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委员会,并要求团以上的作战单位都成立筹粮委员会,统一筹粮和分配。“对于收割藏民地区的青稞,总政治部作了严格的规定:只有在用其他办法得不到粮食时,才许派人到藏民田中去收割已经成熟的麦子;首先收割土司头人的,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去收割普通藏民的麦子;收割普通藏民的麦子,必须将所收数量、收割麦子的原因等,照总政所发的条子,用墨笔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藏民回来可以拿这木牌向红军部队领回价钱。”于是“全体指挥员、战斗员,除伤病员外,大家都参加割麦,除各单位自己食用外,还得供应担任勤务的部队。部队考虑到前面粮食更困难,并命令各单位储粮秣十天,所以割麦成了当时的紧急任务”。对此,参加长征的大文学家成仿吾做了如下记述:
每天早晨八时,各连队就集合,整队向能够收割的麦地出发,红色指战员一群一群地奔向指定地区,投入割麦的劳动。大家虽然腹内是一个半饱的状态,但都是兴致勃勃,歌声不断地响遍田野。
朱总司令也走过来同战士们一齐割麦。他素来爱好劳动,在井冈山时期,他用那条“朱德的扁担”同战士们一起,从山下往山上挑粮食。现在虽然又添了几岁,但是仍不甘示弱,他把麦子割下以后,还从一、二十里路的地方挑五、六十斤回来。他的模范行动对大家影响极大,有些干部只挑回四、五十斤,对比之下,都感到不好意思。当时年纪最老的徐特立同志也来帮助弄麦子。因为等着下锅,所以有时麦子挑回来之后,大家用双手把麦穗简单地搓几下,就煮着吃。青稞麦不好消化,往往吃进去是麦子,拉出来还是麦子。
周副主席是搓米的能手。还在贵州地区,他就带头用两块瓦片搓谷子,保证了部队有饭吃。他虽然工作很忙,这次他抢着弄麦子,对大家鼓舞很大。
毛泽东一边和大家收割青稞麦,一边关注敌我态势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他为了两大红军的团结,且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并肩完成北出四川、创造川陕甘苏维埃政权的使命,还要花费更大的精力静观、应付张国焘膨胀的政治野心。就在中央、军委万分焦虑如何落实、执行松潘战役,且张国焘已经起程赶来上芦花,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时候,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于七月十六日以个人的名义,向中革军委发来《关于统一指挥的意见致中革军委电》,公然要求“浩甚望指挥统一,大振士气,提高军纪、党纪,坚决反右、肃反,争此大胜。一切可见代呈”。毛泽东与周恩来审读过这则电文后的直感是:与即将召开的芦花会议有关。另外,张国焘曾向李富春直言:要陈昌浩当红军总政委。对此,中央未予理会。故陈在电文中大发牢骚:“唯浩只在中央及军委领导下坚决工作,但决不敢问,且无能另当大任也。”毛泽东看到此处暗自说道:
“看来,张国焘要从幕后走向前台了。”
也就是七月十六日这一天,红一军团和四方面军红三十军各一部占领毛儿盖,歼敌一个营,俘敌三百余人。但是,张国焘等人依然借口未统一指挥,拒不执行松潘战役计划。到这时,毛泽东认为为顾全大局计,对张国焘的无理要求,必须做些让步。为此,他对张闻天说道:
“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一个相当的地位,一、四方面军很难拧成一股绳。”
张闻天是个原则性很强的领导,就其本意而言,他一定要批评张国焘这种非组织活动的。但是,事已至此,他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很不情愿地问道:“他想要个什么职务呢?”
对此,毛泽东的心里是有数的。他当即答说:
“他想当军委主席,可这个职务现在由朱总司令担任,他没法取代。但只当副主席,同恩来、稼祥平起平坐,他又不甘心。”
张闻天是位典型的书生政治家,因此,在真理与权欲这二者的选择上,他更倾向于对真理的追求。相对之下,是少有权欲的。为此,他当即答说:
“我这个总书记的位置让给他好了。”
毛泽东却是一代大政治家,他不仅懂得张国焘的政治野心的终极目的,而且还清楚如何防范他达到篡夺最高权力的措施。所以他断然地答说:
“不行!他要抓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的让他坐上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
“这又有什么可麻烦的呢?”
