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2.082(一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就连李治听到从武媚娘这里提出的那个建议之时, 第一反应也不是她要找个理由给安定公主的老师升官,而是出于权衡考量,为此地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

    “熊津都督府长史并非寻常边地官员”李治思索道。

    这同一般被从朝廷中央贬谪出去的情况大不相同。

    他必须要足够硬气。

    不只是在面对尚有动乱的百济时候需要硬气, 让回返百济的王子扶余隆不敢联络国中的叛军, 还得对另一个邻居新罗足够强硬。

    李治病体未愈,但并不妨碍他判断出眼下的局势。

    新罗这个边地小国, 多年间一直遭到邻居百济和高丽的打压, 这让他们在危机之中选择了投靠唐朝, 以图借助和唐朝之间的联军击败恶邻。

    正因为如此,早前薛仁贵出征高丽的时候有新罗兵马支援。

    苏定方错误选择了在百济劫掠引发动乱后,也有新罗兵马从旁支援。

    可就像惯为唐军雇佣的回纥人也有自己的心思一般,新罗作为唐军的“仆从”, 绝不可能只是安分地想要讨好于大唐。

    李治反正是不信这个的。

    比起他们是天生的奴仆, 他更愿意相信,这些人是想要在借助唐军的力量击败了高丽和百济之后,将他们的地盘给侵吞下去, 从而壮大自己

    但地盘都已经被大唐的兵马给打下来了, 还凭什么交给其他人

    所以新罗的野心, 对于李治来说,是不可能被允许兑现的。

    这个熊津都督府长史就必须拿出足够的魄力来,让人时刻回想起大唐究竟是何种做派

    “谏议大夫平生刚直不阿, 虽是在庶务上较真到底,但自贞观年间到如今, 从未干过与民争先的事情。您不觉得, 他便是最好的人选吗”武媚娘在旁又补充道。

    “我也听过几次他为阿菟讲解战国策与春秋,其中势力争锋与政治博弈他都说得很明白。让他去做个战将固然有纸上谈兵之嫌,但让他与百济、新罗往来, 督办运送往高丽战线的军粮总是无妨的。”

    “阿菟舍得她的老师”李治忍不住追问了一句。

    说到女儿,李治便忍不住想到,阿菟当年觉得刘仁轨年纪不小,主动为老师寻找养身延寿之方,还曾经在他的面前说起过。

    这几年间,除却阿菟自己跟着阿史那卓云习练武艺、强身健体,刘仁轨也跟着做了不少锻炼。

    他乍看起来还是个干瘦的老头,但李治隐约听人说起过,刘仁轨带着阿菟在民间考察进学的时候,一度和人起过冲突,结果

    还没等卓云出手,刘仁轨自己就先将人给放倒了。

    这不免让李治想到他当年觉得这师徒几人谁也打不过的话,再一对比他自己此刻的情况,更觉有些唏嘘。

    不过此刻也不是感怀于此事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这么一想,刘仁轨就又多了一个可以被派遣到百济故地去的理由了。

    百济这地方,起码在李治看来,得算是个苦寒之地。

    若是派个金贵体弱的过去,恐怕都没等在那里干出点事情来,就要出事了。

    所以唯独剩下的问题也只有一个了,女儿的老师没了怎么办

    一时半会儿之间,李治竟然想不出个能压得住他那小女儿的人选。

    比刘仁轨有学问的本就不多,还能比他敢顶嘴的那就没了。

    却听武媚娘毫不犹豫地答道“这事好办,劳烦陛下给个准允,让阿菟能出入弘文馆旁听就是了。”

