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宣室问对(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军声势如此浩大,竟如此菜,如此不堪一击。

    不管怎么说,朝廷胜了。

    既然胜了,那么对诸侯国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直接压服就行,还讲什么名誉形象啊。皇帝名誉不好,形象不堪又如何,你敢反怎么的。

    这是对诸侯国。

    对功勋集团呢,诸侯国的失败,削藩的成功,证明了景帝是正确的。别管过程是不是戏剧性,但景帝一直强力推动削藩这一步是正确的。

    削藩之后,朝廷受益无穷。

    你看,压在朝廷心头的大患不就一朝而解了吗?

    所以,功勋集团再无话可说。

    就这样,景帝重新树立了皇帝形象。

    景帝既然对了,那么说明晁错也是对的,只是可惜了,死的怨呐。

    但为了照顾景帝与功臣们的颜面,无论是景帝朝,还是后世都选择性的遗忘了晁错这个人。

    刘启一听推恩令不行,不禁急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办。

    他避席起身,一揖揖地,恳求道:“到底该如何做,望先生教我。”

    杨玉不慌不忙,如稳坐钓鱼台,徐徐说道:“初文帝即位,先对天下普施恩惠,稳固朝堂,笼络功臣,交好四夷,远近之诸侯和四夷部族与朝廷的关系都很融洽。然后,文帝才表彰和赏赐跟随他从代国来京的旧部功臣,仅封立宋昌为壮武侯,余者有小封而无大表。典型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厚彼薄己。”

    说到这里,杨玉瞥了一眼晁错,意味不言自明。

    刘启跟晁错一愣,瞬间明白什么意思,周仁头勾的更低了。

    刘启继位之初,先提拔晁错为内史,列位九卿,第二年更是直接觐身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不出所料下一步就是丞相了,这简直赤裸裸毫不掩饰的碰触功勋集团的逆鳞,以丞相为首的功勋集团如何会不反抗。

    刘启有些尴尬,心知肚明自己所作所为跟文帝可谓截然相反。脸上火辣辣的,立在当场,不知该说什么。

    晁错沉默了,当日杨玉大力驳斥他之削藩令,颂扬推恩令,他本以为对方见到天子后会大力向天子推举推恩令。

    以其所作所为,这多半是必然之事。

    关于推恩令的利弊他早已洞悉,深知其虽好,却唯独不适合当下,所以当时就拒绝了。

    之前郑当时向天子举荐中方不败,惹得天子心动不已,急欲见到中方不败时,他之所以没有立刻反对,而是保持了沉默。是因为早已看出天子在多日的压力下,已然失了分寸,急于求成之心甚切。

    他若贸然反对,恐引起天子误会与不快,以为他妒贤嫉能,自己无良法,却阻他人之策。

    所以才没有出言反对,当时想的是等中方不败见到天子,向天子当面宣讲推恩令时,他再出面一一驳斥。

    让天子明彻其弊害,以打消念头。

    可是,没想到对方自见到天子后竟对推恩令只字不提,反而在天子主动提及推恩令时,一口否决,这大大出乎了晁错意料。

    思来想去,晁错只想到一种可能,那就是当日对方向自己提及推恩令,多半是故意为之,意图打动自己,借自己之手见到景帝。

    推恩令不过是对方丢出来的敲门砖。毕竟乍听之下,确实耸人听闻,惹人心动,不细细分辨很容易被其蛊惑。

    其多半没想到自己拒绝了,后来才不得不借助郑当时。

    原来这一切都在对方的谋划中,对方早有成熟的通盘考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行事不顾左右,原来是自己多虑了。

    晁错以为自己洞彻了真相,多半是这样,不然一切都说不通。

    想想也是,推恩令是对方想出的,若说其不清楚其中利弊,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至于为何不对自己和盘托出,仔细言说,想来对方是怕自己据为己有,窃其功劳吧。他固然自有操守,但对方不知呀。

    晁错踟蹰了,对方突然一翻前语,虽然打消了他最大的担忧,但也让他一时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应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