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书房的翟长孙拎着包裹,掂量一下,彷如有千金之重。
这里面既有秦王亲笔书函,又有天策上将之印信,此行有违国法,却无大碍?翟长孙是不信的。
长安县令长孙无忌为秦王妻兄,得了这些之后,准备粮草军械等物,肯定还要招募壮士,乖乖,那还能做什么?
当然了,就算如此,翟长孙也别无其他想法。
他在长安无亲无故,自降唐以来,一直为秦王部属,秦王待他无话可说,他翟长孙也非反复小人,自然是要为秦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不然的话,府中那许多忠心耿耿的心腹,秦王李世民也不会单将这样的事情交给他来做。
只是他猜中了李世民的初衷,却与事实有很大的差距。
翟长孙走的很快,当日午后便带了两个从人出了长安城去寻长孙无忌,并不怕旁人阻拦,因为他虽身怀密令,可他却是秦王府的看门人,去寻的也是秦王的妻兄,不需鬼鬼祟祟。
而翟长孙方一离开,李世民已招房玄龄,杜如晦,段志玄来见。
这个时候其实也能看的出来,因为李破弄的天翻地覆,本应该兴盛无比,群星璀璨的天策府如今却是寥落的就剩下小猫两三只了。
一些秦王部属在外面任职,这个不用说,王世充的人才库根本不见踪影,晋地的人才大半归于李破,到了紧要关头,能与李世民商量大事的还是老面孔,不见什么新人。
而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九将,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如独孤彦云,竟然已经死了,更为可怕的是,诸如程知节,秦琼这样的中坚人物,却在太子李建成麾下任职。
这要是李世民知晓前后首尾,说不定先就要吐血三升,被气死过去的。
可话说回来了,有些事就是这么让人不可捉摸,因为大局从武德二年开始渐转不利,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提前便爆发了出来,争斗越来越是剧烈,如今已成死仇一般。
这个很好理解,外面占不到什么便宜,大家就只好窝里反了,这就是人心,不需细述。
尤其有趣的是,李建成屡屡占据上风,弄的秦王李世民很是狼狈,之前羽翼也被时不时拨弄一下,有点七零八落。
于是李世民也就彻底成了弱势一方,本来不喜他性情为人的皇帝李渊为平衡之故,不得不伸出援手。
所以现在的局面则是,李世民在尚书令的位置上呆的很是稳当,李建成却在潼关领兵,遭到了很大的掣肘,局面所有翻转,李世民又好像占据了些上风。
李世民终于品尝到了身在中枢的好处,当日他身在太原时,还是青春年少,不懂那许多道理,只一门心思的想要助父亲成就大业,所以对此体会并不深刻。
可如今回想一下,李世民就晓得,那段时间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了,他麾下骁勇善战的将领们,很多都是太原时结交的旧人,那会大哥李建成也不在父亲身边,所以让他占了一个很大的便宜。
可惜,很多年后他才明白过来,期间错过了太多的机会……
当然,像他这样的人绝不会在悔恨中沉沦,只会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所以他才能丢下河边守军兵权,借病回京。
这个决定现如今看来是非常正确的,不如此,他又怎能在军中繁琐的军务中抽身出来,眼光全局,又能劝得父亲同意自己的战略?并借此消减东宫枝叶?
可以说,通观全局之下,此时的李世民已然彻底成熟了起来,以往他常常还会自得于自己的战功,甚至沉迷于军权在握的甜美之中。
如今他却不会了,他那深沉而又带着智慧的目光,已经看的更远,也瞧的更加透彻,正因如此,他的心肠也就变得更加冷酷。
就像俯瞻棋局的人,又怎么会去在意棋子的生死以及命运?
………………………………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来的同样很快,他们两个都是受到过极大惊吓的人,没事从来不会轻易离开秦王府。
他们到来的时候,李世民正在饮茶,侍女搬弄着茶炉,弄的室内清汽缭绕,李世民则一边饮着香茗,一边手上还拿着书卷,看上去轻松写意,之前回府时带来的凝重和忧虑早已消失不见。
“坐坐,段将军稍后便至,此乃赵郡王送至,采自蜀中上清峰顶,两位皆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