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第三世纪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东汉王朝终于完结。

    本世纪二十年代后,中国分裂为三个国家:曹魏帝国、蜀汉帝国、东吴帝国。被称为“三国时代”自二二年至二八年,凡六十一年。三国时代以及三十年混战期间,产生了中国戏剧将近十分之一的故事材料,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时代。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它发行的数量远超过司马迁的史记,更把这个时代的大小事件,传播的连儿童们都知道。我们要想了解这个时代,与其阅读正式史籍,不如去看那部小说。不过要特别小心的是,在作者笔下,曹操被歪曲为奸恶人物,诸葛亮被歪曲为会呼风唤雨,能够占卜算卦的巫师。

    三国时代于本世纪初开始,而于本世纪末叶结束,新兴的晋王朝重新把中国统一。

    一赤壁战役

    以曹操为宰相的东汉政府的统一中国行动,遭遇到激烈的反抗。军阀们当然不愿中央政府恢复权力,他们很满意割据的现状。

    曹操击败了袁绍后,把黄河以北诸州收置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二八年,再攻击以襄阳(湖北襄樊)为根据地的刘表。恰巧刘表逝世,他的儿子刘琮投降。投靠刘表的一支流亡军队的首领刘备,当时正驻扎樊城(与襄阳隔汉水相望的城镇),仓促南撤,到夏口(湖北武汉)跟刘表的另一个儿子刘琦会合。中央政府部队尾追南下,打算一举荡平刘备和盘据在江东(鄱阳湖以东地区)的孙权——孙策已死,由他的弟弟孙权继承。这时候,双方的兵力;极端悬殊,政府有二十万人(对外宣称有八十万),孙权充分动员也不过四万人,刘备、刘琦联军只不过可怜兮兮的一万人。刘备和孙权结盟,共同抵抗政府的攻势。刘备进驻樊口(湖北鄂州西北樊口镇),孙权坐镇柴桑(江西九江),派他的大将周瑜率领他所能投入战场的三万人,逆流迎战。政府二十万大军从江陵(湖北江陵)顺流而下,双方在赤壁(湖北蒲圻西北)会战,政府军大败。这一战役最大的影响是确定了分裂之局,中央政府再没有能力集结这么大的兵力。

    ——政府军统帅曹操以绝对优势而失利,我们检讨它的原因:一、军中正流行传染病,使他的士卒一半以上丧失战斗力。二、曹操自以为天下已定的骄傲和由骄傲而产生的严重疏忽。三、运气太坏,那时正是二八年的严冬,一向都刮西风,偏偏在会战时忽然刮起东风,使周瑜兵团得以顺风火攻,把曹操的战舰焚毁(民间传说是,全靠刘备的智囊诸葛亮筑台祭天,上天特地“借”给他这一场本不应该有的东风)。

    远在成都的军阀刘璋,因为受到北方五斗米教教主兼汉中(陕西汉中)郡长(太守)张鲁的威胁,异想天开的想出一个主意,邀请在赤壁战役中获胜的主角之一的刘备,为他抵挡张鲁。这是刘备做梦都梦不到的好运,他在大混战前期,始终弄不到一个根据地,像流寇一样,四方投奔,正是穷途末路,竟有人把可以得到广大土地的良机送上大门,使他迫不及待的满口答应。二一一年,他率领军队进入益州(四川及云南)。在跟张鲁作过象征性的若干次战斗之后,明年(二一二),他随意的找到一个借口,跟刘璋决裂,二一四年,他攻陷成都(四川成都),刘境投降。

    二二年,曹操逝世,他的儿子曹丕立即夺取政权,把皇帝刘协赶下宝座,一百九十六年的东汉王朝灭亡。曹丕称他的帝国为魏帝国,把首都从许县迁回已经在安定中逐渐复原的洛阳。当消息于明年(二二一)传到成都时,刘备一向以刘姓皇族的后裔自居,于是他宣称继承刘协的帝位,建立蜀汉帝国。又明年(二二二),孙权在武昌(湖北鄂州;稍后迁往建业江苏南京)也宣布建立吴帝国。

    三十一年改朝换代大混战,自上世纪(二)一九年袁绍在东方起兵讨伐董卓,到本世纪(三)二二年,随着东汉王朝的覆亡,而告结束。

    二三国时代

    三国虽然各自独立,但消灭对方,追求统一的观念和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他们都希望由自己统一中国,但谁都没有这种力量。

    曹魏帝国开国皇帝曹丕跟他的父亲曹操一样,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但他缺少他父亲的政治军事才能,只能维持父亲遗留下来的局面,不能再开创新局。他曾数次进攻东吴帝国,但他无法渡过长江,以致使他竟讲出既没有知识,又没有出息的话:“大老爷开辟长江,就是为了要分割南北。”他死了后,儿子曹睿继位,这个瓶颈人物,比他父亲还不如,好像他的帝国已经统一了世界,而且固若金汤,他每天所关心的只是建筑宫殿。他死了后,侄儿曹芳在一场政变中,政权落到大将司马懿之手。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当政,曹魏帝国遂走到末路。

