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命情自由--《神雕侠侣》赏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东坡悼亡之词。杨过一生潜心武学,读书不多,数处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尔见到题着这首词,但觉情深意真,随口念了几遍,这时忆及,已不记得是谁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接着又想到这词的下半阕,那是作者一晚梦到亡妻的情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想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

    猛地里一跃而起,奔到断肠崖前,瞧着小龙女所刻下的那几行字,大声叫道:“‘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小龙女啊小龙女!是你亲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约?”他一啸之威,震狮倒虎,这几句话发自肺腑,只震得山谷皆鸣,但听得群山响应,东南西北,四周山峰都传来:“怎地你不守信约?怎地你不信约?不守信约不守信约”

    他自来生性激烈,此时万念俱灰,心想:“龙儿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这十六年实在无谓之至。”

    望着断肠崖前那个深谷,只见谷口烟雾缭绕,他每次来此,从没见到过云雾下的谷底,此时仍是如此。仰起头来,纵声长啸,只吹得断肠崖上数百朵憔悴了的龙女花飞舞乱转,轻轻说道:“当年你突然失踪,不知去向,我寻遍山前山后,找不到你,那时定是跃入了这万丈深谷之中,这十六年中,难道你不怕寂寞吗?”

    泪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龙女白衣飘飘的影子,又隐隐似乎听到小龙女在谷底叫道:“杨郎,杨郎,你别伤心,别伤心!”杨过双足一登,身子飞起,跃入了深谷之中

    ——选自神雕侠侣第三十八回生死茫茫

    一、生命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生命便是人类永远探讨不休的命题。作为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生命不但见证了大自然的种种奇观,而且见证了自身诸多难解的现象。生老病死早已不足为奇,然而对于死后的归依几乎没有人敢率先尝试,因此,死是一个重大的禁忌。俗语云:人死不能复生。江湖好汉即使不贪生怕死,也不愿无故殒命。

    在神雕侠侣中,作者不单安排了舍生取义者,亦描写了追求生命的诸多人物,作者对生命倚重的观点很自然地通过书中一系列的矛盾斗争而表现出来。开篇陆家面对实力强大的赤练仙子李莫愁,表面上似乎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而实质上,他们何尝不希望一家快乐地生活,他们拼尽全力所维护的,不仅是荣辱,更是生命。死虽不足道,生却更有诱惑力。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多数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往往以这句话来自慰,其实不无道理。陆家明知无法逃过此劫,只好选择了舍大保小。人类有着求生的本能,因为生命提供人类一切。

    小说主人公杨过,他一生坎坷,其中有多少生死悬于一线的经历!虽然杨过童年时便漂泊江湖,但他聪明机智,活得逍遥自在,并不比别人烦恼。因此他对生命自有一番领悟。自进入与世几乎隔绝的古墓,与小龙女相处几年,他的心境仍未淡泊,这与他活泼顽皮的性格颇有关系。他敬爱小龙女,称之为“姑姑”以为世间最亲的人。但当小龙女伤重难愈,要以一种异乎常理的逻辑来完成她曾许下的诺言时,杨过首先想到的便是求生。如果他的求生是因为身世之谜未解,与终南山道士的仇怨未了,那么他以后的行动就恰好证明这一点是无法站住脚的。杨过在小龙女突然表明观点时,他是来不及思考许多的。小说中这样写道:“杨过见她眼中忽发异光,知她立时就要下杀手,胸中求生之念热切无比,再也顾不得别的,一个打滚,飞腿去踢她手中长剑。”基于杨过的以往经历,以及他的性格,他很喜爱这个花花世界,经常想着带小龙女行走江湖,这样一个热爱生命之人如何肯轻易放弃生命呢?

    理解杨过的生命观,非得将其处境考虑完全。他不是一味地贪恋生命,他的内心有着强烈的矛盾。绝情谷中情花之毒,他许诺不惜以郭靖、黄蓉的项上人头来换取解药。但他明白郭靖的为人,清楚地把握当时的社会局势,杨过的内心开始忍受某种煎熬,他的生命观因而有所改变。甚至在最受打击的时刻:小龙女悬崖留书,示意十六年后相见,他看破生死般地要随风而逝。但他没有,这并非得益于其他人的劝慰,而是恰恰因为他对小龙女的深情,他宁可独自漂泊江湖十六载,他不敢想象十六年后小龙女真的兑现诺言而见不到他,杨过热爱自己的生命不如热爱小龙女的强烈,这反而成为他继续生命的动力。

