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宣室问对(十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一次,窦太后想让景帝趁早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就去跟丞相周亚夫商量。

    周亚夫直接说:“高皇帝有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王信虽为皇后兄,如约,无功不得侯。”

    景帝什么反应呢?

    《史记》说:景帝默然而止。《汉书》说:帝默然而沮(沮丧)。

    从用词看,班固立场更偏向刘汉一些,但两者都不同程度反映了景帝的无奈。

    然后呢,周亚夫也上了小心眼的刘启黑名单,最后果然被搞死了。

    还有汉武帝时,田蚡任丞相,每次上朝奏事,一谈便是大半天,他推荐人作官,竟从白身直上两千石,权移主上。

    刘彻无奈道:“你要任用的人任用完了没有?我也想任用几个人呢!”

    有一回,田蚡竟向刘彻请求拨划考工室的官地供他扩建私宅之用。

    刘彻终于怒了,说:“你何不把我的武库也一齐取走呢?”

    武库那是什么地方,仓储全长安兵器的重地,可见刘彻愤怒到何种程度,被逼到什么份上。

    当然,田蚡这个已经是膨胀的相权了,跟前三个在规则内光明正大的对抗皇权不能比。

    但从以上例子能看出丞相权利可以有多大。

    历史上,皇权压过相权,还是汉武帝帝位稳了之后的事。

    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一是设内朝,扩充六尚的尚书。

    武帝认命了一大批亲信郎官,这些郎官整天围着皇帝转悠,供武帝差遣。可以给皇帝提供建议,辅助皇帝做出决策。同时优秀的郎官还可以推荐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担任中高级职位。这样以来,在人力配置上,武帝有了自己的班底。

    其次,改变内宫和外廷之间的政务决策方式。

    以前,丞相府通过御史大夫(皇宫和丞相的联络官)送达内宫的奏折,一般而言,皇帝只能批准或者不批准,没有能力给出具体的执行方略。因为丞相下属有诸曹,属吏众多,大多精力旺盛,体力充沛,皇帝一个人拼不过。

    但武帝将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尚书台(令),秘书参谋多了,就可以应付成百上千的奏折文书,可以办的事情也就多了。

    重大决策首先会在尚书内讨论形成方案,然后交付丞相府执行。这样,皇宫就有了独立制定政策的能力,加强了皇帝推行自己意志的能力。

    从此之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虽然都是政权的负责人,但实际权利已向尚书台转移。丞相有过失,由尚书问状弹劾。

    第二招便是勤换丞相。不听话我就换掉你,直到换到顺我意的。武帝一朝,总共有13位丞相,平均每四年换一个,而且丞相们大多结局不好,除了田千秋作为托孤大臣外,七个免职,五个治罪。

    这时皇权已经盖过了相权,向相权发起反攻,完全侵蚀了丞相的权利——丞相有行政、司法、决策权,但皇帝有任免丞相的终极决策权,相权若无法撼动,便时常换丞相!

    缺点很明显,内耗严重。

    伴君如伴虎,丞相们也是越换越听话,从卫绾窦婴还敢跟武帝辩论几句治国方针,到最后公孙贺田千秋之流只会附和皇帝,大国宰相逐渐沦为了皇帝的点头虫。

    从对国家的危害上来说,皇权膨胀比相权膨胀危害更严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