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后记 北海靖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西靖君,即平定西方的君子。当然,其也可以解释为西部靖州君主的意思。至于约库尔的真正意图究竟是哪一个,就有待商榷了。

    在中央,约库尔和威烈武开设政事堂与各地果狄共同议政,下游设置“工、兵、礼、吏、户、刑”六部作为执行机构。官员的权力不再来自爵位而是以品级,分左右文武九品十八阶。

    在地方约库尔和威烈武除了将原南北政区哈拉尔二世时期分封的果狄的封地部分归还外,对于新征服的地区他们没有重新分封,而是将原维费部划为定南府,自己的哈雷克部称为嘉宁府。府下其划为几个郡,郡下设县。府郡官员均由州府任命,任期一般为五年。

    为了便于管理战后流民与外来难民,约库尔和威烈武在非果狄封地区开始全面进行土地丈量与人口统计,安置百姓分配户口。

    时任户部尚书张广宇将靖州户口分为成编户与非编户两大部分,其中非编户为“贱户”,包括乐户,杂户,佃户,工户,外来猎户等。编户为正常户口,主要分为商户,民户,弗格猎户,渔户,匠户和军户等。不论编户还是非编户,均为世袭制,唯有军功能改变身份。

    公元1078年约库尔去世,谥号靖始君,葬于永陵。世子贡纳尔即位,与威烈武共同治理靖州直到1082年威烈武大行为止。

    威烈武谥号靖高公,葬于长陵。其龙储威仁川即位,与贡纳尔共同开创了靖州第一次治世。

    贡纳尔和威仁川正式招安了泰西书院,将其官方化,改称泰西学宫,资助胡宗敬东渡取典。同时开始在雾缘各地开设官方分校——痒序,痒开在府中,称为府痒或者官痒。序设置在县,称为县序或者官序。负责为雾缘输送臣才。同时也鼓励民间开办儒学学院。这些书院学生不能直接为官,需要参加科举考试,每年一次,分文武杂三科,分别为靖庭选拔文臣,武将与匠才。

    同时为了提高雾缘的生产力,贡纳尔和威仁川大力推广土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种植,还把泰西学宫整理的生产资料《靖府工术》也印刷抄录到各处,开设术院教授农耕、手工业技能,不仅不需要收费,入学情况还是地方官员考核项目之一。

    有了人才龙才来源与先进生产力,贡纳尔和威仁川开始更彻底的改革,公元1091年他们把中央六部外仍保留部落联盟形式的各机构按宋人的指导整合为一台十寺五监。置议政院取代政事堂主持军政大事,议政院成员由旧果狄和科举选拔上来的官员共同担任。

    军事方面虽然贡纳尔和威仁川在位时期是靖州相对和平,战争最少的一个时期,但二位君主并没有放松对军队的建设。

    贡纳尔和威仁川的改革主要针对军功与军户,其中他们将军户细分为人户与龙户两大类,和其他户籍一样均采用世袭制。

    人户下主要分陆户、水户、空户三大户籍类型。

    陆户服役时的安排与士兵的家境与地位有一定关系。如果家里面能提供马匹,那该士兵就很有可能成为骑兵,如果没有,那就只能听从军队安排,比如斥候、弓兵、弩兵、矛兵、铳兵、枪兵、炮兵等。

    水户一般是沿河沿海军户,他们会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并负责本地河海防卫。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贡纳尔建立了西靖第一支编制海军——与东陆的线列战术不同,西靖的海军更倾向于使用集火战术。海军四艘辅船和一艘号舰为一哨,辅船长官为船曹,号舰长官为总哨。两个哨为一编,编的长官为总旗。一支舰队一般由3~5编组成,由主帅统领。

    空户自然会加入空军,空军主要分天翼兵和翼骑兵。天翼兵是独立飞龙为主的空军单位。翼骑兵是龙骑单位,军官依然大都世袭,称龙骑士,属于军事贵族阶级,和所属骑龙家族多有联盟关系。空户则是普通翼骑兵士兵。这些龙与骑士在服役期前几乎都不认识,平时也不生活在一起,只有训练和征战时见面。他们一般被称为龙骑兵。

    龙户主要分为翼户与骑户,即天翼兵和龙骑兵。

    龙骑兵的骑士与战龙的组合并不十分固定,以便在战时人或龙任何一方出现意外,另一方能够迅速恢复战斗力。这样虽然降低了空军单兵作战能力。但所属单位的总体战斗力基本不会受太大影响。

    而轮换制度又与靖州空军编制有关——靖州空军战队一般分队,行和旅。队级长官为队正,为一对龙骑兵。管八名天翼兵和两对龙骑兵。行级长官为行率,为一对龙骑士,管理五队。旅级长官为旅帅,管两名行率。

