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兵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战是他们所长。

    绿营兵

    绿营兵是入关后改编明降卒与招募汉人而成的地方军(但东3省不设绿营),为多尔衮所创。他考虑旗兵太少,不足以控制全国。因使用绿旗,故名绿营或绿旗兵。绿营也是经制兵。绿营兵源,开始实行招募制,后来转向世兵制。绿营除少数配合驻防八旗拱卫京师以外,绝大部分都驻扎在各地,维护地方安全。在京绿营统一由步军统领,地方上的绿营由地方长官统领,因此绿营在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是总督,没有总督之省则是巡抚。操练和征战由提督和总兵负责。绿营分6营和水师两个兵种,各有马兵、步兵、守兵3个等级。绿营总人数一般保持在6o万人左右。绿营的驻军组织有标、协、营、汛4级。总兵以上的官员率领的绿营兵叫标兵。因此,标有督标(总督统辖)、抚标(巡抚统辖)、提标(提督统辖)、镇标(总兵统辖)、军标(将军统辖)、河标(河道总督统辖)和漕标(漕运总督管辖)。后3标与前1标(督标)相并列。标下是协,由副将统领。标兵是绿营的主力。协下是营,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领。营下为汛,由千总、把总分别统领。总督除管督标各营外,还管本区内抚标、提标、镇标诸标,而巡抚没有管辖提标、镇标等诸标的权力。绿营以营建制。各标均以营为基本单位。营的统领是参将、游击、都司和守备,地位与州县官相当。绿营兵多步兵,常用武器有刀、枪、矛、箭,还有鸟枪、铳枪和抬枪,也有大炮。待遇比八旗则差很多。绿营始于顺治朝,名为6o多万,但缺额六、七万。同光时屡裁,但与清朝相始终。

    湘军与淮军

    湘军起于团练、乡勇,是咸丰朝由曾国藩创建的军阀武装,后来成为清朝正规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来在甲午战争中为日军摧毁。曾国藩于咸丰二年受咸丰帝之命以罗泽南、王鑫团兵为基础组织地方武装——团练。开始叫湘勇,后来称湘军。他用明戚继光和嘉庆时浙江人傅鼐之法训练。三年春,曾国藩增募3ooo兵,并派罗泽南率兵赴南昌救受太平军围困的江忠源。鉴于太平军有强大水师,除6师外曾国藩又在咸丰四年建立了水师,船24o多艘,水勇5ooo人。湘军实行募兵制,在选将、招募、教育、编制、训练、武器、饷源上与绿营不同。选将、募勇原则和将士之间的关系:将有治军之才,不怕苦,不怕死,不汲汲于名利。士兵要朴实,并有全家担保。将士之间实行家长制:兵为将有,士兵服从营官,营官服从将领。将领服从曾国藩。湘军6师13营,每营5oo人。下设4哨,哨辖队,1哨有1至8队,1队1o人。6师共有5ooo余人。水师1o营,每营开始44o人,船21艘,后来5oo人,船3o艘。1营3o哨,每船1哨。水师5ooo人。马军1营,分5哨,每哨5棚,1营25o人。水6师指挥员加上战斗员,再加上水手、丁役等,全军共17ooo人。攻打天京时总兵力达到12万人。湘军装备:刀、矛、抬枪、劈山炮、小炮、鸟枪、船(长龙、舢板、快蟹)、马匹等。教育、训练:用儒家思想教育,严格训练,虽酷暑寒冬不松懈。弁勇要求能跳上丈高之屋,跨过丈宽之沟,火球能掷2o丈之遥。湘军军饷自酬,实行高薪饷,比绿营多1倍有余。兵饷名义上是自筹,实际上一靠捐输,二靠各省督抚支援。与绿营比,湘军有很多方面不同。绿营归兵部指挥,实行世兵制,湘军不归兵部,听从曾国藩一人,实行招募制,士兵选择严,质量好,训练艰苦。绿营吃国家粮,武器由国家提供;湘军的薪饷自筹,武器先进,刀矛与火器并重,水师装备洋炮。绿营腐朽,没有战斗力;湘军蛮横,敢拼。绿营饷薄额多,湘军饷厚额少。以普通士兵的薪金作一比较:魏源圣武志卷十一:“绿营兵饷之制,京师巡捕三营,马兵月给银二两,步兵一两,皆月米五斗。各省镇标,马兵月饷银二两,步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皆月支米三斗。”湘军勇丁4。2两。淮军是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为镇压太平天国而于同治元年初在安庆组建的军阀武装。李鸿章招募35oo人,曾国藩拨给3ooo人,共65oo多人。同治四年展到六、七万人。编制模仿湘军,不同的是淮军在装备方面优于湘军,洋枪洋炮多,并且采用洋操。乡勇本来是正规军的辅助力量,有事征调,无事遣散,但湘军、淮军在咸同间是清朝用来镇压太平天国的惟一军队,充当了正规军的角色,这是清朝军事制度上的一大演变。

