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5.075(二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武媚娘既下定了决心, 要借助着李治分出权柄做一番大事,以让自己在朝野之中更有一番立身之本,就没打算耽搁。

    当李治于第二日再度谈起此事的时候, 武媚娘便说起了有关高丽进军之事。

    不过,说话之间也是要讲究艺术的。

    陛下选择由她来协助理政, 必定经过了再三的思量,可这并不意味着她的权柄已完全稳固。

    恰恰相反, 李治可能还在观望之中。

    所以她选择换一种方式来说。

    李治的头疼让他昨夜又没休息好,思绪有些混沌,好在这并不影响,他在听到媚娘提到“百济”二字的时候, 神思还是稍微清醒了几分。

    “若我没记错的话, 苏将军着人奏报过, 他已将百济国主扶余义慈和他的两个儿子,连带着百济国中贵族五十多人一并带着往洛阳赶”

    武媚娘道“正是。大约就在半个月后了。还来得及为其妥善筹办。”

    李治揉了揉额角。

    苏定方此前的胜利确实是好消息,可惜这消息正遇上了他发病最严重的时候,以至于都没能及时在朝会上议论。

    等他回来了该当重赏才对。

    而听方才皇后的意思, 不只是苏定方要进行嘉奖, 还要让这场献俘大会办得有声有色。

    虽然不可能达到此前那出西域使者长安觐见的地步, 却绝不能让这些战俘轻看了大唐,也轻看了陛下

    皇后的理由说得令人信服。

    要知道, 百济虽是小国,但国中百姓仍有十几万人, 光是在此战结束之后被苏定方渡海引入中原的就有一万两千多人。

    这些百济贵族中还有一部分要重新带回边地, 用于管辖那些百济平民。

    若不让他们彻底不敢擅动,谁知道会不会再出现降而后叛的情况。

    武媚娘补充道,“如果说苏将军带给他们的是武力震慑, 那么陛下和洛阳带给他们的就是国力威服了。”

    李治听得点了点头。

    又听武媚娘接着说道,早前为何高丽国主都被打服了,却又重新跳反呢

    还不是因为那高丽地处边陲,乃是区区蕞尔小国,平日里便只知道坐井观天,还当大唐仍处在那尤需天子亲征的开国之时。

    那么在百济这里,就不当犯这样的问题。

    所以,不如先让她将这出献俘大会筹办妥当,到时候陛下经过了一番休整直接出席此会,正可昭告外界,李唐的陛下还在鼎盛之年,无须担心于因病出事。

    这话说的

    何止是在理,也真是切中了李治的要害。

    他又听见皇后若有所思地开口“说到高丽陛下或许还能在这献俘大会上宣告要彻底稳固东北边境。”

    “如今新罗、百济先后臣服,夹在中间的高丽又怎能继续置身事外,倒不如让苏将军、薛将军在明年继续对其发兵作战。”

    “也正好用这天子之言,再吓一吓那新罗、百济二国。您说是不是”

    她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般,又道“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想到苏将军逢战必克,薛将军又屡次击败高丽,威势甚重,或许正能给陛下带来好消息。总归,要不要打高丽姑且不管,这个献俘大典可以一办。”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也能叫做冲喜了。

    冲的当然是李治这个疾病。

    还怪吉利的。

    当然,这话是阿菟在听到她的计划之后说的,可不能真拿来当理由。

    “媚娘不必如此过谦,你说的其实没错。”李治思虑了一番后回道。

    “西域方向唯独还存在纷争的,只是吐蕃和吐谷浑之间,起码短期内苏定方的影响犹在,不至于发展到需要重新大量调兵的地步。这确实是平定高丽的最好时间。”

    若让李治来说的话,或许原本驻扎在西部战线上的有一些人,也可以调度往辽东。

    高丽既然总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架势,那就彻底将他们给剿灭好了

    然而他刚想到这里,忽然又觉有些目眩心闷,连忙扶住了桌案。

    待那一阵晕眩感过去后,他方才无力说道“便按照皇后所说的吧,先将献俘大会筹备完毕。至于那高丽之战”

    “或许正能作为皇后协助政务的第一件事了。”

