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那刘伯玉到底是何人,我听说你们宁家的那位书痴倒是识得如此大才,却是为何不肯为我茂林士子引荐一番?”
原来王粲早先就已经知道了刘成闹出的动静,其实他想不知道也难,自从一个半月之前宁烟开始在临江书舍公开《三字经》后,整个江南郡由于路途相近,几乎三大书院的士子人人都会将这蒙学之物中的内容背诵出几句来,丹阳书院更是距离茂林最近,大汉十大书院中,恐怕是第一个得知的。
“王师,修德回归江南不过数日,却是恰好相逢这茂林少年著述之事,倒是不清楚我宁氏女郎竟识得那刘氏郎君,不过王师如此一说,我却是要回去一问的,不说天下士林好奇,就是我也好奇得紧哪,那茂林少年当年惹得天子在金龙殿夸口相赞,可是羡煞不少人哪!”
“哈哈哈,本该如此,本该如此!”
“你们可有人识得那少年?”
王粲笑罢,见亭台四周围坐着不少的书院学子,还有那不少外来之人,相比也是来此游学的士人,他也不刻意详询,这天下士子何其多,然则书院闻名于天下的只有十所,自然有人不能进入其中,游学之举乃是士林多年惯例,却是不好评论。
此言一出,王粲本是想看看诸多学子中有没有那茂林的士子知道此人,但是也不大殷切,毕竟这满天下的士人都未曾找到其人,何况他随便一问,话是这么说,却不料还真有这么几位识得那茂林少年。
王粲的话音刚落下,围坐的士子中就站出来一个身长七尺,面目俊朗,风姿不凡的青年人来,此人二十余,正是当初当街与刘成结识的茂林士子刘永刘仲德,只见他一身白色儒服,头着的细纱黑巾冠,袖边上的两条银白色条纹异常醒目,竟是已经取得了郡试的士人身份,看来这四年倒是丝毫没有松懈半分,这却是要得益于当初刘成的一首劝学诗。
坐在他身边的正是余姚余子规和余求余子令两兄弟,两人身上穿着同样的白色儒服,银色双边,竟都已经过得了郡试。
“王师,州牧大人,学生刘仲德,乃是茂林人士,前些年曾与子规子令两位贤弟侥幸与刘氏郎君相识,还得其所赠诗文。”
“哦?”
刘仲德此言一出,不仅仅是王粲惊异了一声,就是宁乔之也有些好奇,他是知道刘成些的两首诗里有一首诗赠与友人的,看来今天还倒是见着真人了。四周的学子除却那早先就了解过这个情况的,其余众人纷纷是眼神火热地看向了刘仲德。
待他将当年之事拣了其中精要之处一一道了一遍后,宁乔之当即便抚掌大呼其妙。
“这么说那少年倒是一个老成持重之人,年纪轻轻竟是比你等还要稳重一二,如今你们可知道他人在何处?”
“这个-不瞒州牧大人,自从数年前分别后,伯玉小弟倒是未曾与我等相见,只不过每年都有些书简往来,这迎来送往之事,也是经他人之手。”
闻言众人不由得微微有些失落。
“王师,此等大才,若不招致丹阳学府之中,岂不是平白损失了学府运道,我看王师倒是可以号召学府士子,前往那茂林找寻一二,这其二,我也会与我宁氏女郎好生详询,若有消息自是告知王师,您看如何?”
宁家时代祖居江城,理应说是余江城书院交好的,但是宁家的人多奇妙,这宁乔之当初却是在丹阳书院中就学考试,所以往所学渊源上讲,他还是丹阳一脉之人,所以有此言倒也是情理之中,王粲略作思虑便应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