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叫胡九韶的人,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但每天黄昏,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故事讲到这开始有人点评:难怪古语云穷酸秀才,穷还要给自己冠之以清福的意境,真是自欺其人。即便当时物质贫乏,吃得饱,穿得暖也应是人最起码的追求之道啊,作为男人没能让妻儿老小过上吃穿无忧的日子,不想尽办法经营,反而乐道清福,的确酸得可以。如果说当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极大丰富的今天,全国人民都奔小康了,要谓之以清福尚可勉为其难地有所认同。
就现在的日子不用跟明朝比,和改革前相比也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的,这一点无须质疑。那么扪心自问:“我们快乐吗?”“我们虔诚地感恩过不用太劳碌便可过上吃得好,穿得美的日子是在享清福吗?”比较而言,尚有清福感慨的人还真不多矣。如此,人们则用居安思危来冠冕堂皇自己不满足现实的种种行径,甚至有人反驳:“得不到才说葡萄酸呢,谁不想活得更好,没有过上理想中的生活方式是无能的表现。”恰应了叔本华的观点,不满足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祸患没有大过不知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是永远快乐的。那有人又要疑问了:人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社会怎能进步?人类将何以发展?
其实,胡九韶感谢上天赐给一天的清福,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懂得满足的一种豁达心境,是他平然种种历练的淡定情怀。人生就是在不断地与各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搏击中成长的,此无可非议。然,能够在众多境遇里保持达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波折里的烦躁与喧嚣,泰然处之一切该来的或不该来的重重阻碍,这才不会被焦头烂额的欲望蒙蔽智慧的双眼,不会被得不到的苦痛煎熬得筋疲力竭;这才有可能恬然内心的思考,怎样才是真正快乐的生命历程,才有可能安下心来精力充沛地锻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是最幸福的,因为我们有爱情”夫酒后的一席话,温暖得心绪千回百转,诗一般的爱恋在岁月的长河里犹如缤纷的落花,美丽得总觉有些酸楚,曾经蝶蜜花妍的浪漫;曾经渴望相守的誓言;曾经沧海不变的情衷,渐次在琐碎的日常生活里淡去柔情似水的光华,以为可以忘却,以为终将忘却,以为必须忘却日子才能平淡继续,啊飘摇的幸福原本就握在手中,就是乐观面对已经发生的不可更该的事实,淡然平常日子里的茫然无助与不断苛求,从容享受能客观地通过努力,可按照自己喜好改变的生活状况,爱惜所得。
时下现代文明的中国国泰民安,贫有低保,病有医保,对照胡九韶感谢上天赐给的一天清福,还等什么呀,顶礼膜拜这日日可享清福的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