    防军与练军

    为避免朝廷猜忌,当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后,曾国藩裁撤25ooo人,留万人守南京,15ooo人为皖南北之师。这余下的湘军与淮军都是勇营,他们留下来用于国防,称防军。同治初年,各省督抚从绿营中挑选一部分人训练制兵称练军。照勇营办法训练,不用刀矛弓箭,换用洋枪洋炮,称练军。练军始于同治二年刘长佑编练直隶。再说早点则在咸丰十一年署步军统领文祥已经挑选八旗精锐在北京创立神机营,使用洋枪,开始了练军训练。同治五年到光绪九年,各省从绿营中也挑选优秀将士开始练军训练。防军和练军于是成为清朝的正规军。

    海军

    清朝海军的建成是洋务运动的一个成果。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萌建立海军的意图。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略台湾,更加刺激清朝建立海军的计划,并开始行动。经过1o年努力,建起了3支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和粤洋海军。其中粤洋海军分福建海军和广东海军。北洋海军驻守大沽、旅顺、营口、烟台,南洋海军驻守江宁、吴淞、浙江,粤洋海军负责海口、台湾、厦门、琼州、廉州等福建和广东海面。福建海军,在光绪十年前有各种舰船16艘,在中法之战中损失殆尽;南洋海军,在光绪十年前有大小舰船17艘,也遭受重大损失。广东海军在中法之战前有各种舰船25艘,但都比较小。得到比较充分展的是北洋海军。北洋海军是海军的主体,到光绪十四年(1888),全军4ooo多人,有大小舰船25艘,其中巡洋舰7艘,铁甲舰2艘,蚊炮船6艘,练船3艘,运船1艘,鱼雷艇6艘。光绪十一年(1885)成立的海军衙门颁布了北洋海军章程,在旅顺、威海卫修了炮台,还有其他一些配套设施,形成完好的海军体系。北洋海军的编制有二:一是船制,二是官制。船制:分右翼、左翼、中军、后军4队。中军、左翼、右翼各由3舰构成。后军由炮舰、鱼雷舰和练习舰各3艘以及运输船1艘构成。官制:李鸿章为总节制,下面提督1人,总兵2人,副将5人,参将4人,游击9人,都司27人,守备6o人,千总65人,把总99人,除李鸿章以外一共272名官员。

    新军

    新军是甲午战争后清朝采用新式装备,运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练兵方法和军制建立起来的近代化6军。新军的开头是光绪二十年(1894)冬广西按察使胡燏棻按照德国的6军建制、战术,使用洋枪洋炮训练“定武军”共1o营,步队3ooo人,炮队1ooo人,马队25o人,工程队5oo人,共475o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袁世凯接手,并更名“新建6军”人数扩大到7ooo人,增加了步兵2ooo,马队25o人。新军建制一是分兵种(如上述),二是实行营制。全军分左右翼(相当于旅),下面有营、队(相当于连)、哨(相当于排)、棚(相当于班)。官制:总统1人(袁世凯摄),两翼各有翼长1人,统领1人,分统2人,营有统带官1人,帮统官1人,队有领官1人,哨有哨官1人,哨长2人。棚有正副头目各1。新军机关有总部,下设参谋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稽查营务处等。新军使用武器有奥国造5响曼利夏步枪,马枪,6响左轮手枪和格鲁森快炮。聘德国人伯罗德操练,德国人祁开芬为炮队教习,挪威人曼德为马队教习。新军除袁世凯的6军外,还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张之洞在江宁编的自强军。该军也分兵种:步队、炮队、马队和工程队。全军13营:步队8营,炮队2营,马队2营,工程队1营。编制仿欧洲军队:步兵营分5哨,25o人;炮兵营分4哨,2oo人;马队分3哨,18o人。工程营1oo人。35名德国人当教练,将领贝伦可多夫作总教练,天津和湖北武备学堂学员为分教练。后来又聘请了日本教习。自强军后来由刘坤一接办,最后归袁世凯,做他的武卫右军。

