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透口气。我实在受不了女市长身上的香水味,估计她闻到我身上的烟味,感受也一样。所谓异性相吸,在女领导和男司机之间,是绝无可能发生的。

    a县对我来说,闭上眼睛也能开进小巷子里,太熟悉了。这里是老头子的官场第一站,也是起家的地方。当年南疆战役结束后,他这个野战团长也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从水利干起,一步步爬到县委书记的位置,着实褪去几层皮。所以,老头子一直对a县感情深厚,进了市里后,时常利用权力之便给予关照,在a县上下,口碑不错。过去在市长位子上,有事没事他都爱往老窝里钻,过去扶持过的干部也因为他的发迹而把持县政,那里算是老头子的老巢吧。事过境迁,老头子也就对这块故土有所眷恋。刚退下那阵子,a县死党们怕老头子一时难以适应,特意请他过去静养了一段时间。回来后,老头子感喟一声:还是故土养人啊。

    a县上上下下的领导跟我也都是熟人。车刚开进检察院大门,一个副县长就过来了,车一停下就给上级领导拉开车门,满面堆笑地说:辛苦吴市长了。吴副市长没握他伸将过来的热情大手,他只好攥住了我的手,加倍抖动着问:老爷子身体可好?我接过他的烟卷,点上后贪婪地猛吸一口,吹出浓烟说:每天早上练太极,快成张三丰了。这句话把对方逗得大笑起来,一旁的吴副市长也露出点笑意,可很快就晴转多云,问:人都到齐了吗?副县长忙说:正在会议室等您哩。随后,检察长也迎接出来,在检察长的引领下,他们直接去了会议室。副县长的司机把我拽进楼上一间空房里,里面坐着好几个司机,正在耍扑克牌。见我进来,他们还像过去那样套起近乎来,又递烟又倒茶的。想起老头子的感喟,我这个失落的司机跟主子一样,也只能在这片故土上寻回往日的影子。

    主子换了,饭菜都变味了,几个男人围着一个女人也不好行酒令,吴副市长执意要吃工作午餐,其他官员也只好委屈将军肚皮坐进了职工食堂。

    我们司机坐在一起也难以咽下那些清淡口味,没吃几口饭,都冒起烟来。

    因为是女领导,席间自然就免了提供免费香烟的习惯做法,大家坐在那里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很不得劲儿。副县长的司机凑近我耳朵,嘀咕一句:余哥,怎么给女的开上车了,麻烦大了。

    换成是老头子,此时一定是坐镇在"东方"大酒店,也还是"北京"厅,然后在"酒鬼"弥散的醇香中吐洒对这片故土的眷恋情怀。熟悉老头子口味的部门,接待他时都上"酒鬼",老头子对"酒鬼"的评价是:喝到嘴里,香而不冲;进了肚子,热而不烧。他向来拒绝洋酒,说那玩意儿都是马尿。有时候赶上关系不错的省领导来视察,老头子就当仁不让地"客随主便",也要上"酒鬼",诱导省领导中"鬼"。"酒鬼"是"小招"以前的必备酒,闻到酒气,就知道老头子是东道主。"酒鬼"比起那些国宝级品种来,物美价廉,至少老头子是这么认为的。

    这趟a县之行,对我来说心里很是失衡,基本是空着肚子往回赶路,心里特别郁闷,后悔听从老婆的谗言,没上"小招"谋差。这第一趟差让我空手而归,连盒香烟都没捞进口袋,实在憋屈。

    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啊?副县长司机的话又让我怪罪起老头子来,莫非传说中的暧昧关系是真的,你将我小余安插进来给你当耳目使唤吗?

    吴副市长好像也窝着一肚子气,没出县城就自言自语道:胆子也太大了,住房公积金也敢挪用,要彻底法办!

    管你啥金啥银的,我是一块钢板也没捞到!

    我一言不发地开着车,直到回了大院才习惯地问了一句:吴市长,下午要用车吗?