    蜀汉帝国开国皇帝刘备,因他最亲信的大将关羽被东吴帝国杀掉,以及荆州(湖北及湖南)被东吴帝国占领,于是向东吴帝国宣战。但在犭虎亭(湖北枝江西北犭虎亭镇)会战中,被东吴帝国新起的年轻将领陆逊击败,一气而死,他的儿子刘禅继位。刘禅乳名“阿斗”是一个老实人,任用诸葛亮当宰相,把国家整个交给他。蜀汉帝国是三国中最小最弱的一国,它的南方四郡——越囗郡(四川西昌)、永昌郡(云南保山)、益州郡(云南晋宁)、洋河郡(贵州福泉),占蜀汉帝国面积的一半,于刘备逝世后,所有蛮族联合叛变,归降东吴帝国。诸葛亮首先讨伐四郡,他抛弃高压,完全采取心战,把蛮族领袖孟获生擒了六次,而六次都放他回去再战。当第七次又把他俘虏,又要作第七次释放时,孟获深受感动,发出重誓:“从今世世,永不背叛中国。”他果然遵守他的誓言,在诸葛亮进攻曹魏帝国时,四郡不但安定如常,还贡献大量人力和财物。

    诸葛亮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形下,对曹魏帝国先后发动了五次进攻。可是五次军事行动中,却有四次失败。第一次二二七年出发,于明年(二二八)在街亭(甘肃庄浪)会战中大溃。

    ——就在这次战役中,大将魏延曾经建议:由子午谷(秦岭峡谷之一)奇袭长安。可是这种冒险的军事行动,超出了诸葛亮谨慎稳健的性格,他不会不知道军事行动有时是必须冒险的,但他不敢尝试。之后曹魏帝国有了戒备,也就永远失去这个机会。

    第二次仍是二二八年,诸葛亮在街亭失败后,集结兵力,进攻陈仓(陕西宝鸡),不能攻克,而粮食已尽,只好撤退。第三次二二九年,唯一的一次,把曹魏帝国所属武都(甘肃成县)、阴平(甘肃文县)两郡人民,全部迁入蜀汉帝国屯垦,这对人口稀少的蜀汉国力,是一大帮助。第四次二三一年,进攻上邦(甘肃天水),而粮食又尽,败还。诸葛亮最大的困难是万山丛中,粮运不继,所以他决定改用屯垦政策。于是在第五次二三四年攻击时,进到眉阝县(陕西眉县),沿渭水南岸,开垦耕种,作长期打算。然而就在眉阝县近郊五丈原,诸葛亮逝世。这对人才缺乏的蜀汉帝国是一个致命的损失,他的军事职务由大将姜维接充,但宦官黄皓在刘禅身旁掌握大权,姜维的能力又远逊诸葛亮,维持残局已很吃力,不能再有超过诸葛亮的发展,蜀汉帝国也走到末路。

    东吴帝国开国皇帝孙权,当权时间最长,死的那一年(二五二)已七十一岁,距他接替哥哥孙策的位置,有五十二年之久。五十二年是一个漫长的日子,使他由英明而转入昏庸,所以东吴帝国内部一直乱的像一堆麦秸。经过多次政变,最后一任皇帝孙皓,又是一位标准型的亡国之君。他最快乐的事是活剥人的面皮,而用铁刷刷人的脸。他的一位大臣中风,不能言语,他认为他是假装的,用火放到头上烧他,一直把病人烧死。他曾经在冬天出游,愤怒的护驾士兵大声喧嚷:“敌人一来,我们就叛变。”他跟刘禅是一个对比,刘禅太无能,孙皓则太有能。

    三政制九品清谈

    三国在政治文化上的贡献,蜀汉和东吴都没有地位。曹魏帝国掌握中国的精华地区,在短促的四十六年寿命中,有三点发展异于前代,并对后世产生长远的影响。

    第一政制中国自纪元前三世纪秦王朝创立九卿以来,这种政府组织,一直维持五百余年。本世纪(三)曹魏帝国建立后,才有重大改变,政府组织成为下表所列的形态:

    “尚书省”在九卿制度下,本名“尚书台”是宫廷供应(九卿之一少府)所属的单位之一,负责收发皇帝的文件。首长称“尚书令”就是秘书长。职员称“尚书”也就是秘书。西汉和东汉王朝时,为了增强工作效率,尚书台迁到皇宫,在皇帝身旁办公,遂脱离宫廷供应(少府)而独立,并且因为接近权力魔杖的缘故,地位自然日渐重要。曹魏帝国开国后,再脱离皇宫,改称“尚书省”正式成为政府中枢的行政机构,类似近代的国务院。尚书省下再分若干“曹”——“曹”后来改称“部”即二十世纪现代中央政府“部”的起源。“中书省”的情形完全相同,也是宫廷供应部(少府)属下单位之一,不过所管。的是皇帝和皇宫庶务性工作,本世纪(三)也正式成为中枢机构,负责政策筹划,诏命颁布,以及向皇帝随时提出建议。而原来的九卿,却被挤到旁边,因职务权力,跟尚书省各“曹”(部)重复,所以反而变成叠床架屋的人物和机构,但这个叠床架屋的九卿,却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初叶,专制政制结束时才被撤销。

    第二九品西汉王朝和东汉王朝由官员们推荐人才的办法,曹魏帝国加以修正,改由政府专任官员负责遴选,州设“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对全国知识分子(包括已任职的中下级官员),依他们的才能和道德行为,分别评定为九个等级,称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评定等级之后,小中正呈报大中正,大中正复核后呈报宰相。宰相审定后送给尚书省,作为任免或升降的标准,这是本世纪(三)知识分子进入政府的重要途径,九品中正制度实行三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