    “弘文馆”李治眉峰微动。

    太子行将十岁,身体也算渐有好转,李治已计划着在明年将他从原本的东宫授课,改为放在崇文馆中进学,也好让他在学习之余,能与弘文馆中学子以及国子监学生往来。

    以崇文馆弘文馆的位置,也能与外朝接触,日渐培养起太子的政治班底。

    崇文馆中的太子陪读,其实早在显庆元年的时候就已经遴选完毕,合计二十人。

    至于弘文馆中,则是数十名皇亲国戚以及高官子弟在此就学,外加上数十万卷藏书陈列。

    早年间义阳公主拿过一个借阅藏书的许可,顺带着在其中的算学课程旁听了一阵,不过如今既已去了太史局,也就少有在弘文馆中走动。

    有此先例在,阿菟要在其中进学,而非在宫中的内文学馆,其实也说的过去。

    他也并未多加思索便应道“那便这样吧。不过对于谏议大夫这个调任”

    想想他此前终究还是个谏官,李治便道“我想给他个委任,看看他能否完成,若能的话再令其前往百济。”

    “陛下想给他什么考验”

    李治答道“冬日天寒,北地尤盛,不适合作为动兵之时。虽已在则天门上告知众臣,我有动兵高丽的打算,也不可能在这几个月间动手。”

    “真正要动兵,必定要到五六月里了。”李治幽幽叹道,也不知道到那个时候,他的身体能不能彻底好起来。

    当然,不论彼时会是何种情况,动兵之前的各方筹备工作还是得先做的。

    比如说,边地的调兵。

    “眼下既要稳固住打下的百济土地,又需一战定高丽,以防其卷土重来,光靠着已有的兵力肯定是不够的。”

    武媚娘顿时了然,“陛下是要征兵。”

    “不错,”李治应道,“我有意征发河北、河南、淮南等地的府兵,前往高丽作战。此番招募所得,起码也需有四五万人。”

    “那百济故土之上的人口尤在其上,若谏议大夫能在征兵之时诸事稳妥,再渡海前往百济也不迟。”

    “至于官职”

    谏议大夫这个位置当然是不能去招募兵马的。

    李治沉吟片刻,“让他先领河南道上府折冲都尉一职吧,也算平级调度。”

    就这么办吧。

    虽说大唐府兵制下,各折冲府的长官也没见过有谁是六十岁才上岗的,但既然只是个考验,也没必要非要遵循旧例,过于刻板。

    不过话是这样说不错,刘仁轨在领到这个官职的时候,还是不免感到了几分震惊。

    什么情况啊,让他一个文官去募兵

    “老师之前同我讲解大唐军制,却因未与折冲府打过多少交道而罢休,说是怕说错了,还影响到我的判断,如今还正好有这个机会了。”

    刘仁轨偏头过来,就见他这个聪慧异常的学生,在此时拿出来的表现比他还要雀跃。

    真要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谁要去走马上任了。

    “实践出真知啊,老师,您说对吧”

    对不对的,刘仁轨是不知道。

    他只知道,他在同僚之中大概是要出名了。

    一个满员的折冲上府,平日驻扎的兵力也就只有一千多人,临战需求之下,会扩招个三到四倍,但也不会超出折冲都尉这个正四品上官员的统辖范围。

    此番趁着越冬之时完成募兵,乃是陛下授意,皇后协助推行的头号要务,绝不可能只令刘仁轨一人负责。

    加上此番需要在淮南道、河南道、河北道募兵,次一级的负责人就还需两个,折冲都尉也需数人。

    还有提前赶赴边地筹备的将领,也有几人要在此时动身,坐镇辽东。

    所以当刘仁轨行将出发的时候,就正逢临川公主驸马周道务周将军,清河崔氏那位自千牛备身做起的崔知温等人,也正当临别洛阳之时。

    众人刚要启行,忽然听到后头传来了车马动静。

    人还离得挺远,就已听到了一句“老师”的高呼,打断了他们的出行。

    刘仁轨自马车中走出,就见他那好学生领着足足三驾马车,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追了出来。

    因他目前只是去募兵的,并不是直接得到那熊津都督府长史的官职,李清月倒是没搞出什么“必胜”之类的祝福弄在马车上。

    但即便如此,也够让刘仁轨扶额长叹了。

    那三驾马车,除了安定公主自己乘坐的一辆外,另外的两驾,竟都是安定公主送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