“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改变党的方针、路线。到那时,我们就失去了合理斗争的条件。”
张闻天听后恍然大悟。由此,他看到了自己在这方面与毛泽东的差距。但是,当他再一想到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遂又喟叹不已地说道:
“真没想到,我们共产党人也在演出争权夺利的戏剧!”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我们这代共产党人,接受最多的不是为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思想,而是传统的文化。”
张闻天信服地点了点头,遂又问道:
“你的意见呢?”
“我看……还是先征询一下恩来的意见。”
周恩来近来身体越来越弱,他不仅咳嗽越来越厉害,而且还发起了低烧。但是,他为了党的最大的革命利益,还在极力地支撑着。当他听完毛泽东的意见之后,当即义正词严地说道:
“为了党的整体利益,我周恩来不仅愿意让出红军总政委,而且还可以交出党授予我的一切权力!”
毛泽东望着因过分激动而大咳不止的周恩来,急忙倒了一杯热水,双手捧到周恩来的面前,关切地说道:
“恩来,快喝口热水,压一压咳嗽。”
张闻天听了周恩来的表态之后,又想起了张国焘搞的一次次见不得人的勾当,大声感慨地说道:
“张国焘自应感到汗颜!”
“和党讲价钱的人,脸是从来不红的!”毛泽东说罢又补充道,“为了明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得顺利,我们还是有的放矢地研究一下有关的问题吧!”
八
七月十八日是个可纪念的日子。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为解决张国焘等人在军委的职务,中央政治局在芦花召开会议。
但是,出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所料的是,会前又收到了陈昌浩《建议以张国焘为军委主席致张国焘、徐向前转朱德电》:
国焘、向前并转朱总:
第七团蔡电报称:坝尾、内容一带之敌均退走,大概是撤去克龙或集小堡寺,备与我战。已令其大部仍固现阵,一部佯攻,以制所部向右方克龙、克辰方面认真游击,河东尽力制敌。树到沙,电台时坏。四台已修好,今晚到马河坝工作。弟即在该地逗留,或可赶到德怀同志处。全局应速决,勿待职到。职坚决主张集中军事领导,不然无法顺利灭敌。职意仍请焘任军委主席,朱德任总前敌指挥,周副主席兼参谋长。中政局决大方针后,给军委独断专行。坚决提高纪律、士气,肃反、反右。发出总的政治文件指示,以便干部、战士明白形势任务及前途。对一、四方面军行动决议公布,统一全党全军意志。浩连日不得指示,现在决亲来面报。
毛泽东日前提议张国焘就任红军总政委一职,张闻天就是违心表示赞同的。出他所料的是,就在开会之前,张国焘又借陈昌浩之口,向中央施加压力的同时,要张国焘出任军委主席。因此,他阅此电报猝然变色,严辞斥责:
“岂有此理!这是党纪所不能容忍的!”
