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知无畏的王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点评王朔的我看金庸

    蒋泥

    我说王朔的思路、心态、精神很有问题,是从价值角度上进行判断的。从这层面看,王朔的有些主张是不折不扣的流氓主张,那些让他觉得写起来很容易的思想、文化杂感与随笔,经不住辨析,对他来说干这一行是无力胜任,而远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轻而易举的。

    但我从这方面辩难他,不等于说这人不是天才,我不是这意思,他还没恶劣到这个程度。

    他的心愿是不错的,能力不逮,方向歪了,这样的心愿有时不免要助纣为虐或者好心办了坏事。

    假如——假如啊——他安分一点,明白是什么材料,明白自己只能写好小说,尽量少来点随想、不要什么领域的钱都想一个儿独赚的话,那么这个人作为作家——准确地说作为一个小说家,也还是相当胜任的、难得的,他的许多小说亦是达到了极高水准的,其天赋、天才在语言的机变、幽默和细节的感性描写上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发挥;除此而外,他的长处就不太多见了。这样,我一开始才认为王朔的天才只发展了一半,中道夭折。

    又因为小说人物的思想、意识不等于作家本人的,小说人物的形象也大于作家所自觉赋予其上的情感、思想等等的总和,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由于这些,只写小说时王朔还可以、也确实遮住了“丑”把他有关对于知识性、价值性、精神性话题的判断、认识、看法隐藏了起来,即使小说中在这方面多有谬误,但他未作辨别,对它们的态度极为“混沌”经过文字处理以后你也能当它们是调侃,当它们是正话反说,从而一笑了之。

    何况小说究竟是小说,当不得真,它的一大价值就是博人一笑。

    所以从这一角度说,小说是遮蔽王朔“无知”(王朔的无“知”在我的的话语系统中其实指的是无“识”;他在不少领域里的“知”不比别人差,毕竟他是“混出来”的人了,即使没吃过猪肉,听的猪叫也比一般人多得多了。)的“避孕套”离开了“避孕套”让他直接与本体接触,他就会“阳痿”!

    我若学习他,从纯商业的眼光看,那么,能和他站在一起不致脸红的,大概是金庸,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卖”作品包含的世俗因素很多,能够为最广泛的大众接受。

    其间当然有分别,最大的分别在于,他们提供货物的含金量大相径庭。

    而作为小说家的王朔,来评点同样是小说家的金庸,拿王朔一个词形容,恐怕叫着“嫉妒”亦不为过。

    为什么王朔感到有点不太平衡,要重创金庸呢?

    原来他发觉读金庸的人“越来越多,评价越来越高”(无知者无畏,第74页),抢了他王朔的“市场”

    这就引起他的关注,便找来金庸的书,找来那套天龙八部。

    “这套书是七本”王朔是“捏着鼻子”才看完第一本的“第二本怎么努力也看不动了”

    大概王朔进厕所都不喜欢用鼻子呼吸,而把它捏起来。

    这一点姑且不去考证,我的疑问是,有了这点阅读,加上道听途说和电视,他就能摔开膀子,大干特干金庸啊?他行吗?

    他觉得自己行,列举的理由就是“一道菜的好坏不必全吃完才能说”(本节未标明出处者,参见我看金庸一文)。

    我可以理解他这个说法,毕竟他是王朔,谁也不能以为他不应该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可一当你来分析这句话时,你就不能不说他是浅薄的,无知的。

    一道菜的好坏,诚然不必等到吃完才能说,但吃菜能与吃书比吗?

    好菜、坏菜吃多了都要拉肚子,好书吃多了并不至于,只要你愿意,就没有足够的时候,而“坏书”对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说法——某人觉得“好”的,另有些觉得它“坏”;反之亦然。

    即使吃饭和吃书可比,你也要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需要,有人喜欢甜,觉得辣不好,有人相反。

    至于傻瓜,他是连马粪都吃,吃起来津津有味的,你能相信他真就感觉它“好”?什么意义上的“好”?对于谁的“好”?

    别人的“好”你起码要尊敬一下吧?

    王朔们的饭量小吃不完、能为有限吃不动、口味蛮霸不愿吃这一切属于自身的问题,他们看不清,不去反省,就说饭未做好,不知从哪儿学来的。

    不要以为王朔只不过说说而已,我们不必当真,其实他的讲话,是很有点号召力的。

    “好人”的话往往都有一大批听众。听众们倦于“说教”在一个习于“说教”的环境里长大,对那些不主张说教、调侃说教的人的“说教”已丧失最起码的辨别、判断力,从另一面上麻木了。

    普通人姑且不论,有一名深受王朔影响的女“作家”就这样说过:“我从来没有看过金庸的作品,原来也想买几本来弥补这个缺憾”现在“下定决心了——我宁可相信王朔的话,不打算看金庸了!”(文学报1999年11月11日)

