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8.088(一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谁在背后念叨我。”李清月打了个喷嚏, 揉了揉自己的脸。

    此时还是夏日天气,哪有那么容易在出行中感冒。

    她自昨日早晨从洛阳出发,一路行到了郑州境内, 在下属的扮演之下变成了一家三口带四个护卫的组合, 蹭了商队东行的船出发。

    大河自郑州往青州的这一段,或者说是中后半段, 途经济北平原, 直到渤海之滨的千乘,自东汉之初王景治河到如今,已有将近六百年不曾有改道之祸了。

    滹沱河都比黄河的这一段暴躁。

    这才是为何她胆敢走这条水路去找老师。

    此时又恰好不在夏日雨季, 河道之上可见商队往来船只频频。

    李清月怎么想都觉得, 论起经验来自然是他们丰富。既然他们都觉得现在适合出行,总不会有错的。

    她刚想到这里, 就听到澄心小声答道“应当是陛下和皇后在想您吧。”

    李清月闻声朝着客舱外看了一眼, 就见到了一片暮色铺满大河的景象。

    啊,到她出发的第二日傍晚了。

    按照她所制定的跑路计划, 这已是她最多能够隐瞒到的时候。

    洛阳宫中的人应当已经发现了她留下的书信。

    先斩后奏这种事情在当事人这里做起来挺爽,尤其是李清月知道自己的年纪并不能按照寻常的小孩子来界定, 便不怵于这样的出行,但对阿娘来说, 肯定还是会放心不下的。

    她毕竟还是年纪太小了。

    这么一想她是真的有点心虚。

    但她写归写的什么要孝顺父亲,为他缺少将领这件事情排忧解难, 实际上的目标是什么,她相信阿娘能猜得到。

    当这出偷跑离开洛阳还发生在弘化公主求援的事情之后, 阿娘应该更能理解,她到底是抱有一种什么心情踏上的旅程。

    她所选择的也不是更为局势莫测的西域,而是由刘仁轨主持募集兵将的东路, 在危险性上小得多。

    再加上,当年她能说出那个“雨”字预警,说不定就还能做出其他的神异举动。

    应当能能稍微放一点心吧。

    李清月不太确定地想到。

    没事,等抵达了青州她就尽快给洛阳去信。五个侍卫不保险,刘仁轨这边的四五万人总是有保障的

    至于阿耶的头风病会不会因为她这个出走而重新发作

    她都已经那么“孝顺”了,就差没将她是“为李唐之稳定而出征”这种话给写在信中,他就忍忍吧。

    再若说有人要念叨她的话,大概就是那两个倒霉的背锅侠了。

    可李清月怎么想都觉得,这对于那两位来说,说不定也是个大展身手的机会。

    前提是,他们两个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如果说此前李治只当他们是洛水修桥的出钱冤大头,不到他们能过五品官的分水岭,恐怕都不会将他们放在眼里,那么现在,他们就有面见天子陈词抱负的机会了。

    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好事啊。

    崔元综甚至在接到这条面圣旨意后直接惊得跳了起来。

    别看李清月没将自己是听了这家伙的怂恿给写在信中,以李治的能力,要想查到近来到底是谁和公主有过交谈,真是再容易不过的。

    正因为如此,消息传到崔元综面前的时候,已不是什么问询,而是确定,他就是那个罪魁祸首。

    “我没听错”崔元综的表情已经石化在了当场。

    传旨的郎官和崔知温做过同僚,也依稀记得崔元综是同崔知温一并来的洛阳,随后又小声提点了两句,免得他在殿前失仪,丢了清河崔氏的脸面。

    可这份提前的告知,对于崔元综来说也实在是太晚了。

    “没听错,赶紧走吧,陛下还要问你话呢。”

    崔元综顿时意识到,他说出的那句话是没有撤回去的机会了,该造成的结果也已经造成,他只能接受随后的挑战。

    但为什么啊

    他这人说话里确有几分世家贵族的傲慢,却也至多是在和亲近之人交谈的时候,才会在话中有些百无禁忌,再便是同裴炎争个高低时有些出言不逊,却从未想过他真能如崔知温当日所说,要在说话不当上惹来麻烦。

    安定公主因为他的言论,觉得有必要去寻老师,在实际作战中进学

    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一位年仅八岁的小公主竟能做出这等举动来,也将他给拉入了泥潭。

    偏偏事已发生,他就算是再想什么将功折罪之法,不仅于事无补,还看起来少了几分临事应变的本事。

    在随同传旨之人入洛阳宫见驾的时候,或许是因危机当头带来的思绪急转,崔元综确定,他此时更应该做的,不是推卸责任也不是求饶,而是阐述志向和展示能力。

    他的目光中闪过了一缕决绝之色。

    关陇家族随着长孙无忌的倒台而失势,本应当是他们关东各家登上舞台的最好机会,他决计不能让这个夙愿被毁在他的手中。

    若事有不可,那他就选择请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为什么出征的士卒连放置铠甲的架子都需要自备”

    在商船之上做事的也有军户子,但因其并不属于被征发之人,便趁着如今并非农忙之时,在商队之中务工。

    李清月听他和同行之人恰好提及了今年的河南道征召府兵,说到他们还靠着贩售甲床给折冲府赚了一笔,便好奇问道。

    那人回头看了眼问话之人,很觉奇怪地看到这居然只是个十岁上下的孩子。

    但再一看对方的“父母”就在不远处站着,估计也就是要满足一下孩子的好奇心,便回道“何止是甲床,府兵征召之时,会以十人为一火,大多是由同乡的府兵凑在一处。一火之中的公用物事,也是要由府兵自己出的。”

    “放置武器的甲床是一种,还有马盂总得用铁的吧,不然天气凉了之后可怎么办。”

    李清月依然带着疑惑的眼神,让这说话之人确认,这确实只是个好奇心上头的孩子,根本没什么生活经验。

    反正此刻大河平缓,多闲聊上两句也无妨,他就朝着李清月解释道“马盂是用来放置食物的器皿,能装三升粮,铁马盂在冬日作战时还能保温。凿、碓、筐、斧也都得按照十人一火的标准备上。”

    “那么多东西扛得动吗”

    李清月话刚问出,就听到那人毫不掩饰地笑了出来,“怎么可能是让人背着呢,一火之中是会配备五六匹驮马的,若是买不起马,也会用驴子来代替。”

    “你想想吧,出征的将士还需自带干粮一石有余,加上一把弓,三十支箭矢,还有各种衣装、刀具之物,再加上朝廷分派下来的备用刀兵和甲胄,那得是个什么重量,哪里是能让人长时间背负的。”

    若真是如此的话,可就没法作战了。

    “按这么说的话,府兵还是挺有钱的”

    李清月话刚出口,又觉得这听起来不太对,声音低了下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