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莲应了一声,不敢再次妄言。
让太子朱高炽焕发了新的生机,燕王朱棣是一个拼杀疆场的人,让他这样的人死守在书房批阅奏章,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倒不如把北元彻底从汉族的疆土中赶出去,也可了了一世心愿。此时的他觉察到了那个“文弱太子”的用处,太子比他更懂民间疾苦,比他更会发展生产。不仅可以帮他安抚天下穷困,找出解决办法,还能从各地保质保量的为他征收钱粮,让他北伐无虞。
朱棣这一年征战下来,觉得各种酣畅淋漓!打仗的滋味比窝在书房批阅奏章的滋味好多了。他甚至喜欢做这样的皇帝。
征战一年有余,成绩斐然,想起在燕京和南京呆着的两个皇子,朱棣想回来看看。到了燕京,朝廷上下一片和睦,众位大臣纷纷夸赞朱高炽担得起一个“仁”字,心系百姓发展生产,做了不少实事。他本人也不曾僭越半分,除了在朝堂上坐了那个龙椅之外,言语之中不曾说“朕”,下朝之后,还以太子之礼善待各位老臣,赢得大片好感。
太子看过了,自然要去看让他“怒其不争”的二皇子。到了南京城,朱棣一阵心痛。
先是百姓。南京城中的景象称得上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酒楼众多乞丐众多,南京表面上看上去风光依然,其实仔细观察会发觉普通百姓的日子,过得还不如本地富豪家的一条狗。
朱高煦知道父皇前来看他,于是设重礼迎皇上驾到。周围百姓纷纷驻足观看。
“哎,这是哪个大官来了?不对吧?看我们大王这恭恭敬敬的,哪个大官来他也不用如此啊?”一位百姓小声议论道。
“什么啊,那是当今皇上,王爷的老子!”
“皇上?我还以为现在天下的皇上是王爷呢。”刚说话的那位不由抱怨了一句。
“不要命了?赶紧闭嘴吧,被人听到你全家的脑袋都不够砍的。”
朱棣被朱高煦迎进了南京城。路过城中一片废墟,朱棣问他:“这里是城中最好的地段,怎么废墟一片?”
朱高煦面色有些赧然:“发生了一些小事,父皇不必在意。”
又行至一处,只见不远处的良田中被围了起来,朱棣又问:“这又是为何?”
“父皇远道而来看儿臣,我们还是早些回儿臣府邸为好。”朱高煦转移话题,意图抹过此事。
“哼,朕看你又没做什么好事吧!”朱棣的脸色很难看,一路上路过种种不寻常之处,却也只是看了一眼,并不再问。
当晚相安无事。第二天一早,朱棣却派人把朱高煦绑了起来,朱高煦不解,问朱棣这是为何。
“你这南京城中,我看猫腻不少,你跟着朕怎么能知道南京城到底如何?放心,只是关你一天,待朕查明所有,放你出来。”朱棣让人围了朱高煦的汉王府邸,率一众人马乔装出行。
路过昨天良田被围之地,朱棣让人去问到底是为何。
下人不一会儿,便奔回回复:“启禀皇……老爷,听附近百姓说,那里是汉王看上的狩猎场,据说要在这种上树,放上鹿,用来练箭和马术。”
“练箭?马术?城外那么大一片地方,是他汉王专属的校场,怎么还不够他用?占百姓百亩良田,他汉王心也够大。占地百亩,付了几银?他把这良田占了,总要给人一条活路吧?”
“听百姓们说,未给银两,只是允许他们在集市上有个长久的摊位,仅此而已。”
“混账东西!占了田地,哪里还有什么收成能放集市上叫卖?给摊位有什么用!”朱棣愤怒烦躁,挥挥手去下一个地点,“朕今天倒要看看,朕最看重的二皇子,到底是个什么德行。”
一行人来至废墟处,朱棣又问:“你们打听清楚这废墟是个什么说法?”
“已打听清楚,听说汉王想在这盖个楼,他嫌原来的汉王府位置不好,准备迁到此处。”
“他迁到此处倒也无妨,那是把原来的汉王府准备赔给附近百姓吗?”
“这个……”手下说话吞吐,“据百姓所说,汉王家眷众多,原来的府邸还要给众位小妾们居住呢。”
“他有多少小妾?”朱棣眉头一皱,问道。
“目前住在府邸的有十二位,在外头的不知道还有多少。”
“呵,快赶上朕的三宫六院了。朕这位儿子,朕是真的小看了啊。”突然,朱棣眉头一拧,厉声说道:“去把他在南京城里干的那些事儿都给朕算清楚!有什么算什么!好事坏事全算清楚说清楚,你们即刻去办。若是有一人胆敢撒谎从中作梗,交上来的东西事实不清,表述暧昧,朕活剐了你们!”
朱棣在位的时候,把大明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燕京)。他无比喜欢打仗,打到边疆人民都对他比较怕怕。他的嗜好就是:搞事情!圈地!完美!战神系男神(经)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