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师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经此一难,两年时间倏忽而过,小寻秋也健康成长。

    张老四好面子,眼看五年之期将近,又不愿让孙儿拜在那赊刀人门下,于是不顾家人反对,再次喂更名为“道玄”。

    其实张老四是耍无赖了,既说寻秋、道玄皆有机缘,那互换便是,一来孙儿无灾无病,二来不用拜赊刀人为师。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名字一改百瑞尽消,原本好好的一个人,又无端折磨起人来,食不进咽不下不说,还拉着肚子发着高烧,最后莫名其妙进了重症监护室。

    张老四平素最是喜爱这个孙儿,没事就小寻秋放在自己腿上,任小孩拉屎撒尿在身上也不带嫌弃,这个孙儿也当真讨人欢喜,不到半岁便能牙牙学语,这两年时间也不多让人操心。

    张老四虽爱面子,可在孙儿的安危上也慌了神,于是又更名为寻秋,可这一次却再没任何效果。

    不止如此,小寻秋的病情更是急转直下,原本勉勉强强能跑路的小寻秋,几日下来更是站都站不住了。

    张老四彻底慌了,唯恐那夜恶梦成真,于是顶着精神上的折磨和家人的怪罪四处求人问药,半个月过去弄得些药物偏方也没啥效果。

    张老四确实后悔了,后悔没有听赊刀匠的话,后悔为了自己的面子让孙儿受苦受难。

    想到赊刀匠,张老四自然想起“余自守信”的言语,张老四升起些许信念,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那神棍上。

    张老四掐了掐时间,再有三日便是五年之期。于是每日爬上梁子后的山上盯着过往的路人,生怕那赊刀匠记岔了路,误了孙儿的病情。

    两日过去,张老四没有等到来人,面容不免憔悴。

    第三日一大早,一大家子备好饭菜望眼欲穿,到了黄昏时分终究不见人来,张老四更是心中诽腹,“莫非此人忘却此间事了?”

    张老四坐立难安,唯恐数年前定下的誓言,尽成了无稽之谈。张老四在路边来回踱步,便是茂密的绿植也被跺碎了。

    命运就是如此滑稽,当初张老四对别人爱搭不理,如今又巴不得那人立马出现在眼前。

    一家人左等右等不见来人,直到残阳落山后方才彻底没了耐性。

    那人再也没来,可当日来了一个须发尽白的老和尚。

    和尚说路过此地想讨口水喝、化口斋吃。

    张老四心中一叹,那人不来也罢,不如早早吃过饭另寻他法,于是请老和尚上座。

    老和尚也不客气,坐下便吃,酒足饭饱后才道:“爱徒早登仙阙,临终有一遗志相托,故老和尚今日前来,便是为了其生前最后一愿,之所以来晚,皆是因年老体衰赶不得长路。”

    张老四脑瓜子通透,一听就明白了老和尚的意思,原来眼前这位这其貌不扬的老和尚竟是那赊刀匠的恩师。

    虽然张老四不待见那赊刀匠,不过听闻他死了心中不免空空落落。

    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真可谓世事无常,死前还不忘履行当初的约定,张老四越琢磨越不是滋味。

    张老四虽然好奇,不过却是识趣,没好意思戳老和尚的伤疤,没过问那赊刀匠的死因。

    张老四回想起赊刀匠,突然明白老和尚为何吃肉喝酒,不正是为了当年的饭局之约?

    老和尚继续道:“此次前来便是替徒收徒,不知施主可曾思虑清楚?”

    张老四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救星,哪里还需要考虑,当下满口答应下来。

    那一天,一位替徒收徒的老和尚,一位替孙拜师的老农,矗立星空下相谈许久。

    ——————

    翌日、老和尚去了川东深处的庙宇继续修佛,庙里来了老和尚,僧人们是高兴的。

    说来也奇怪,这场荒诞的拜师之后,小寻秋的病再次不治而愈。

    而寻秋也不知为什么,每年都得随禅师在山中修习月余。

    自他五岁起,便年年如此,不曾有过中断,直到18年期满。

    而今年便是最后一年,而老和尚早已圆寂三年了。

    得其快寿终之时,寻秋尚在外地,赶回来时师祖早已圆寂许久。

    寻秋上前摸了摸他枯槁的双手,回想起与师祖相处的许多光景,竟是让修心小成的寻秋滚滚落泪。

    寻秋不知师祖早年生活是何模样,可曾留下子嗣,眼看老和尚走得如此凄凉,少不得伤心泪目。

    寻秋握着师祖的手,老和尚似乎有所感触,竟光返照般又活了过来。

    僧人们又惊又喜,寺内小僧纷纷上前作揖念经,似乎拜的不是老僧,而是显圣佛祖。

    老和尚却只是吟一声佛号,摇头道:“毋需如此,只是心中提着一口气而已。”

    老和尚挥了挥手,其他僧侣退去,老和尚是有话要对寻秋说的。

    老和尚看着跪在身前的寻秋,颤动着长长白眉问道:“徒孙,师祖身怀数法,却未曾有一班法门教与你,你可曾后悔拜进蔽门?”

    寻秋举目看去,才发现和尚一张老脸不知何时生出无数的老年斑纹,因而一时之间竟是忘了回答。

    老和尚像是自言自语一般,不待寻秋回答,又随口呓语道:“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医不叩门,师不顺路,千金不传无义子,万财不渡忘恩人,医逢信者但可救,道术无名枉费心,在你身上似乎一切都颠倒齐了……”

    寻秋听在耳里,却不晓得其中含义,只是随着老和尚尾声渐小,没来由感到一阵心神不定。

    只是这一丝慌乱很快被手腕处传的疼痛召回,只看老和尚一改往日慈悲,竭力瞪着一双老而不浊的眼望向殿外,匆忙吩咐道:“徒孙张寻秋悉令。”

    寻秋下意识双膝跪地,中气十足道:“师祖请讲。”

    老和尚双手转而握印,吩咐道:“切记,师祖走后肉身不消入土,只须在庙内随便觅一处空位妥善安置即可。往后三年当不可懈怠,还需每年来此相伴半旬。此三年,若此形骸躯壳无异,以后可不必再来,若三载内因寻秋你引发任何异常,当知皆是天意,只需坦然受之即是!”

    说完最后一字,老和尚溘然而逝。

    感受着老和尚迅速僵硬的身体,寻秋没来由有些胆寒,这一瞬间恍惚出神后,再回头去看时,只看和尚满面褐色斑纹却已散尽,又恢复了那张熟悉面孔。

    ……

    师祖走后,寻秋遵循其遗愿将其放入一处较偏僻的庙宇之中。

    一是因其他地方佛像居多,虽说佛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庙内的小和尚也得给老和尚端茶送斋不是?

    将师祖放进去,便成了跑腿喽啰,寻秋自是不愿。二是因老和尚爱清静,所以仙宫悬旁的偏殿便是佳选。

    前两年师祖肉身未曾有半分异象,反而风干后更显佛性,若是再镀上一层金箔,便称得上是真正的金身。

    只是老和尚临终前的言语,却又深深刺痛着寻秋。而今还未上山,心中便笼罩着一层阴霾,不知师祖口中的异像是否是指尸变?

    注明①:中甲相当于主家、东家的意思,算是江湖人自谦的一种说法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