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4章:隐士不好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水诗派的大腕孟浩然。

    他刚出道时很清高,就想一生做个“隐士”,漫游江河,放情山水。但隐着隐着隐不住了……

    三十六岁时到洛阳求仕,“居三年无所得”。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试,“考试落第,继续谋求仕进”。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临洞庭》是他献给张九龄的一首“入仕”的“敲门砖”。

    虽然诗的后几句有些露骨和肉麻,但“敲门砖”都能弄得如此气势磅礴,不让老孟当官天理不容,可他最终也没有实现自己的夙愿。

    这可就悲剧了,这位仁兄当真是位假隐士来的,他没有姜太公的才华啊,也没有姜太公的精明。

    他想做隐士,又想当官,又想隐山林修仙道,又想出仕显门眉的,最终两边都不讨好,悲剧了这位。

    还有,明代的唐寅,科考遭冤,从此便与官场无缘。

    还好,他二十多岁就对人生有了彻悟:“……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由此他便给自己的人生定了位: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三十六岁时搬进了桃花坞,从此他在“桃花坞里桃花庵”,成了“桃花庵里桃花仙”。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在花下眠”。

    “别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多么洒脱的诗啊……

    这时的唐寅可以说把花花世界看了个透,按说对名利二字应该很漠然了。

    但是……

    其实唐寅也没有完全看透。

    那时,皇帝的一个叔叔——也就是王爷啦,这位王爷对唐寅伸出了橄榄枝,最终他还是别妻弃女一路奔波投靠了王爷。

    本来唐寅呢,想捞个一官半职,没想到王爷只是让他当“毛延寿”——为送给皇帝的美女们画像。

    后来王爷事发,唐寅差点受到牵连,九死一生才逃回桃花坞。

    直到这时他才算彻底死了“功名”之心。

    唐寅去世时的“绝笔诗”可谓大气:人生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寅一生虽然形式上没有“隐”,但如果不是晚年时还想捞点儿功名,“晚节”上的那点瑕疵,倒真不失为一大隐士。

    那么,究竟有没有真正的隐士呢?

    当然有,在哪呢?在深山更深处,真正的隐士就是那些“隐于野”的“小隐”。你看—“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呵呵地谈今论古。”

    果真渔、樵二大夫不识字吗?

    不是,要不怎么会谈今论古。

    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是不屑,他们只想“雨来分畦种瓜,旱来引水浇麻”,

    “闲来几句渔樵话,困了一枕葫芦架”,

    “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这,才是真正的隐士。

    真正的隐士隐得很深,所以没有多少故事流传。当然,真正的隐士不多,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在深山更深处,他们都生长在古代。

    现代嘛……

    真正隐的住的,有几人?

    叶超自己都隐不住,能隐,也只是暂时罢了。

    比如魏晋时的竹林七贤,人家是真正能隐得住吗,人家有七条友在一起,天天喝酒吟诗,下棋作画,这特么的叫什么隐士。

    就算他们是隐士,但是,此隐不同彼隐。

    以前的隐士,不等于修士;现在,隐士基本上已经等于是修士了,不是修士,鬼才会修于山林呢?

    现在就算是还有“神经病”,也不会有像竹林七贤那样的隐于山林的人了。

    除非,是犯了什么事,或者,像叶超这样有不得已的苦衷的,不然,山里好住吗?

    这里嘛要,要水是有山泉水,可是要电……呃,只有雷电。

    在号称没有wift就活不了的今天,换了个年轻人到山林里住上一个星期,不发疯也会发狂。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