    假如体现生命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赤子之心,那么,作者在这一点上也有点睛之笔。郭襄的传奇经历以及老顽童周伯通的名副其实,就是一种巧妙的诠释。

    生命如此灿烂而可贵,然而她却充满着缺憾。这是一个悲哀的事实。人类的现实生活是由各种无情的相互对立的合成物构成的——白天与黑夜,诞生与死亡,幸福与痛苦,善良与邪恶生活是一个战场,它一直而且永远是一个战场。一旦它不再是这样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生命的缺憾恰是生命可贵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此。所以人必须学会忍受不能避免的东西。生活好似世界的和谐,由各种对立因素构成,音调变化无穷,悦耳的与刺耳的,热烈的与舒缓的,低柔的与高昂的。

    郭靖与黄蓉这一对武侠世界的精英夫妇,他们的大女儿除了貌美外似乎没有继承父母的任何优点。作者不给他们设计完美的人生,而是根据生命的规律给他们留下了不大不小的缺憾,读来更贴近生活。到后来,生性莽撞的郭芙竟一剑砍掉杨过的一只手臂,这个令人吃惊的举动的确令读者难以接受,可仔细推敲却对这一情节的合理性毫无疑义。作者如此安排有夸大郭氏夫妇的缺憾之嫌——生下这样的不肖子女。但就连超凡脱俗的小龙女也不可避免有着严重的缺憾。作者用心良苦,似乎直到此时才现端倪: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面对生命中的诸多不如意,人类无法回避,那么惟有抗争,抗争并非为了删除生命中的缺憾,而是令人摆脱其影响,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

    生命的可贵不仅因为她充满着缺憾,而且因为她更高的精神追求,其中最使人难以摆脱,最引人投入的当属爱情。

    二、爱情

    小说开头,李莫愁道:“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右手,瞧着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什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赤练仙子李莫愁自以为历经沧桑,识尽情感滋味,因此对小妮子的传唱付之一哂。她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也是一个感情极度脆弱的怨妇。因为遭人抛弃,她痛恨世间男子,以为个个均是负心汉。李莫愁扭曲的心理导致她结局凄惨,然而到死她也无法明白情为何物,尽管她永唱不衰那一首“问世间,情为何物”就在李莫愁喃喃自语的时候,她身后十余丈外“一个青袍长须的老者也是一起悄立不动,只有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那两句传到之时,发出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这个青袍长须的老者似乎有着深深的感情伤痛,因为他便是东邪黄药师。黄药师的夫人早早地离他而去,而黄药师的一腔痴情并未随之逝去,他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想挽回妻子的生命,终于因为阴差阳错而功亏一篑。此后,黄药师漂泊江湖,再没有轻易地将感情外泄。这个足以令许多自诩为“情圣”者惭愧的千古奇人,对感情执着如斯,谁能明白他的内心?谁又能真正理解情为何物,竟使人一至于此?

    杨过与小龙女这一对神仙眷侣,他们经历千难万险,坚贞不渝的爱情,同样充满着匪夷所思的疑云。当小龙女要将自己和李莫愁师徒禁锢于古墓时“杨过越听越是心凉,垂泪道:‘姑姑,我死活都要跟着你’”并“奔上去抱住她,哭道:‘姑姑,我若不能跟你一起,一生一世不会快乐。’”小龙女本来冷傲绝情,说话斩钉截铁,但此时不知怎的“听了杨过这几句话不禁胸中热血沸腾,眼中一酸,忍不住要流下泪来”待到“杨过的背影在洞口一晃,想到此后与他永远不能再见,忽地胸口一热,眼中一酸,似要流下泪来。她从来不动真情,今日两番要哭,不禁大是惊惧”小龙女显然已经对杨过动了真情,或许在这一件事发生之前,她没有,但就算这一事件不发生,她依然会陷入,因为随着杨过的成长,当他们彼此意识到这一问题时,会自然地投入进去。书中对杨过十六岁时的情形这样描述:“身材渐高,喉音渐粗,已是个俊秀少年,非复初入古墓时的孩童模样,但小龙女和他相处惯了,仍当他孩童对待。杨过对师父越来越是敬重。两年之间,竟无一事违逆师意。”由此可见杨过对小龙女似乎只有纯粹的敬爱,可是他事事不违逆师意,除了师命难违外,恐怕还掺杂着一股男子汉的成人意识,为了显示师父对自己的倚靠,为了表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杨过是否从一开始便对小龙女产生了爱意,这不难确定,随着这种敬爱的不断上升,到后来他们的相亲相爱应该属于哪一种情感容易辨认。只是他们那不为世人所容的爱情,到底如何理解?

