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的茶水停住,他抬头不解地看着她,微微挑眉。“怎么了?”
“我……我,我喝多了,尿急……”她一时慌乱口不择言,话音落下之后,才惊觉自己说了什么。愣了愣,机械地转身,走出了暖阁。
走出水榭暖阁之后,木梓衿哀叹一声。她竖起耳朵听着身后的动静,心想楚王殿下肯定又是嫌弃她了。作为一个有教养又讲究优雅贵气的楚王的侍女,又怎么能说出“尿急”这样“不讲究、不优雅”的语言呢?
再次回到暖阁之中时,宁无忧依旧端坐在席居软榻之上,微微低着头,手中握笔,笔走龙蛇,一叠叠卷宗须臾过目。
她轻手轻脚地走回去跪坐下,见他全神贯注地看着奏书,也立刻开始查阅卷宗。
宋奎英的卷宗比较简单,而大致的情况宁无忧也对她说过。他少年参军,当过宁无忧的护卫,后来被举荐入军。
成瑞八年六月,云南王胁云南各州郡叛乱,占戎州、黑水等郡。宋奎英入楚王军,任骑兵营校尉。成瑞八年十月,率楚王令,夜袭戎州叛军,烧粮草,毁军营,降戎州军士,擒获戎州首将敖烈辉,押解回军。然戎州首将敖烈辉途中欲逃,伤其军百十人,宋奎英夜奔追捕,终将其斩首于乱中。
这寥寥几笔,简单无奇,木梓衿看完却心生寒意。想必那场平乱,定是流血漂杵,危机重重。
她将此页做了记号,再一一往下翻阅。
接下来,便是顾允琛。顾允琛年幼,且未入仕,不过是个纨绔公子,能查阅的卷宗少之又少。她粗略几下翻看完毕,抬头看着宁无忧。
眉心微蹙,略带些许沉重。宁无忧再没听见纸张翻阅之声,抬起头来,微微凝眉。
“如何?有什么发现?”
她将三人卷宗放在一起,指出她所勾画好的地方,“三人的卷宗唯一的相似之处,便是与平藩有关。”
他微微低头,看着她手指所指过的地方。
“宋奎英统领,曾与王爷一同南下平定云南王之乱,这是毋庸置疑的。而王成泛王大人,虽没有参与过平藩,但他曾在平定云南王之时,抓获过一个从云南逃离的云南王旧部亲眷。”她咬了咬唇,将手放在王成泛的卷宗之上,往上指了指,“当时王大人还是个刚刚从云南以北的州郡之中调往京城的知府,他能捕获云南王旧部的亲眷,应该是可能的。而且,他还因为升了官。”
他点点头,“此事我知。”
“还有金都尉,金都尉曾在王爷南下平定云南王之前,就被派往云南抵抗叛军,那时云南王初初叛乱,叛军和叛乱的州郡也不多,所以他带领的兵也不多。但他也曾在与叛军交战的过程之中斩杀过叛军。”她继续说道。
“嗯。”他若有所思,点头。
“但是顾允琛……”她咬唇,“我实在想不出,顾允琛和平藩有什么关系。”
“顾名城。”他放下手中笔,合上已经干了墨的奏书,随手扔到一旁,“顾名城是兵部尚书,早在我南下平定云南王之前,金都尉,当时能够南下抵抗叛军,便是这位前任兵部尚书顾名城顾大人举荐的。如今顾名城在天牢之中,天牢森严,想要对他下手不可能,所以就对他的儿子下手,想要让顾名城断子绝孙吗或者说,父债子偿?”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如同涓涓细流一般,最终都汇集到了一条大河之中。
“凶手的目标,是……”她慢慢抬头,定定地看着他,“或许,凶手是云南王的旧部,就算不是,那也与云南王有关。平定云南王叛乱,死伤无数,血流无数,当然就有无数的仇恨。”她咬唇,“王爷,凶手,最大的仇人,就是你啊!”
他冷冷一笑,若有似无地叹口气,“杀了我的旧部,杀了那么多参与过平定云南王之乱的将士与官员……而且这么久没有露出破绽,没有被人发现……若不是顾允琛因为家宅内斗而死,或许到现在我们都查不出几名官员暴毙的原因。”他嘴角的笑容越来越深,讥讽又冷峭,“如此说来,那场围猎之中,我莫名受伤,就有原因了。”他缓缓抬起右手,轻轻地摸了摸左臂,那左臂上的伤口至今未曾愈合。
木梓衿心头有些惶惶不安,“宋统领、金都尉、王成泛、顾允琛,这几人都是死得不明不白,身体内中了毒都不知道,说明凶手手法极其隐秘,很难察觉。若是再联系当日围猎之时,凶手想借着顾将军的手杀……”她梗了梗,“这说明,凶手潜伏在京城之中已经多年,而且,也许不止一个人。说不定在各府府中,军中,都潜伏了人。”
她突然觉得危机重重,四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