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枪械史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65年(即清朝同治4年),中国深深体会到洋枪、洋炮的强大威力,为了与烈强相抗衡,李鸿章、曾国藩奏章朝廷开办“江南制造局”1867年,江南制造局仿制出德国老式的毛瑟11mm前膛步枪,后又仿制了美国雷明顿13mm边缘发火式后膛步枪,这便是中国自制轻武器的开始。

    1884年(光绪10年),中国继而对雷明顿步枪进行改进,将其改为10mm口径,并将击针的位置改到枪膛的中央,成为中心发火式,以更利于操作。同时,中国分别于1883年和1890年仿制了英式11mm口径单发装填的“黎意”步枪(leerifle)和奥地利8mm口径的“快利”步枪。“快利”步枪是仿造奥地利“曼里契”步枪的设计,具有手动回转闭锁枪机,弹仓可装4发枪弹,连同枪膛里装1发弹,共为5发枪弹,这就是中国制造的最初的可以接连发射的非自动步枪,它也采用了传统的黑火药和铅弹头。1898年(光绪24年),中国引进了更新的造枪技术,上述枪械全部停产。

    1893年(光绪19年),毛瑟手枪对世界各国的步枪制造业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汉阳制造局也开始模仿毛瑟m18897。9mm步枪,俗称“79式毛瑟枪”据史料记载,这种枪枪管外有套筒,中间约有半毫米的空隙,配用圆头枪弹。后来去掉套筒,加上护盖,表尺由直立式改为固定弧形式,并将枪管外径加大,即成了俗称的“汉阳造”步枪。江南制造局于1898年(光绪24年)仿制的79式新毛瑟步枪便是去掉套筒后未加护盖的步枪。m1889步枪原为毛瑟公司售予比利时军方的制式步枪,后授权比利时fn兵工厂进行生产,后期生产的该型枪配有外露的加大容量的弹仓。其各种衍生型步枪。包括专为土耳其设计的m1890,阿根延陆军使用的m1891等,这些都为后来的毛瑟m1898及毛瑟98k系列步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至清朝的灭亡为止,中国的兵器工业已发展近50年,但当时的制造机械、工具、技术人员等仍不能与西方相比拟,中国并未真正掌握枪炮制造工艺的精髓。也就是说,早期的国产武器只是中国生产的外来品,关键的技术自己无法掌握,但中国也制造了一些相对比较优质的产品。江南制造局在1911年(清朝末期)生产的“宣统三年式”步枪就是一例,这是根据毛瑟为瑞典设计的m1896步枪设计的,口径为6。8mm。本来清军将要全面换装上该枪,但是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各路军阀竞相扩展军购渠道,限制了m1896的继续发展。“宣统三年式”步枪可算是历代国产毛瑟步枪中做工最细致、金属材质和木材都相当好的步枪,与后来被德军采用的m1898系列步枪做比较,枪机及其它一些重要的设计相差无几,只是枪管采用传统的加长型。

    中国制造的其他毛瑟步枪。包括:1907年(光绪33年)广州制造局开始仿造德国m19046。。4mm新毛瑟步枪,1912年(民国元年),力求改进精度,将其定名为元年式步枪。后来汉阳、四川等兵工厂都打算制造该枪,但汉阳兵工厂虽准备就绪,后来却因故未造。石井兵工厂(广东)将其口径改为7。9mm,弹膛外部尺寸加大。四川兵工厂也将其枪膛口径扩大为7。9mm。巩县兵工厂则将枪管改为汉阳式而略加改动,所造的元年式步枪与广东造的除了枪管外,其余均相同。巩县兵工厂的元年式步枪因使用汉阳造的7。9mm圆头弹头,所以枪膛直径与汉阳式相同,只是膛线比之略深;后来参照毛瑟m1898步枪将枪膛前部无膛线的部份加长到21mm,其余不变。1906年(光绪32年),广州制造局开始仿造德国的m18987。9mm毛瑟步枪,使用7。9mm尖头弹;江西制造局及奉天兵工厂于1907年(光绪33年)、1908年及1924年也相继制造该枪,但表尺、机匣等都做了改进,枪机上方还加了防尘盖。

    m1898毛瑟步枪与巩县兵工厂造的元年式步枪有些区别,元年式采用圆头弹,而m1898采用尖头弹。1933年8月,中国将巩县造的元年式步枪改成m1898步枪,1934年正式制造,采用尖头弹。即使到了抗战以前,各兵工厂虽已具备了相当的生产能力,但使用的弹药仍都不尽一致。