    既然神雕侠侣将爱情的意义灌注于情花这一象征体,那么我们便由情花来参考书中的爱情观。情花周边的刺,味甘且苦,其果实往往捉摸不透,不能由果实外表断定其味道。爱情就是如此不可捉摸的神秘之物。她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所以周伯通与瑛姑鬼使神差地发生了恋情,大武与小武同郭芙之间的纠缠才因为耶律齐的出现戛然而止。尤其是书中生死与共的雌雄白雕,它们的殉情更让人体会到爱的魔力,她就是像一道看不见的强劲电弧一样,在男女之间产生的那种精神和肉体的强烈的倾慕之情。问世间,情为何物?作者没有回答,因为她不能用言语来阐释。正如三毛所言:“爱情有若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三、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似乎自由的意义远胜生命与爱情。自由永远是对社会现实的非法超越,因此其所受阻力往往比想象中大得多。自由是对必然的反叛,人的自由有时是以更深刻的失败和悲剧形式表现出来的。然而对自由的追求自古至今就不曾停止,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股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可小视的力量。

    神雕侠侣中有不少特立独行之士,他们我行我素,基本上不受社会礼法与江湖规范的约束。东邪黄药师是这样的一位资深前辈。他鄙视封建礼法中的论资排辈,主张坦诚相交,人人平等,这种在当时说来相当先进的思想显然曲高和寡,所以他只能习惯一种独行侠的生活,即便孤独,也要与封建礼法对抗到底。杨过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东邪的莫大鼓舞,以至两人成了兄弟知己,有了如此难求的知音,东邪已然不孤独。

    或许是青出于蓝,杨过的思想较之黄药师更为激进。他与小龙女的结合受到世人的阻挠,因为小龙女是其师,师徒结合便是乱伦,这是不容于当时社会的。杨过不理解,不接受,他尽全力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伤痕累累,但他毫不妥协,最终他成功实现了对当时礼法的超越。当然,这并非他一人之功。作者设计一位生活于古墓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难道是为了给人留下独特的审美形象?我想这决非偶然。小龙女完全不懂俗世礼法,正是为了迎合杨过那狂傲不羁的性格。没有两个人的互相扶持,他们会寸步难行,更不可能苦尽甘来。

    小说中,另有一位不逊于东邪的自由人,他对人生的理解就像他的绰号一样可爱。这位“老顽童”周伯通永远都在寻找生命的开心果,他率性、坦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一位活泼的人物如果生活在重阳殿肯定会憋死,何况一大堆的清规戒律需要遵守。老顽童追求自由的心理比其他人更甚。他能将自由以外的任何事抛诸脑后。因此瑛姑注定大半生的孤苦。老顽童不拘长幼之礼,不理人间恩怨,不涉足半点情爱,一心追求他的新鲜事物并乐此不疲。真正淡泊名利,看破生死的非他莫属,正如小说结尾黄药师所说:“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黄老邪对名淡薄,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

    生命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然而生命却十分脆弱,它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这也许正好印证了生命的丰富多彩从而愈显其可贵。当然,生命之可贵不仅在于其外在形式,而且在于其更高的精神追求:爱情与自由。爱情与自由是比较抽象的生命主题。作为人类千古传唱的主题之一,爱情因为永远蒙着神秘的面纱而令人难探其究竟。自由的意义则相当宽泛,不过它每每以跨越当时社会规范的面目出现,这正好成为生命与爱情升华的终点。

    综观整部作品,生命、爱情、自由在主人公杨过的身上体现无遗,然而对这三者的追求无不充满了艰辛。从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儒之侠转变为神雕侠侣中杨过的道之侠,金庸先生赋予作品的意蕴在不断更新。只有像杨过与小龙女般至情至性的人物,他们离奇的爱情故事才能伴随生命而自由发展。与作品中“有情皆孽”相比,他们时时处处所凸显的唯个性而已。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武侠小说不免有过分的离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实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总应当是可能的。”实际上,作者将生命、爱情、自由三位一体,是应了作品主人公人物性格发展的要求。对爱情与自由的追求是体现生命意义的最佳范式,没有这种追求,人生无异于失去灵气的一潭死水。这正是神雕侠侣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