    从a县归来,我又被闲置了,本田的方向盘让吴副市长亲手掌控起来,闲得闹心啊!正副市长们都出去了,偏偏她吴副市长大白天的也自己开车公干。小车班就留我一个,蹲坑一样难受。

    长此以往,绝对要患坐疮的。

    有关领导自己开车干私活儿,现如今已成趋势。老辈领导们再牛气,能把人当驴子使唤,却没勇气亲手开动四个轮子,其中缘由可能还是安全意识强,自己那双驾驭权力的工具,一旦用到机器上,他们就失去了自信。而年轻一辈的精英领导则完全不同,双手既能牢牢地握住权杖,也能准确地把握四个轮子的方向盘,二者和谐统一,加速度运作权力,具备破釜沉舟的胆识,智勇双全。在这点上,跟吴副市长比较,开不动四个轮子的老头子,是没有理由不退居二线了,好给吴副市长这样的人杰们让道。四个轮子的小车跟两条腿的小秘,在功能上是一致的。机关领导废除秘书制后,那些老子辈的一时很不习惯,因为他们习惯了背后有枝笔让他们台前的嘴巴长出花花来。所以,他们换个手法,变通一下,把秘书类的角色安置在督办科、研究室一类的新岗位上,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人还是旧人,新用而已;精英却是反潮流的代表,因为他们本身就笔锋犀利,本身就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完全是自力更生,何必在自己背后照出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多余的影子来?

    跟老革命们相比,精英分子的私人生活要丰富多彩得多,私生活精彩,那就得设法保护自己的隐私,毕竟是公众人物,透露出去,等于断送仕途。尽管生活作风已不怎么用来上纲上线,当成斗争工具,但还是个声誉问题。在这个鱼目混珠的年代里,道德底线如果超越了法律规范,法律制裁不了你,道德可能让你背黑锅。在私生活上,老革命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就没想过把所谓的隐私藏进四个轮子里的车尾里,自己开着躲避人们的视线,所以,在老革命的眼里,秘书灵活运用,司机更是一个也不能少。

    在此,我敢放言,有关老头子跟"咖啡夫人"之间捕风捉影的事,纯粹是流言蜚语,除非她"咖啡夫人"自己将车开到老头子的床上,那就是我看不到的风景了,嘿嘿。

    老头子偶然的私生活还是放在自己的根据地a县。他那破嗓子只适合咆哮军歌,当军歌嘹亮之时,旁边陪唱的小姐们只有竖起耳朵听的份了,那分贝绝对赛过炮火轰鸣。末了,有人提示老头子:要不要再去蒸蒸?老头子两眼一瞪:让老子出那身臭汗,还不如再蹲一回猫耳洞。至于带小姐开房,再放肆的属下死党在老头子面前也不敢调笑。不过,等坐回到车上,打道回府时,老头子会闭目养神叹息一声说:还是年轻的好啊,小余,要不你上去试试?继而哈哈大笑,一笑了之。

    今天我这个光杆"书记"非常空虚,搜刮老头子的旧影子来填实自己,老头子肯定要打喷嚏的:妈的,老子都进养老院了,哪个龟儿子还在算计老子?!

    说曹操曹操到,老头子的新"方向盘"小姜吹着烟,进了政府小车班。人大和政府办公楼相邻,不同的机关,步伐也不一样。小姜小我好几岁,三十出头,可步伐已进入晚年,一走三摇,像个脑血栓后遗症患者,老气横秋的。

