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老街(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早期的人类,居无定所,随遇而栖,三五成群,渔猎而食,但是,在对付个体庞大的凶猛的动物时,三五个人的力量显得单薄,只有联合其他群体,才能获得胜利。随着群体的力量强大,收获也就丰富起来,抓获的猎物不便携带,找地方贮藏起来,久而久之便在那地方定居下来。大凡人类选择定居的地方,都是些水草丰美,动物繁盛的处所。定居下来的先民,为了抵御野兽的侵扰,便在驻地周围扎上篱笆,形成了早期的村落。随着人口的繁盛,村落规模也不断的扩大,猎杀一只动物,整个村落的人倾巢出动显得有些多了,且不便分配,于是,村落内部便分化出若干个群体,各自为战,猎物在群体内分配。由于群体的划分是随意进行的,那些老弱病残的群体常常抓获不到动物,只好依附在力量强壮的群体周围,获得一些食物。而收获丰盈的群体,不仅消费不完猎物,还可以把多余的猎物拿来,与其他群体换取自己没有的东西,于是,早期的“城市”便形成了。

    《世本·作篇》记载:颛顼时“祝融作市”。颜师古注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这便是“市井”的来历。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地方,生活着同样的村落,村落之间常常为了一只猎物发生械斗。于是,各村落为了防备其他村落的侵袭,便在篱笆的基础上筑起城墙。《吴越春秋》一书有这样的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城以墙为界,有内城、外城的区别。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内城里住着皇帝高官,外城里住着平民百姓。这里所说的君,在早期应该是猎物和收获很丰富的群体,而民则是收获贫乏、难以养活自己,依附在收获丰盈的群体周围的群体了。

    学术界关于城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防御说,即建城郭的目的是为了不受外敌侵犯;二是集市说,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手里有了多余的农产品、畜产品需要有个集市进行交换。进行交换的地方逐渐固定了,聚集的人多了,就有了市,后来就建起了城;三是社会分工说,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一个民族内部出现了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商业,一部分专门从事农业。从事手工业、商业的人需要有个地方集中起来,进行生产、交换。所以,才有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潮流中,城市已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而每一座城市都必经历过繁荣和衰败,但只要有人的存在,城市就不会荒芜,也必将迎来它的下一次繁荣。

    之所以会大谈此话,只因萧杰曾经历过一次奇遇,让他对城市这一个没有生命却又承载着人类生存的庞然大物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故事得从一九四零年前的一条老街说起,这条老街位于城市的西边的老城区,虽然较市中心有些偏远,但地处老城居住区,也不乏商机人流,在此处开个铺面,赚得三餐温饱,些许余钱到是不难。

    老李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杂店铺户主,所经营的店面主要以糖烟土产,锅碗瓢盆,各类杂货为主。对他来说能在这纷乱不断的世道中稍有赢利保得三餐不断便十分满足。

    每当红日初升,老李就得为一天的生计开始忙碌。依如往前打扫店铺门前的道路是他每天必做的第一件事,老李认为整洁店面、街道能给顾客一种干净卫生的感觉。

    “哟,老李你可真早,这条街面的店主可没人比得上你。”说话的人是老李的街坊——刘辉。

    刘辉比老李小上近半,正当而立,承上代的福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在老李的日杂店旁开了家药铺,店面虽然不大但生意却相当不错,毕竟在这年月里除了正常生计和看病外,人们大多都不怎么舍得花钱,如果你店里还能有足够的刀伤药更不怕没钱赚。

    老李打趣道:“我的店可不能和你比啊,再不开早些恐怕连粥都喝不上了。”

    “那也不至于吧,再怎么着也要比战区的强,那地方现在别说是吃的了,就连活路都没有,能跑得了猫起来就算祖上有福了。”刘辉的话让人听着感伤,却又是那个年代不争的事实。

    老李点了点头,叹声道:“哎~~想不到从宣统年后,我华夏大国竟会接二连三的被那些蛮夷虎狼给欺负,只怕是气数已尽。”

    也许是年纪上的差距,刘辉的想法与老李有颇多不同,恨声道:“这是什么话,我就不信泱泱数千载的历史会到此为止。”

    刘辉说着将话音一压,做出了个八手势,把嘴巴凑到了老李的耳边细声道:“听说北方那边的这个和狗日的小鬼子干得正欢,还打了几场漂亮的大仗,只要大伙都齐心,我想胜利之日不远……”

    老李听着神色一紧,急忙打断了刘辉的话,向左右两边各看看了,见到路上没人,便才微微的放下心来,对刘辉低声道:“你小心些,这话要是给宪兵队的人听去,那就不得了了。你年青,你爱国,那是没错,可你还得为家里的人多考虑着点,要是出些什么事,有个三长两短的,只怕这家就不成家了!”

    老李说的话不无道理,北方的八路军在那里浴血抗敌,可自己地头上的国民党军却天天嚷着**。特别是宪兵队的那些杂毛,仗着自己腰里有枪,屁股、鼻子、嘴巴都长头顶上去了,就唯独一双眼睛转到了裤裆下专盯着别人看,只要你稍有不对就是**。抓到里边不死也要半残,若要想活着出来,除非你头上有人或是钱袋子够大否则绝无他法。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地方,最让老百姓害怕的是宪兵队不光给你往死是整,就连你家人也不得幸免,为了能弄到钱,不管你一家老小都给扣上个通共的名号,用不了多久这一家子也就完了。

    刘辉听着全身一紧,冲老李微微点头又随意寒暄了几句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铺子。

    正午时分,原来凉爽宜人的空气渐变得温热起来,原本还稍显热闹的街面又回复冷清,还剩些路人零零散散的走在街头,面对此清淡萧条的景象,老李也不由的打鼾起来,背靠在店里的一把躺椅上,昏沉沉的不想动弹。也不知昏睡了多久,老李突然感到地面一阵颤动,空中响起急促刺耳的蜂鸣声,老李神色巨变,忽的一下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向外望去只见整条街面人潮涌动,推攘着,叫喊着向外奔去,入眼全是惊慌失措的表情。

    在那个年代,对于这番景象,这个声音,人们都已再熟悉不过,像这种空袭警报每周都会响起,仿佛是一道道催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