    除毛瑟步枪外,日本武器也是中国曾经模仿的对象,如“光绪29年式”步枪即为清政府委托日本“东京炮兵工厂”于1903年开发的。该枪原为日本在1897年(日本明治30年)所设计的“30年式”步枪,是日俄战争至20世纪初期日本陆、海军的制式步枪。“30年式”步枪参考了欧洲枪械的优点,加快了装填速度,模仿毛瑟步枪的手动回转闭锁枪机和5发弹枪结构,但为了使步兵能在相同的负重条件下携带更多的弹药,该枪采用了较小口径的6。5mm枪弹,枪弹轻而细长,造价低廉,日军在日俄战争前夕曾大量部署。但这种枪弹的威力不甚理想,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也吃了这方面的亏。

    “光绪29年式”步枪的材质与“30年式”基本相同,木制枪托分上下两部分,但此枪与“宣统三年式”步枪相比,加工低劣许多。目前在欧美地区还有许多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步枪在市场上流通,但日本枪的行情较德国枪要低。

    同样是日本枪,太原兵工厂及奉天兵工厂自1924年之后曾分别仿制了38年式步枪,且数量相当多,中国俗称“三八大杆”与“30年式”步枪相比,1905年(日本明治38年)设计的38年式步枪参考了奥地利曼里契步枪的设计,将枪机后端的保险改成圆形旋钮,并加大了拉机柄的尺寸,增加了安全性和方便性,威力虽然并没有增加,但简单可靠。因此,直到日本于二次大战投降之前,该枪一直是日军的一线装备,服役期长达40年。38年式步枪曾衍生出供骑兵用的缩短型的44年式骑枪,及97年式(皇纪2597年,公元1937年)狙击步枪,中**队在抗战前后曾大量缴获这些步枪,并相继使用,延续服役至20世纪70年代。

    根据统计,中**队在抗战时期的轻兵器可谓是“万国牌”光是外国步枪,就使用过德、美、英、法、前苏联及欧洲10多国共计超过30种以上的步枪,素有“世界军火库”之称。20世纪30年代初期,为使步兵轻武器制式化,当时中国的国民政府研制出“中正式”步枪,这是当时国民政府的第一种制式步枪。

    纵观当时世界的轻武器市场,仍以德国毛瑟步枪的影响为最深和最广泛,其枪机的设计成为手动操作枪机的非自动步枪中遵循的典范。巩县兵工厂于1935年取得了毛瑟m1924步枪的设计图纸、工具、装置等,并随后进行了生产准备。毛瑟m1924步枪原是德国为了逃避“凡尔赛条约”而简化的缩短型枪,曾外销,并授权捷克生产,以后德国陆军又将其修改,制造了毛瑟98k步枪。当时国民政府的中正式步枪的设计便是源自于德国毛瑟m1924步枪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刚从解放战争的疆场上停下来,还来不及休整、更新装备,立刻承担起抗美援朝的重任。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毫米步马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毫米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作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此后必然为现代自动步枪所替代。

    口径:7。62毫米

    全长:1020毫米

    枪管长:520毫米

    全重:3。92千克

    初速:820米/秒

    射速:10-15发/分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5发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按照前苏联7。62毫米ckc半自动卡宾枪仿制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使用达30年之久。

    1956年前后我国引进了前苏联的全套技术资料,对我国枪械生产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我军具备了7。62毫米班用武器枪族: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机枪。班、排装备有了很大加强,实现了班用武器弹药通用化。

    该枪族虽威力大,但系仿制品,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如,枪刺短且刚性差,木托强度也不够好,材料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