    唐军出战乃是势在必行。

    尤其是,高丽盘踞之地,在春秋战国之时被周天子册封给箕子,汉代时则是玄菟郡所在,本就是中原政权的土地。

    那怎么能继续被蛮夷所占据

    这是朝中早早就达成的共识。

    此外,高丽六十九万余户的庞大人口,和其特殊的位置,也难保不会成为中原头顶的祸患。

    既是势在必行,就不当因为天子有恙有所拖延。

    若已明言,由皇后代为传达旨意乃是不得已之举,遭到的反对声音会比他所预料的小得多。

    李治在说出那句话的时候隐约意识到,媚娘已为自己选择了一个绝佳的开场。

    但他一时之间思绪不定,也不知道该当说这是恰逢时事,还是该当说,她并未辜负自己对她的期待。

    反正,媚娘所说正合乎他所需,他也不必因为这等想法而限制于她。

    见武媚娘并未在得到他的准允后离开,李治问道“皇后还有何事”

    武媚娘说“既是要筹办那献俘大会,和早年间的亲蚕礼总归是不同的,我想向陛下求索几个人手。”

    李治本想笑她这话说得太过小心,又因还是身体不适,终究没能笑得出来。

    便只回道“此事你放手去办就是,不必多加问我了,就说是我的意思,让礼部官员都将筹备事宜向你汇报。若人手还是不足,就让洛州长史安排些人手相助于你。”

    “不,我说的不是这些。”武媚娘否认道。

    “这些,就算陛下不给这个准许,为了将事情办得体面我也会去抢的。我说的是,本不在官员行列的人。”

    “不在行列”李治有些困惑。

    武媚娘语气从容且坦然,“陛下,阿菟都有卢照邻和王勃这样的伴读,若要写个公文还能有人代笔,我总不能没有吧”

    若非李治能看清面前之人是谁,他都险些要以为,这是阿菟在说话了,可见媚娘这个做母亲的没少被女儿影响。

    他很有点无奈“你就有话直说吧。”

    武媚娘答道“我要临川公主给我做助手。”

    那毕竟是皇室公主,就得劳驾陛下单独给一道诏书了。

    “我是真没想到,还能遇上这样的一出委任。”

    临川公主随同皇后行在洛阳皇城之中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和她话中的意外几乎同步。

    她虽因为和皇后有交情,时而往来于宫闱,却没料到,自己还能得到一出正式的委任。

    临川毕竟是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女儿,现在作为皇后的助手一并办理那出献俘大会,按照武媚娘和李治所说,既然官职给不了人,食邑总得给别人加一加吧。

    哪怕只是给她再加上五十户,那也比之前李治登基后,给人按照常例不加要好得多。

    当然,谈话之间,临川没多提这个增加食邑的事情,她相信皇后所需的也不是这个。

    比起口头上的道谢,为她做好实事反而更加重要。

    不过说到食邑,倒是让她想到这两年间的一件新奇事情了。

    安定公主早早拿到了公主号,又拿到了陛下许诺给她的三百户实封,也和寻常公主所享有的封地情况不同。

    听说,陛下想看看公主能在自己的封地上折腾出什么东西,便破格准许她在显庆四年的生辰之时提前拿到封地。

    哪知道小公主却说,她想跟着老师再学习一阵,到时候认真挑选,以免被陛下给随便诓骗了。

    这种话,大概也就只有备受宠爱的安定公主敢说了。

    李治居然也没因此恼怒,反而真要看看她能选出个什么玩意来。

    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个何种结果。

    她思绪间开了点小岔,意识到这同她平日里的内敛做派不符,当即重新端正了神思看向眼前,朝着皇后问道,“这献俘大典,您打算放在何处举办”

    武媚娘并未犹豫地回道“洛阳宫正门之前吧。”

    这个问题,早在她盘算好要如何同李治争取这个任务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所考虑了。

    “我说的正门是说宫城门,不是皇城门,就放在那两道门之间的天街之上。”

    “你也是知道的,陛下如今的情况走远也不合适,届时让他登上宫城城门也就是了。”

    武媚娘当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比如说,天街以南的皇城门外就是那洛水河桥,正好再让人想一想,这桥是因为谁而建起来的,又是谁负责督办此事。

    再比如说,这条连通两门的天街虽宽,但其两侧均为官员衙署,在筹办那献俘大会期间,她还能遇到不少人。

    谁知道会不会在其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