    他原本在乡里开吉普车,现在鸟枪换洋炮,土八路穿上了黄军装。虽说是个编外人士,可毕竟在司机行列里那也算飞黄腾达,入阁了。不是他命好,更不是开车稳当,而是有个当过兵的父亲。父亲老姜当年在老头子的麾下,一仗下来打折了腿,退伍成了农民,每月领少许抚恤金,主要靠耕地为生。过去老首长在任时,老兵找过很多次,希望给儿子找条好道,老头子也念旧情,可要是把他儿子直接送进城里找个工作,老头子又不太情愿,觉得有失原则,结果就让当地乡政府来安置,让他成了司机。本来是可以给乡领导开车的,乡领导知道他父亲跟老头子的关系,巴结还来不及哩。可人家小姜说了,桑塔纳档次太低,不够划弄的,先弄辆破吉普车练手脚,等技术过硬了进市里给市长开奥迪。有关系在,空话也显得分量十足,乡领导也只好当真了,破例从乡派出所专门找来一辆老爷车,让他小姜驰骋。破吉普车基本是小姜专用,下乡时才驮上几个哥儿们,架势比乡长书记牛多了。有一次,老头子下乡检查工作,回来路过那个乡,就顺便去看望老兵,中午跟老兵喝了不少米酒。小姜也不知从哪儿听到了风声,破吉普车轰然而至,当着老子的面,给市长灌上了。老头子那天情绪很高涨,跟他父子俩你来我往喝得很开心,结果可好,挪不动步子了。下午就没往回赶,准备休息好再走。小姜提出建议,说家里鸡鸭成群,市长休息也闹个耳根不净,请市长上乡里睡个舒坦觉去。老头子刚开始还骂小姜,说老子跟你爹在猫儿洞里跟老鼠为伴也能做上美梦,鸡鸭个球啊。老姜一听也跟儿子一样劝道:老首长就上乡里一趟吧,也听听乡干部对这小子的工作评价,不料老首长说,这小子没少给我惹是生非啊,上回隔壁村还有人问我,家里的鸡是不是多了几只?人家儿子媳妇在南方打工生孩子,关你小子屁事啊?非得上门去罚款,人家一双老人带一个孙女儿,在家够可怜的了,你要罚款,没钱还掏鸡窝,奶奶的,这不成鬼子进村了?你给老子说说,到底咋回事?小姜一听,理直气壮地跟老子吼道:鸡确实抓了几只,放在乡政府大院里养着,没人馋那一口,不信市长过去瞧瞧,养得贼肥贼肥的。这叫工作方法,等鸡一下蛋,我就给送回去,这是做好事啊,市长,您说是不是?老头子听到这儿,红脸板成青色了,本来不想挪步子,被这爷俩鸡毛蒜皮的事给挑动神经了,破口大骂着:军阀作风,眼里还有老百姓利益吗?你们乡计划生育指标是靠养鸡崽来凑数不成?乡长叫啥啊?

    不等小姜开口,老头子已猫进车里,让小姜头前带路,吓得破吉普车差点没撞在自家院墙上,哼哧着往前猛跑开来。小姜肯定已在车里向乡领导电话通气:来者不善!

    到了乡里,早有几个人战战兢兢地候在门前,想抢步上来跟市长亲热一下手掌,又不敢轻易出动:枪打出头鸟!这时候的书记乡长可不敢排资论辈,讲究前后次序了。倒是小姜主动取代了他们的位置,跳下吉普车,给老头子开了车门,哈腰叫了声"叔叔"。在官府门前叫"叔叔",实在是小姜的高明之处,现身说法让乡里的头头们知道:我和市长关系非同寻常。老头子此时的脸色早恢复到红润状态,也就是说,先前的怒气是做给老兵看的,因为过去的老首长一直遵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群众路线。在半道上我就看出老头子的脸部表情缓和了,见到破吉普车在前头狂冲,老头子还提醒我慢些开,说这帮土皇帝也有难处,这几年计生工作松懈了,年轻人都进了城,老一套办法也不好使了,可也没听说过掏人家鸡窝的,太荒唐了!

    老头子一下车就换了张热脸蛋,居然朝小姜"哼"了一声,再看那些哆嗦一旁的乡大员们,当即像一个个弹簧,腾身而出,抢着伸出手掌来,也忘却手掌次序了。

    来看看啊,路过,听说你们这院墙里的鸡养得不错,食堂伙食一定改善了吧?老头子笑眯眯的,调侃起来。

    尾随在后的大员们面面相觑,不敢吭声。还是小姜替代政府喉舌:叔,咱没说假话,每只鸡腿上都编上号了,到时候原璧归赵。这个成语的错用让老头子哈哈大笑,停下脚步就朝旁边的鸡群瞅去。果然,每只鸡腿上都拴有一块红布。小姜不亏是掏鸡窝高手,顺手一拽,就将一只花母鸡揪到了手上,送到老头子眼前,说:叔,你看,上面都注明了哪村哪户的,不会错的。

    老头子没理会他,回头问乡大员:是这样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