    看来王朔的市场是很大的,他的同志是永不缺少的。

    在不读书、不主动读书,至多跟着宣传读点子书——在这些方面,我们的作家,也是很有些臭味相投的。

    他们不知道,我们的脑袋不只是用来指挥嘴巴说话的,说话之先,还得将一些核心概念厘定清楚,否则你的意见就只能是你个人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即使不是片面的,那也是逻辑上不周全、不严密的。

    王朔们的脑袋一向“简单”他们瞧不起厘定或界定,瞧不起抽象的逻辑、知识与概念,瞧不起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批评社会,张扬理想正义,抚慰弱小群体他们瞧不起这一切,要么就说这是知识分子的“发牢骚”毫无作用与意义,要么当它们是扯蛋。

    当然,他们最瞧不起的,还是干这些事的“知识分子”群体本身!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王朔曾这样说“我”看人是有个尺子的“谁读琼瑶金庸谁就叫没品位,一概看不起”

    如果它是私下意见,那你怎样讲都行。

    现在形成文字,面对公众,已经不再代表你一个了,你就要为这样的文字担负责任,接受他人批评。

    可是,许多时候王朔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讲责任,也不接受批评。他只认金庸的大哥“金钱”你对他谈责任,他就说你“伪善”而且,他得罪你、污蔑你可以,你误读了他,他会对你“愤怒”更别说对他栽赃和谩骂了!

    他甚至把人性和正义对立起来,说“金庸的小说浅薄就在于他拿正义代替人性”(无知者无畏,第93页)。

    正义是一个正常社会里正常人性的最低要求,一个人如果丧失了正义、是非观,那他即使再有“人性”这种人性都是相当可疑、十分可怕的。

    金庸小说所表达的人性深度更是王朔无能望其项背的。因而,王朔对于金庸的批评既立不住又特别肤浅。

    当代大陆作家多不读书,而且以不读书为荣,谈起自己的“土”出身,不对此遗憾,反倒是感激的,最典型的就是王朔。

    他的不读金庸、瞧不起金庸,既让人觉得可笑,更让人觉得可悲。

    王朔自己意识不了这些,他最能出一口气的地方又恰恰是“幸亏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让教本污染头脑,否则”

    我们的教本问题确实不少,但以教本有不足,而去排斥一切真知与正规教育,强调“无知者无畏”认同于“无知”不当它是一桩罪过,不反思造成这种“无知”的社会、体制原因,对知识分子的反思更是不仅不予理解,相反极尽耻笑之能事,这样的人,在我看来他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知”一种“罪行”更深的罪恶——它的背后是愚民!

    我知道王朔是反对愚民的,但他不但是老作家,也是老“红卫兵”他在知识问题上搅腾,打着反对愚民、反对说教的旗号,所起的作用却多半是在愚民、说教,这样的老“红卫兵”我就该诅咒他,除非他哪一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因此,我对他的批评只限于这些错误之上,其他方面,我是尊重他的,他的许多小说我是虚心学习的。

    不过,王朔的“蔑视”教育由来已久、由来有故,早在动物凶猛里就交代过了。

    我可以将这种交代“认真”虽然王朔一向不大看重这个词,因为这篇小说里的“我”其经历和王朔本人恰好相近。

    他说:

    我感激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那时我只是为了不过分丢脸才去上课。我一点不担心自己的前途,这前途已经决定:中学毕业后我将入伍,在军队当一名四个兜的排级军官,这就是我的全部梦想,我一点不想最终晋升到一个高级职务上,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那些占据高级职务的老人们是会永生的。

    一切都无须争取,我只要等待,十八岁时自然会轮到我。(王朔自选集,第518-519页。)

    这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王朔的某种真实的心理、想法。

    后来他没能当上四个兜的军官,并非由于觉悟了、看透了、“瞧不起”了,而是像他说的,在竞争中失败了,被“甩”出来了。

    这一切我们姑且不谈,只以“阴暗的”心态,假定这就是王朔们对于“教育”的高见,从这些话里人们能发现什么呢?

    在这里,王朔不是去反思教育失败的真正原因究竟在哪里,而是“反思”教育本身,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不该对年轻人进行教育,更不该强迫年轻人读书,否则就有“诱惑”他们的可能,使他们“浪费了青春”得不到“空前的解放”没能像王朔们这样聪明,也没有具备王朔们功盖当世的本领!

    我觉得他王朔本人不接受教育是可以的,他的父母虽是“百姓”但中国不就一所“国防大学”吗?父母也许没能力让他顶替、接班,放他出去当兵的本事也还是有的,确信儿子将来做军官也还是不妄的——后来他“没出息”辜负了双亲,能怪谁呢?

    这还罢了,远为可笑的是,王朔们觉得我们把孩子们管起来“诱惑”他们读书,原来“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我第一次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他不说我就无知了!

