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走上去,轻轻瞥了一眼在曹操身边的小乔,目光却是定格在曹操身前桌塌上的奏章竹简上。
曹冲视力不错,即使有一两米的距离,这竹简上的黑字还是被曹冲看的清清楚楚。
这是西域那边的奏章。
天下大半世家西迁,带着一众家仆,带着许多金银钱财,最重要的是,他们带着许多典籍。
这些典籍,从某种程度来说比金银财宝更加重要,因为这些都是前人的智慧凝结。
其中有耕种技术,纺织技术,还有文化,政治体制。
若是这些东西传播到别国,对于魏国来说,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此,曹操可是拍了很多人出去监视这些世家,全国的兵力,除了囤积在许都邺城屯田的之外,宛城那边的大量士卒都被调到凉州。
曹操收复西域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这些援军在凉州,那些世家便更加不敢胆大妄为了。
不过,世家虽然不敢将那些书籍传播出去,但是其中有些人太厉害了,让曹操无比担忧。
西域三十六国,分别是: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这些国家都是在后世新疆省境内的。
除此之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在后世种花家的版图之外。
西域三十六国,这三十六国中,有大国,也有小国。
大国有的有战兵数万,而小国却只有兵卒数百人。
西域诸国能够维持下去,主要由于他们离中央实在是太远了,就拿小宛来说,小宛国就在敦煌郡身侧,不说邺城,就是长安,小宛国也离了七千多里。
在后世,七千多里虽然也是一个很远的距离,但是有高速的交通工具,也不算是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只能用两条腿四条腿走路的时代来说,这个距离代表着中央的权威很难辐射出去,这也是西域诸国受汉王朝辖制,但汉王朝并不将其合为一体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除了远之外,便是贫穷,路极端难走。
丝绸之路,敢来的,都是些想要一夜暴富,不要命的人。
这条路上,盗匪横行,沙漠,风暴,遇到一个,便成为一具枯骨。
譬如说小宛。
《汉书小宛国传》载:王治圩零城。去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户百五十,口千五十,胜兵二百人。
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里,东与羌接,辟南不当道。小宛国在今且末正南,喀拉米兰河北岸一带,由于其南为可可西里山,所以比较偏僻。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为古塞种人,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之民族。
如此小国,有没有什么特产,莫说是离长安了,便是离都护所都要两千多里,七千里路,就为了这一千多的人口?
恐怕从这里得到的东西,连路费都不够。
没特产,没人会要这些人,就像后世日耳曼不想接纳黑民,米国高筑围墙一般。
像是大宛国,则有汗血宝马,但是其不是小国,而是大国,战兵恐怕有五六万,不是一个容易征服的货色。
西域三十六国,有五个大国,分别是乌孙,龟兹,大宛,安息,以及大月氏。
而今日在曹操手上的奏报则是说,在五个月的时间内,西域三十六国,恐怕便只剩下西域十五国了。
除了龟兹乌孙大宛安息大月氏这些大国之外,像那些战兵只有数百人的小国,直接被西迁的世家吞并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次对西域的收复方式有些特别。
这不是让这些国家臣服,而是要征服他们。
各个世家手上都有几百上千的家兵,为了在西域立足,这些人将金银珠宝都换成了在西域用得着的东西:粮草刀兵甲胄。
装备精良的家兵,对付那些小国连战甲都不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