    清朝军制的变化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别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中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且还是一个跨越了古代和近代的朝代。在它的身上既可以看到中国曾经的骄傲与荣光,也能看到中国曾经受到的屈辱与伤痛。在这个生了剧烈变动的王朝统治期间,有着许多相时而变的制度,这也包括清朝前后推行的军制,当然我这所讲的军制不完全局限于清朝,也包括其入主中原之前和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间内与其相关的军制变化。其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八旗制度时期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由此产生八旗兵。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氏族公社末期的狩猎组织演变来的。当时,每逢出猎,氏族成员每人出箭一枝,以十人为一单位,称“牛录”(汉语“大箭”的意思)。16o1年,努尔哈赤将一牛录扩大至三百人,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1615年,由于兵力增加,努尔哈赤又决定于牛录之上,设立甲喇和固山。即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这时,也从以前每牛录一旗,改为每固山一旗,另增镶黄、白、红、蓝四旗,合原四旗,共计八旗。每旗七千五百人,八旗共计六万人。八旗制度是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旗制度的实行,不仅提高了军事战斗力,也促进了满旗社会的展。八旗和绿营时期清入关后,为了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和巩固其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了武装力量。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府无权征调。八旗军分为守卫京师的“禁卫兵”和驻防各地的“驻防兵”绿营兵,主要是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兵种有马兵、步兵和水师。在京师者为巡捕营,隶属步军统领。在各省者,有督、抚、提、镇诸标,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所统辖。另外还有军标(设在四川、新疆,由将军统辖)、河标(河道总督统辖)、漕标(漕运总督统辖)等。为了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统治,清朝统治者除将他们的基本武装力量八旗兵分别驻守在京城和各省城镇要地外,绿营兵也配合驻防,二者互相穿插交错,在全国构成军事控制网,既便于对各族人民进行统治和镇压,又便于八旗兵对绿营兵进行监视和控制。地主武装——团练展时期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清政府把可能调动的所谓精锐的八旗和绿营兵将,大部分都征集到南方战场。可是这些正规军队已腐朽透顶,缺乏作战能力,因而不得不争取汉族地主豪绅的支持,让他们在本乡本土凭借封建势力建立反动武装——团练,来参加镇压太平军。于是南北各地地主团练武装迅展,曾国藩的湘军便应运而生了。还有象李鸿章组织的淮军,左宗棠组织的楚军等。新军和北洋军时期1895年,湘、淮军在甲午战争中屡战皆败,于是清政府命淮系官僚、广西按察使胡燏棻按照西法编练新军。胡聘请德**官为教习,采用洋操,使用洋炮,编练成475o人的新军,名为定武军。最初驻扎在天津附近的马厂,后迁至小站。1895年1o月袁世凯接办小站练兵事务。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6军,并扩充到7ooo多人。袁以此为资本,破坏了戊戌维新运动,在镇压山东义和团的过程中,又将他控制的新军扩充到2万余人。19o1年李鸿章死后,清政府根据外国侵略者的授意,任命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慈禧太后高唱起“变法”的调子。军事上,改革军制,逐渐裁汰旧式的绿营、防勇,仿照西法编练新军。19o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19o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实权操在会办大臣袁世凯手中,总理练兵事务。从此,袁世凯大肆筹饷练兵,扩充北洋势力。清政府规定6军分为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等。19o5年,清政府统一了全国新军的番号,计划全国编练新军36镇,由于饷需不足,新军的编练没有按期完成。到19o5年,袁世凯编练成北洋六镇新军,共计六、七万人。袁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北洋军阀集团。袁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建立了北洋军阀政权。1916年,袁复辟帝制失败,在绝望中死去。袁死后,北洋军阀分为以段祺瑞为的皖系、冯国璋为的直系和张作霖为的奉系(张作霖的奉系是北洋军阀的旁系,非北洋嫡系,因张作霖靠投靠袁以壮大力量,故人们也称之为北洋军阀),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之中。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总的来看,清朝随着形势的变化对其军制不断的进行调整以适应其变化,最终目的当然是在于维护其统治,然而历史的潮流终究不能违背,军制的调整还是没能挽救其统治,清朝最后还是成为了中国王朝的终结。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