    幸亏他说了出来,多少人才免于无知。

    我从这句话里,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们中国还这样发达,竟至于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成了“街道”孩子们一出门就是街道,不然你怎么理解那个“仅仅是”?

    这样发达的国家,难怪不必需要发展什么教育——教育有什么用啊,全做“无知”多好!

    你学什么东西最终都会忘,即使你不肯忘,每个人不都还面临一个死吗?

    死了罢了,你学习、读书有什么用呢?

    当然,也许我的确心态阴暗了,见到这些话我不会把它们当真,即使看到他的小说情节有许多地方像金庸的武侠人物那样“出格”亦不会像他评点金庸时那样去说:

    在金庸小说中我确实看到了一些跟我们不一样的人,那么狭隘、粗鲁,视听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严重障碍。差不多都不可理喻,无法无天,精神世界几乎都没有容量,只能认知眼前的一丁点儿人和事,所有的行动近乎简单的条件反射,一句话,我认不出他们是谁。读他的书我没有产生任何有关人、人群的联想,有如看一堆机器人作业,边读边问自己:这可能吗?这哥们儿写东西也太不过脑子了!一个那么大岁数的人,混了一辈子,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么乱来?

    王朔能这样评点金庸,至于我,我确实没这个胆量。

    如果我是王朔,我也不会有这个胆量。为啥?因为假如我是王朔,我会发现我的小说中不仅让人“看到了一些跟我们不一样的人”而且还让人看到了一些人们从所未闻的话。

    上面那段有关教育的高见即连“弱智”都说不出来!

    话已这样,何况情节呢?

    可能有人不相信“我”兜自己的老底,其实你稍微有一点“阴暗”心理的话,就能发现,在我王朔的小说里“我”这个痞子勾引起女人来,也实在太容易不过了!大街上随便碰上了怦然心动的一个,觍起脸皮上前把人家调侃几句,人家马上就和你相见恨晚了,两个人挂上了;或者,那些女孩子对“我”也太主动,太愿意找个“流氓”做朋友了,不找“流氓”就嫁不出去了。

    更为稀奇的是,这些找“流氓”的女孩子层次还挺高,大学毕业,而“我”这个“痞子”呢,又太像把她们捏出来、赋予其生命的“上帝”王朔那样了,都没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差不多都还是“无业游民”

    这样的女子,像浮出海面里的“我”和于晶,动物凶猛里的“我”和米兰、于海蓓,痴人里的“我”和那位自始至终不知姓名的女友等等。

    所有“痞子”一出场大体都一个味,最小的痞子是看上去很美里的方枪枪,代表了王朔们的童年;后来这痞子慢慢长大,散见于他各个作品里,经历了少年期、青春期、青年期,目前可能正向着中年期奔呢。

    现实社会里的王朔,活到四十多岁的王朔,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从中你不是很能看出王朔们成长的身影吗——这身子只有年龄上的差异、职业上的不同,其他可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我看不出。

    如此解读后,我就可以这样批评王朔:他的小说“情节重复”“选料不新鲜,什么什么都透着一股子搁坏了的哈喇味儿。除了他,我没见一个人敢这么跟自己对付的,上一本怎么写,下一本还这么写,想必是用了心,写小说能犯的臭全犯到了”(我看金庸)

    我这样批评王朔,他见了兴许又不服,那就用他自个儿揭自己兼作辩护的话讲:

    我是写自己的那类作家,俗称不大气,视野局限在个人一己之私的。我也没比谁多活一辈子,再写,还是那筐人。过去,写得太零碎,仅仅是一些侧面,也不免情势所限,忽略了很多,夸张了一些,歪曲了大部分真相。(我的最大弱点:爱自己——而且知道自己,无知者无畏第168-169页。)

    从上面的话里,我们能够看得出,王朔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全理解、原谅,他也希望得到别人理解、原谅,这是他的要求、标准,正当而合理;可对于金庸的“不足”——多处的“不足”又那样想当然——他以另一套标准来要求,不予理解、原谅!

    对此,他或许并非故意,他的态度十分随便,他说过,他对金庸的批评,也是极其个人化的读后感,无意于进行人身攻击“但我这人文风确有问题,一贯恶劣,写出来就成了杂文”因而“我说好说坏并不重要,本来是很随意的,没想搞成跟学术争鸣似的一本正经的东西”(文学报1999年11月11日。)

    这是王朔一贯的风度、气派。

    他觉得写杂文骂骂人是可以的,胡说也是允准的,而学术的规矩多,不好骂人,不好乱说。

    因此,做“杂文”不像学术研究,不要讲究,讲究多了他就不知如何写了,随意点好,只有随意了,他才可以不负责任——在这事上他不想认真,就希望别人也不要对他认真。

    在我们那个让王朔看起来绝对不美的“传统文化”里,曾有一个条目,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文化里也有相近的内容,他们的说法叫做“你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不该怎样对待别人”或者叫“你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该怎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