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哲一个故事讲完,士兵们全都意犹未尽,在大堂本来就很少有神话故事或者小说的合集,大多数都是诗集或者解读书籍。
所以这些士兵们根本就没有听过太多的神话故事,他们只听过一些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所以星哲讲的那些神话传说对他们来说非常新颖。
而且在行军的路上,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能够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但也能够让路途变得有意思一些。
看着士兵们一个个一脸期待的表情,星哲只能顺从他们的意愿,又讲了几个和雨神有关系的神话故事。
据说大禹治水前,有应龙以尾画地,为禹画出应开挖的浚水导水的水道线路,也有传说说禹治水时疏导河川、挖去山岩,有应龙在前曳尾,有玄龟在后挖泥,当疏导到巫山县时,一条应龙画错了水道,被禹处死。巫县仍有错开峡和斩龙台两处地名。
传统中的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颈细腹大,鳞身。脊上有棘礼四肢强健,而且喜欢独处。
曾有诗咏应龙:"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非云足不踏,举则冲天翔。譬彼野兰草,幽居常独香,清见播四远,万里望芬芳。隐居可颐志,自见焉得彰。"
这首诗实际上是借应龙而指人,借题发挥了。
雨师应龙是黄帝收的一个小弟。据说,"应"是雁鸣的声音。当时大雁常在黄土高坡上低低的飞行,领队的老雁在空中鸣叫,后继的雁鸟一只接一只应和,以免有谁掉队。这便是答应、应对、应唱、响应等词的来历。
应龙有雁的特征,身体轻盈,轻易爬临山顶,在阳光闪闪中静止不动,大家向上仰望,看见的是一只有翼的雁形飞龙,所以叫应龙,即是雁龙。
据说应龙只能驾驭地面的流水,黄帝战蚩尤的时候,他截取灵山河水,秘密蓄积水位,妄图一举淹没蚩尤的营地,结果被雨师的大雨浇了一个乱七八糟,害人反害己。
从上述传说中可以看出,布雨还不是应龙所独有的功能,因为蚩尤也请来了正规的神抵——雨师。
但应龙有布雨的本事则是无疑的。据说黄帝战胜蚩尤后,由于应龙不能再上天,所以先民们用上造出一条状如应龙的"土龙",同时施以巫术,才使得上天降下了甘霖。于是以"土龙"呼风唤雨就成了祈雨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且,虽然上古时代的雨师有多种名目,但随着龙崇拜的普及,其它雨师的形象乃至名称都弱化、模糊了,只有龙的布雨形象日益强化,所以龙也就成了雨师。
也有版本说应龙会飞上天往下吐水,这似乎也不算会下雨,只是"飞"和"吐水"两项技能的简单叠加而已。最逊的是他会放不会收,结果吐出来那么多口水都被雨师收了去,造成反扑,害得黄军都被他的口水淹了。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他就只能帮着人家用尾巴扫扫地、划划线了。
其实雨师神话中的掌管雨的神仙,有做屏翳,也叫号屏,又叫玄冥。他们其实就是赤松子,传说是炎帝神农氏时施雨的雨师。
这位赤松子先生有一种能随着风雨飘来飘下的本领,曾做过炎帝神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