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八章 汗位之途(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塔克山,闻定宗崩而止。”

    黎东方先生在他的《细说元朝》中讲到:拔都到达新疆境内时,接到拖雷王妃送给他的一个消息。这消息告诉他,贵由可汗已经由和林动身,向西边走来迎接他,而且怀有不利于他的阴谋,叫他小心。拔都于是停下不走,作了种种预防贵由暗算的准备。其后,贵由在走到离拔都只有一星期途程时,忽然死去。他可能是被拔都所派,或拖雷的寡妇莎儿合黑塔泥所派的刺客杀死或毒死。

    从拖雷死的这件事看,这是有道理的。《元史》载:“拖雷早卒,宪宗、世祖尚幼,事皆决于后(拖雷王妃)。后有才智,能驭众,尤与太祖长孙拔都亲厚。太宗崩,与诸王大臣共立定宗,后主赏赍之事,优渥异常,故内外称善。”

    拖雷死的时候,蒙哥和忽必烈均年幼,家里的事都由母亲撑着。拖雷王妃很有才干,她和拔都的关系非常好。窝阔台死后,她和众人一起立了贵由可汗,并负责赏赐之事,由于她封赏极厚,所以大家都说她好。

    由此看来,拖雷王妃因丈夫的死,一直心怀仇恨,早就想报复了。她不仅始终在笼络拖雷原先的老部下,而且她知道,察合台家族和窝阔台的一支,由于窝阔台汗位的原因,关系好,她指望不上,所以她就联络了远在欧洲的、长子术赤的家族。

    正是因为这缘故,在后来的忽里台大会上,拔都一力推举拖雷之子、忽必烈同母之兄蒙哥为汗。

    “时又有建议者,谓拔都最长,当立,拔都不可。众曰:‘王既不肯自立,请王审择一人,以定大计。’拔都曰:‘吾国家幅员甚广,非聪明睿智、能效法太祖者,不可为主,我意在蒙哥。’众应曰:‘然。’……议遂定。”

    在贵由死后的忽里台大会上,有人以拔都年长,想立拔都,但他不同意。别人就请他选一人。他就说:“帝国辽阔,非像太祖成吉思汗哪样英明睿智之人,不能当选。我觉得所有人当中,就蒙哥行。”他这个第三代的老大冠冕堂皇地一说,其他人也就没话了。

    但贵由可汗的王妃海迷失显然不同意,这次会议,她和察合台家族的人只派了两个代表前来,他们要求重新选举。拔都于是在第三年,于蒙古人的发祥地,斡难河与克鲁伦河的河源所在,又召集了一次忽里台大会。

    不仅如此,他还以他从欧洲带来的大军,武力相威胁。“使其弟伯勒克、脱哈帖木儿将大军卫帝而东,拔都自驻于西,以备非常。”拔都派他的弟弟带着大军护卫着蒙哥在东边,他自己带着另一部分军队驻扎在西面,作为防备。

    在这种情况下,窝阔台家族与察合台家族的人,都没有出席大会,贵由的王妃海迷失,干脆连代表也不派了。其实也是,这个时候,蒙哥当选可汗,已经是铁板钉钉了。不说拖雷王妃先前该收买的已经收买了,有枪杆子在后面做后盾,又有几人还敢不听话?

    蒙哥即位以后,窝阔台的三个孙子失烈门、忽察与脑忽(贵由的儿子)来参加庆典,结果他们被逮捕、拷问,被迫自杀。蒙哥不仅逼死了这三人,还屠杀了他们的党羽。

    “既而,御者克薛杰上变,言:骡逸,自出追之,遇车马甚众。一车折辕,误以克薛杰为同行者,使助其缚辕。见车中有藏甲,讶而问之。御者曰:“尔车亦如此,何问为。”更问他车御者,乃知失烈门、忽察、脑忽三王欲乘宴会作乱。帝秘其事,命忙哥撒儿以兵逆之,止三五卫士,使各从二十人,献九白之贡。翌日,帝亲诘失烈门等,皆不承。考讯失烈门从官,始吐实,而自刭以死。复命忙哥撒儿穷治失列门等党羽,太祖功臣也孙帖额、掌吉、爪难、合答、曲怜、阿里出等及野里知吉带之二子,皆坐诛,死者七十人。”

    在蒙哥即位的庆典上,为他驾车的御者密告:“刚才骡子跑了,俺去追,看来了一帮人。其中一辆车辕断了,俺帮他们绑车辕,却发现车里面藏有铠甲,俺问他们,赶车的人说:‘你的车里面也一样,有什么好问的。’俺再问其他赶车的人,原来他们准备在宴会上作乱。”蒙哥派人一抓,人家不过就各带了三五个卫士、二十个仆人前来献礼。蒙哥亲自审问,这些人还是不承认。再拷打失烈门的随从,终于有人开了口。案件一株连,有七十余人、包括许多成吉思汗时期的功臣都被处死。

    这是典型的冤假错案。蒙哥如此所为,虽有巩固大汗之位、打击政敌的意思,恐怕也是对以前父亲拖雷的死,进行报复。但这却使得黄金家族的子孙,彻底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术赤与拖雷两支为一方,察合台与窝阔台的子孙联合在了一起。

    其后,术赤的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之间,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与忽必烈之间的战争,都是基于此原因。老忽后半生的麻烦,一多半都与这有关。

    但蒙哥登上汗位,还有一个人也出了力,那就是忽必烈。在忽里台大会上,“时大将野里知吉带自西域至,建议遵太宗之命,立失烈门。皇弟忽必烈作而言曰:‘太宗既欲立夫烈门,而汝等辅立定宗,岂太宗命耶?……今日之事,奈何以太宗之命为辞!’闻者语塞。”

    有西域来的人建议按窝阔台遗命立失烈门,老忽站起来说道:“当初你们立贵由,遵守了太宗遗命吗?今天你们却反过来拿这说事,忽悠谁呢?”

    正是在蒙哥登上汗位的过程中,忽必烈有如此慷慨激昂的表现,所以后来蒙哥才把漠南、汉地的军政全交给了他。而这,恰恰为忽必烈打开了通向帝位的大门。

    蒙古帝国的汗位,由窝阔台家族那里,转到了拖雷这一支的手中,是忽必烈登上帝国最高位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汗位就该归他。但我们不要忘了,在他的身后,聚集了一批不甘寂寞、了解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权力斗争史的儒生,他们终究会粉墨登场的。正是他们,充当了忽必烈走向权力顶峰的充分条件。

    如果忽必烈没有登上北元权位,历史还会不会是原来哪个样子呢?我们璀璨的宋代文明陨落,该骂的人的确不少,但他们,所谓的儒生,就不该被骂一骂?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