内,找主考官来询问缘由,查看自己落榜的原因,以期下次考试能引以为戒。
但贺谨书压根儿就没在意这次通不通过,逛完府城就直接回去了,更不会再返回去查看自己落榜的原因。
“不知这试卷是收之前有了污渍,还是收之后有了污渍?”那位官员又询问道。
这个问题让李学政停顿了一下,而后他就说道:“自是收之前就有了污渍。”
“不知道这污渍从何而来?”
“何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李学政有些生气的说道,“何大人莫非是觉得本官以及其他考官栽赃陷害贺谨书不成?”
户部大人何?贤听到这话就赶忙嬉笑着说道:“这可不敢这样说啊,李大人,我肯定不会怀疑你们的公平公正的,只是这试卷出现了污渍,总得要有一个说服人的理由。
不然以贺学子如今为咱们东立国作出的贡献来看,他没通过考试,很难服众啊!
而且我可是听说了,在放榜前几天,苍州就有人很高调的在场外下赌注,就赌贺谨书这次举人考试不通过,还一次性下了200两银子,最后赢了3000两银子回去。
本官不知道那人为何会如此笃定贺谨书考不过这次考试,但这事据说整个苍州的学子都知道了,若是贺谨书这事不给个确切的说法,那恐怕很难以服众,也会让这天下的百姓对我们东立国科考制度的公平性存疑。”
考场押赌几乎成了东立国每次科举考试的一个不成文的习惯,以往都是押谁能考第一,而且押注的银子都是百文到几十两银子不等,最多也不会超出50两银子。
贺谨书最近这段时间虽然也很出名,但大家对他的学识不太熟悉,他也没在旁人面前展现过自己过多的才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