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6.086(一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那是一块木制的箭靶。

    放在距离人二十步远的位置。

    站在箭靶后的孩子看起来也就十岁上下, 略不到五尺的身高,持着一把专门为孩童打造的短弓站在那里。

    一枚玉韘套在她的拇指之上,经由配套的绳索绑在腕部。

    当她张弓搭箭的时候, 那弓弦便借助着玉韘弯钩的带动和指腹的拉扯往后而去。

    直到弦张如弯月, 上头的那支木杆铁头长箭对准了箭靶。

    夏日的微风在靶场上徐徐吹过, 将持弓箭之人鬓边的头发吹起, 有其中的一缕还吹到了她的眼睛边上。

    但她好像浑然未觉,并没有露出任何一点异样的表情。

    那双紧紧盯着箭矢前端和箭靶的眼睛里, 已带上了一抹锐利的锋芒。

    突然之间门, 她手中的弓弦一松,箭矢自风中穿过, 宛如一道流光直扑箭靶而去。

    只听得一声“咄”响, 箭矢就已牢牢扎在了箭靶上。

    还正中那靶心

    别看这箭靶的距离还不算远, 可对于接触到弓箭时间门还不长的李清月来说, 已是个不小的长进了。

    李清月顿时跳了起来,甚至当即转身,朝着后方不远处站着的两人挥了挥手。

    或者说是挥了挥她手中的短弓。

    “阿耶阿娘,你们看到了吗”

    她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雀跃, “我射中啦”

    “看到了看到了。”武媚娘也顺势朝着她招了招手, “你当心着点,别让弓弦割伤自己的手。”

    见李清月朝着她点头, 像是听明白了她的意思, 武媚娘这才放心地继续往前走去。

    只是当女儿已不在她的视线之中后,她还是不由朝着身边之人嗔怪了一句, “您不该跟她说这样的话。”

    什么话

    自然是那句“大唐还缺属于自己的,年轻的,且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可李治哪里会想到, 李清月跑来问这句话本就是别有所图,甚至在弘化公主求援失败的现实面前,更为确信自己想要加快脚步的计划没什么错,这才朝着他发出了这样一个具有诱导性的问题。

    而李治,他是真觉得那句话既不显得敷衍,又能将自己的形象挽回一下。

    至于阿菟说的什么,想要给父亲分忧,找到这样的将领,李治反正是权当她在开玩笑的。又或者,这最多能够算是小孩子的孝心。

    哪知道

    唉。

    吐谷浑那边的情况,在媚娘提出了调度西州都督府长史裴行俭前去的建议后,最终被敲定了。

    李唐暂时分不出人手来支援,这一点在朝堂上的意见很统一。不仅是将领不足,物资也不支持远上青海,和打“游击战”的吐蕃相持。

    相比之下,派遣出一名有本事的官员协助吐谷浑作战,在必要的时候负责斩杀吐谷浑族中叛将,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裴行俭也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李治将其改任兰州都督府长史,又另加了个名号,叫做“吐谷浑督军镇抚”。他要履行的是何种职务,在这个官职名字中已表现得很明显了。

    结果李治随即就听到小女儿问起了裴行俭的年龄。

    当听到他当年的“年少气盛”是三十多岁的“年少”,现在都已满了四十岁后,发出了一句感慨,“不年轻了呀”。

    然后又听她向着母亲问起了大唐近来表现出色的年轻官员,一问之下又发觉,居然没有一个能独当一面的。

    这可好了,正该按照她之前的话做下去

    找不到人怎么办本着要为阿耶分忧的想法,那就努力努力自己上吧

    别人说这种话,可能经历过几次挫折,也就差不多能确定,自己不是干这件事的料了。

    可李治的这个女儿不一样啊。

    早几年间门就已展现出的聪慧,让她在分析起局势的时候还挺头头是道的。按照武媚娘和李治所说,那个启用裴行俭的想法,还得算是得到了阿菟的提示。

    再看她自己的实际表现好了。

    若说此前的演练武艺,已经能让人看出她的体质拔群,像是真能练出点东西,那么在她陆续进行了骑马和射箭的学习后,这个长进的速度就更不是寻常孩童能有的。

    她是认真地要来一出“我行我上”

    李治都看得有点震惊。

    尤其是当他自己还在康复进程之中,女儿却已经开始督促自己往武将方向成长的情况下,他很难不生出几分微妙的无言情绪。

    在听到那句怪责后,他还下意识地回道“可她真有这样的天赋”

    纵容她练练也无妨吧。

    等等他不该这么说。

    李治的脑中也忽然灵光一闪,“不对啊媚娘,昨天我经过这里的时候还看到你在她后头,帮着她一起矫正射箭的姿势。”

    要是她真觉得女儿这个年纪不应该练习羿射之术,那根本不必等到今日来跟他说这一句,前阵子就能拦下了。

    可她分明是让女儿在母亲这里得到了一番鼓励,以至于对此更是抱有了更大的热忱。

    现在纯属就是将这个责任推卸到他的身上。

    不能因为他现在的眼神还有点不好使,就当他瞎吧

    要知道,他近日的恢复还算不错的,前几日还在与朝臣商议,等在洛阳度过这段苦夏时日,他便能够回到长安去了。

    武媚娘侧过头来,带着几分打趣的语气问道“可您说说看,这算不算是被您怂恿出来的吧。”

    “您知道吗之前因为刘仁轨被指派去征兵离开洛阳的缘故,我向您给阿菟求了个恩典,让她能在弘文馆中听课。结果她可倒好,自弘化携圣旨回返吐谷浑后的两个多月里,课恐怕是没怎么听的,光顾着在那里找书看了。”

    李治疑惑,“看书不是好事吗”

    武媚娘忍笑,“那也得看看她看的是什么书吧。她从弘文馆中翻出了一本书,叫做六军镜。”

    李治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头疼。

    六军镜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挺文艺,但带了个“军”字,总还是和行军打仗有关的,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相关。

    因为这是十二年前过世的唐初名将李靖写下的一本兵书。

    更有意思的是,几乎在同时,比阿菟大上一岁多的太子也同样展现出了其聪明才智,在东宫佐官的协助下,收集古今文集,修编瑶山玉彩一书。

    他都不知道是应该感慨女儿的孝心可嘉,还是应该感慨,她竟是真同太子完全形成了一文一武的对照组,也不知道应不应该做出点其他的应对。

    却又已听武媚娘说道“其实方今这样也挺好的,阿菟是陛下的女儿,合该有此资格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陛下不也喜欢看到她那副神气活现的样子吗”

    “何况打从她多在人前露面以来,每次都是在为陛下分忧的。”

    洛水修桥,促成了玄奘法师提出管教考核僧侣的建议,让李治在抬举佛教的同时予以打压,有了配套的手段。

    她往蜀中去寻孙思邈,既让李旭轮的出生可无后顾之忧,又让这进而成立的东都尚药局为李治的头风病服务。

    她将一批西域商人请到洛阳来,既是为了帮母亲一起发展洛阳,又何尝不是在为彼时的献俘大会服务。

    要不是此事不适合告知于李治,武媚娘甚至还能说,那改元的吉兆还是出自女儿之手呢。

    李治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可再一品味,“媚娘,你这可不只是在说不必拘着阿菟的行动,总归是我教唆的,也是在劝我别因为女儿行动迥异于旁人,便不喜欢她了吧。”

    武媚娘但笑不语。

    她确实是有这个意思,不过这种话就不用揭穿了。

    反正她说的都只是事实而已。

    李清月也正如武媚娘所说的那样,在练习完了今天的射箭之后收拾好了东西,继续回到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