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而知有多差,根本无法维持正常军事训练活动,更不用说打仗了。
崇祯帝决定改革经营的局面,他派遣李邦华主持京营整顿的任务。
李邦华到任视察京营状况,顿时气得暴跳如雷。
十万京营,实际仅存一万七千,而且“全无号令,不谙步伐”。
明军倚重的火器“点放不齐,仰天虚发”
军中紧缺的战马也“不可问”。
装备被士兵私自贩卖、部队的军费积蓄也损失殆尽。
就连京营的的储备银也被人盗空,就可想而知问题有多严重了。
这一次,朱由检来此,就是想要看看经营到底糜烂到何种程度。
如果达到李邦华所说的十不存一的地步,京营也就彻底没救了。
“英国公,朕问你,京营现在到底如何?”
张维贤呆愣了许久,忽然叹了一口气,眼神中暖是黯然。
“陛下,京营战力已经大不如前,如果有外敌入侵,恐怕难当大任。”
听到张维贤的回答,朱由检心一沉,暗叫一声不好。
但凡京营还有一点好,张维贤也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看来京营的情况不妙!
“如果朕想要重整京营,你看可行?”
听闻此言,张维贤叹了一口气,“陛下,经营情况复杂,想要重整,谈何容易呀。”
京营简直就像是京城里的一块肥肉,文官,武将,宦官都想吃一口。
就算是朱由检想要动他们这块肥肉,恐怕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但是,就算朱由检不想去动,也必须去动,因为京师必须有一只强力的部队,才能保证大明安危。
问题是,该如何动呢?
张维贤虽然贵为国公,但是他也不敢轻易去触碰这其中的利益。
当时李邦华改革京营,确实起了成效,但是,由于他触碰了某些人的好处,最终的结果,却也只能黯然离场,最终殉国。
朱由检想了想,缓缓说道,“朕准备下旨,召各地精锐进京,补充经营空虚。”
说到这里,朱由检心中忽然一动,猛然想起宋朝时的事情,语气不由停住了。
良久后,朱由检转过头看着张维贤,试探着问道,“英国公,如果重新招募兵马,你看可行?”
“重新招募?”
张维贤目光一亮,但随即却苦笑着摇了摇头,“重新招募士兵当然最好,但眼下的情况,没有足够的钱粮,又怎么招募兵马?”
朱由检摆了摆手,“英国公,钱粮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朕自有办法,只是想问你,是否可行?”
张维贤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京营号称十数万兵马,但至少有三成的空缺,两层的冒领。
剩下的人之中,又大多是扶不起的勋贵子弟,战力实在堪忧啊!”
说实话,朱由检很想把京营解散,全部重新招募,然后严加训练,战斗力肯定比现在的精英强太多了。
只不过,京营中有太多的勋贵子弟,如果解散,势必牵涉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