    轮换就是在行级单位内进行,服役但非征战时每一个月换一次,五个队的人类骑兵与龙骑兵相互之间轮换。当然也不是随机互换,每名骑兵对应五条龙,每条龙对应五名骑兵。而且轮换当然也不是所有单位同时轮换,旅级单位下两个中队交替进行轮换,第一个行内部进行一次轮换后另一个行往往会隔半个月再进行内部轮换。战时轮换制度则灵活多变,由将领,监军使等高层统筹安排,一切以取胜为主。

    1100年,贡纳尔去世,谥号靖文君,葬于孝陵。1112年,威仁川去世,谥号靖明君,葬于德陵。他们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明治世。

    靖文君的儿子古佛斯即位后,与冰岛的冲突渐渐升级,有了前辈留下来的遗产。古佛斯开始进一步强军兴邦,到了1112年威仁川大行。龙储威子攸即位后,古佛斯和威子攸甚至多次亲征冰岛。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古佛斯和威子攸在定南府西和嘉宁府东设置安东与安西两道,道与府平级,由节度使治理,节度使则由宗室大君担任。

    安东道和安西道的设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防御南方的冰岛和东方的东陆。但这种防御总是被动的,仅仅有盾还不够,身处兵家必争之地的靖朝必须要有矛。

    为了让靖朝之矛更加趁手更加锋利,古佛斯和威子攸再一次对靖州原先的兵制进行了整改完善。在这之前靖州的军队主要有分为世袭军事贵族与征召兵,古佛斯将军事贵族阶级从兵部分离出来设置枢密院管理,枢密院下辖十六卫——即守护靖府宗庙财产的左右御艆卫,左右孝陵卫;守护首府的门庭卫左右翼林卫,左右盛骑卫,左右执金卫,左右坤銮卫;守护靖君龙公及其家眷的左右金鳞卫和殿前卫。

    十六卫士兵也被称为卫兵,其兵源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旗所,这些旗所由靖庭划分,与县级行政单位平级,居住其中的居民基本是弗格猎户,也就是旧部落时期勇士战士们的后代。

    据仇贵平考证,在古佛斯和威子攸统治时期靖州旗所大都在这嘉宁定南两府周边。北府嘉宁府为首府,下有八旗所,勇兵军户四万户。南府定南府为陪府,有六旗所,勇兵军户两万八千户。

    旗所里的猎户不用交税,有世袭田产,但需要按要求自备武器,定期训练终身服兵役,以及养护生产部分公有武器装备。是弗格人渔猎时期军制于今的延续。

    枢密院名义上还掌管蕃兵,蕃兵是地方贵族的私人组建的武装,其虽然忠于地方贵族,但必须接受枢密院的监督,州官府会派遣监督官员,定期汇报各蕃兵军队情况。而且州府若有征召,地方贵族有义务领蕃兵响应。

    原征召兵现为衙军,属于兵部,内可与卫军共守靖土,外可征战四方开疆拓土。主要分有衙兵与义兵两种。

    衙兵大都在郡级或县级行政单位中服役,实行屯田制和军户制,最早是靖文君为了安置投奔靖州的外来人口和龙口而设。按驻守地区的安全和生产程度实行八分耕种二分卫戎或七分耕种三分卫戎的模式。平时自给自足,维持地方稳定。每个军户家庭需保证一人或一龙可随时服役,另有一人或一龙可充当随行辅兵民夫。军械由个人和官府共同负担,一般兵员负责兵器,官府发放甲胄。但均由个人养护,缺失损坏自行补足。

    按照出土的靖州律法,历史学家们得知编户中凡人类成年男性与龙族成年雄性甚至特殊时期非孕期雌性都有终身服役的义务。在服役期中,如无征战,则各地郡兵要轮流到州府服役一到两年,称为“府役”或“京役”,由枢密院或兵部分配。其他年每年还要在所在地方军营服役一到两个月,称为“地役”。除此之外这些郡兵还要轮流到边关戍戎,每次两周,称为“边役”,但距离边境较远的地方士兵可以通过交钱免除此役,银两多少由所在地与服役地距离决定。

    除此“三役”之外,如有征兆,由兵部下发兵符,指派将领领导。战时或有少量军饷,战利品和奖赏也归士兵私有,且征战时士兵所属家庭免税。累计的军功也可以用于提升爵位或换取赏赐,战后仍回原籍。

    这一制度虽然提高了当时西靖的国力,但后世史学家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一直颇有争议。不过仇贵平考证发现西靖虽然法定服役时间长,但一般经过几轮京役后就士兵会被州府默认转为预备役,不会再召去服府役,摊派的地役和边役也会越来越少甚至免除。在有征召时州府一般也都是先征召更年轻的士兵。

    义兵并不是正式的士兵,主要由非编户组成,有时囚犯或流民这样地位底下者也会被强征入其中。一般为人类七户出一兵,龙族五户出一兵,军械自备,平时不脱产,农闲时演习训练,通常在现有的官军兵与募兵不足时作补充之用,但同样可论战功升迁,甚至可以凭借战功脱离非编户这一行列。