或许是毛泽东早已想到了张国焘想当军委主席,故读过陈昌浩的来电之后却淡然一笑。当他见张闻天动了真气时,才从旁解劝道:
“洛甫同志息怒,党纪放在今后处理。时下,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四方面军有五万多人枪。”
两河口会议之后,周恩来就像在会理会议上自觉地支持毛泽东那样,二人已经十分默契地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为了。因此,他赞成毛泽东的意见:现在不是对陈昌浩行使党纪处分的时候,而是应当顾全大局,促使两大主力红军团结北上。另外,他在实践中还认识到毛泽东是极具策略性的,心中自有应付张国焘的办法,故问道:
“中央政治局开会的时间就要到了,主席就先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毛泽东在政治上自有高明之处,那就是他能准确地洞悉对方的政治企图,并能在不同的情势下采取不同的办法遏制对方。今天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张国焘处于绝对少数的地位,在多数同志要他出任红军总政委的前提下,他再厚颜无耻,也不会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且又当着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的面,为自己争军委主席。故说道:
“我们在今天的政治局会议上,所维护的是党权和军权,其他权都可以送给他。就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国焘可以出任总政委,但要加上一条:在他张某人尚未熟悉前,还应由恩来同志以中常委的身份帮助之。”
对此,周恩来是心领神会的。接着,他又把其他人事变动的名单拿出,请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过目,大家均无反对意见。这时,毛泽东又近似玩笑地说道:
“今天的戏,主要是看洛甫同志唱了,我等只能从旁助威和敲敲边鼓了。”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如期在芦花召开了。这次会议的内容单一,讨论“组织问题”。因此,主持会议的张闻天首先提出关于人事安排的意见:军委设总司令,仍由朱德同志担任总司令;“国焘同志担任总政治委员,军委的总负责者。军委下设小军委(军委常委),过去是四人,现增为五人,陈昌浩同志参加进来,主要负责还是国焘同志。恩来同志调到中央常委工作,但国焘同志尚未熟悉前,恩来暂帮助之。这是军委的分工”。接着,他又说道:
“对此组织安排有何意见,大家尽可发表,最后形成文件,以中革军委的名义下发、执行。”
张闻天讲的上述意见,会前已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形成共识,故大家均无不同意见在会上发表。因此,张闻天讲完开场白之后,会场出现了一段暂时的沉默,客观上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势:与会者似乎都在等着张国焘发言。
张国焘的本意是清楚的,那就是夺中革军委的权。换句话说,在他的观念中,军委是被老毛控制的,也就是把毛泽东指挥红军的大权夺过来,由他成为红军的最高统帅。但是,虽然毛泽东自遵义会议之后是实质上的军事统帅,但他并没有这样的名分,只是“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因此,张国焘是没有理由从军委常委中拿掉毛泽东的。时下,他当了红军的总政治委员、“军委的总负责者”,他也不好非要军委主席一职。
然而,张国焘毕竟是经历了多次党内路线斗争的老手了,他知道在军委常委五人中,他和陈昌浩仍然是少数,面对毛泽东这样的对手,如果发生了分歧,毛泽东的意见仍然会以多数通过;而他这位“军委的总负责者”的一些主张照样会被否决。更何况还有这样一条:“国焘同志尚未熟悉前,恩来暂帮助之。”那他张国焘就更难独行其事了!为此,他说道:
“我基本上同意中央政治局提出的组织安排,但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提拔新干部,包括我们的中央委员会,也应输入新的血液,增补新的成员。”
毛泽东当然明白张国焘的用意: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央委员会的多数成员都在红一方面军中;而时下兵强马壮的四方面军中只有他张国焘一人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张某人如要达到篡夺中央大权的目的,就必须改变中革军委乃至于中央委员会的比例。于是,他笑着说道:
“国焘同志的意见是好的,提拔干部是需要的,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势下,不需要这么多人集中在中央,下面尤其是基层更需要人。”
张国焘等于碰了一个软钉子,他欲要发言相驳,但一看毛泽东面带微笑的表情,以及其他政治局委员相继点头表示支持的态度,只好把这口闷气咽到肚里。
这时,周恩来趁机又把徐向前任前敌总指挥、陈昌浩任前敌政委、博古任总政治部主任等人事安排说出,提交中央政治局讨论。结果,大家一致通过。
最后,张闻天做总结,大意谓:大家意见一致,很好。现在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打好这次战役——松潘战役。同时,宣布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人事变动,要求于七月十八日当天,中革军委即将上述决定通知各军团首长,通令执行。
会议结束之后,中革军委于七月二十一日下达了《关于一、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免的决定》:
各军首长:(机密)
我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各军组织番号及其首长均有变更,军委现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即以四方面军首长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原一军团改为一军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三军团改为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萧劲光,五军团为五军军长董振堂,代政委曾日三,参谋长曹李槐代,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原第四、第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等五个军番号仍旧。四军以许世友为军长,王建安为政委,张宗逊为参谋长,九军以孙玉清为军长,陈海松为政委,陈伯钧为参谋长,三十军以程世才为军长,***为政委,李天佑为参谋长,三十一军以余天云为军长,詹才芳为政委,李聚奎为参谋长,三十三军以罗南辉为军长,张广才为政委,李荣为参谋长。特电知照。
朱(德)、张(国焘)、周(恩来)、王(稼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