    除改革旧军制外古佛斯和威子攸还新创了两个军队——天圣军和八大营。其中天圣军前身是靖始君与靖高公起兵前的哈雷克部亲卫队,都是富户贵胄。在北海内战中随始君和高公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靖州府建立后,哈雷克亲卫队吸收将士遗孤与功勋子弟对其进行扩编,并重新分配军田;文君明公时期改称元从军,专职拱卫首府和负责仪仗。而古佛斯和威子攸将其继续扩编为天圣军,并划入枢密院治下。

    营兵是完全在实战中诞生的产物,古佛斯和威子攸之前的靖州军制思想还是挪威的思想内核,即海陆空三方互不统属,战争往往也不得不分别进行。古佛斯和威子攸发现了这种制度在当时通讯条件下的弊端。为了反攻冰岛古佛斯和威子攸重新训练了四支军队——四支军队各有所长但同时涉猎海陆空三方。

    海陆空同时行动将战场真正立体化,这要求兵员与将领极高的素质,因此这四支军队的兵员与将领均从全国各地的精锐中抽取,外加招募或雇佣外籍精锐士兵。战后威子攸和古佛斯并未将其解散,而是让他们在州府周边驻营,并逐渐将其拆解扩充为八大营,也称京营、中央军,隶属于兵部。

    关于八大营的分工有太多史实记载,没什么争议。分别是宁海营,泛海营两个海军营。其中宁海营为海军主力,也称靖州中央水师。泛海营则为以海龙为主的特别突击部队。

    武云营,神机营是两个空军营。其中武云营为主力军;神机营为空中特种部队。

    铁血营,骠骑营,千夫营和武威营四个营为陆军营。其中铁血营为火器部队,骠骑营为精锐轻骑部队,武威营为主力,千夫营为重骑兵。

    八大营平时除独立训练外也会进行协同演习。一旦投入实战各营间可灵活融合,快速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作为国家精锐营兵的装备自然也是最好的,因此营兵兵员多为富户——士兵不仅需要按要求自备部分武器装备,而且没有军饷。但其家室不仅减税,还时常发放有粮食,布匹,棉花,木炭等福利。

    古佛斯和威子攸统治时期,靖州武德充沛,无人敢敌,为靖州和平发展打下基础。

    1117年,古佛斯去世,谥号靖襄君,葬于茂陵。龙公威子攸于1119年退位为古佛斯守陵,直到1121年去世,谥号靖桓公,葬于原陵。

    三代靖君龙公为靖州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条件。古佛斯之子西古德和威子攸的龙储威士荣即位统治靖州后,开始削弱内部旧贵族势力,意图彻底摆脱挪威对靖州政治的影响。

    西古德与威士荣先从军改开始,推行以《荣军令》为纲领的荣军政策——主要包括中央开设荣军院,减税,提高军饷。地方划分住所与田产集中安置在战争中负伤残疾兵员等政策。当然不是所有兵种的待遇都一样。分九等待遇,而蕃兵被排除在外除外,他们完全不享受任何优待待遇,但州府开始和地方共同负担一部分他们的军饷。

    在军改完成后,靖庭强令靖州富家豪族和外戚迁居于靖六陵,配合左右孝陵卫守卫供奉永、长、孝、德、茂、原及其附属诸陵,建设靖陵城,也称靖陵县。

    种种举动终于激起旧贵族集团反抗,面对叛乱西古德与威士荣毫不犹豫的镇压。由于靖君-果狄主持的议政院议会制已经崩溃,为了保证不误战事,西古德废议政院,亲自选拔了一批官员组成政事处,并让世子比约恩留守监督。镇压胜利后,西古德拆分改组政事处为共治院与尚书台,后又将尚书台改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和共治院一院。

    另外趁凯旋余威,西古德和威士荣把靖州贵族封地分成食邑,汤沐邑,封邑三种。

    食邑贵族对封地内没有任何自治权,有时甚至只能遥领,不能就藩,只是荣誉称号,一般分封给非宗族功臣。

    汤沐邑与食邑大体相似,但受封者一般为人类女性或龙族雌性,而且一般为终身制而非世袭制。

    封邑是食邑的进阶态,当食邑受封者得到“护境符”后,可在封邑中与地方官员共掌掌管民政与军政之权。以西古德与威士荣在平定叛乱后下达的政令,按照不同等级的护境符从“保境安民”铁符、“敕令护州”铜符、“忠恭谨善”银符,到“承制安邦”金符所统私兵的数量从五百到五千不等,获符者一般是宗室成员和内战中及时投诚而幸存下来的三位旧果狄。这些兵和将均由靖庭派遣,由封爵与靖庭共同负担军费,蕃兵制自此不复存在。

    无论哪种爵位,平时封爵都不得擅自出所属封地,而且要接受靖君特派使的监督。

    靖州由部落时期向中央集权时期的转变此时告一段落,哈拉尔二世加于靖州内部的枷锁也终于被摘下,雾缘从一个野蛮的边缘地区变成了一个有能力参与群雄逐鹿的强大势力,无人敢小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