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话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平壤的清晨,天色大亮,太阳尚未升起,正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刻。

    大同城门外的码头,大同江畔,国际调查组陆续登船,准备启程回到北京。

    四、五天的联合调查,各国公使、武官跑遍了平壤内外,走访了众多朝鲜百姓,询问了数以千计的涉倭案件,这十几年来,倭寇的所有行径完全暴光,证据确凿,无可抵赖。

    记者与传教士们更为活跃,他们分头行动,走访了半个平安道,对民间疾苦、倭寇的恶行,了解更为深刻,这期间已经向中国、西方的各大报纸,电传了无数条消息,引起了各国民众的初步关注。

    收获巨大,任务圆满完成。

    调查组无法阻止战争的发生,更无力让倭军停止入朝,表面上没有丝毫实际作用,只是一场作秀而矣,但一篇篇长篇深度报道,即将引起巨大反响,在民众舆论的压力下,西洋各国政府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日本人慢慢尝到了苦果。

    更久远的将来,不少调查组成员,根据几天的亲身经历,从各自的角度,写出厚厚的回忆录,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影响很大,也成为朝鲜向日本索赔的依据之一。

    当然,于成龙因赫赫战功,理所当然的成为风云人物。

    尽管他借口军务繁忙,保持低调,免得树大招风,但记者的精神确实让人佩服,从士兵、百姓嘴里,套到大量的新闻,让许多人注意到这位军中新星,洋人惊奇,清人兴奋,特别是那些主战的清流名士,无不交口称赞,于成龙的人气迅速攀升,就连各地的抚督也惊动了。

    短短十几天内,由丛五品升至丛三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孙毓汶与徐用仪话别,两人同为军机大臣,政治观点相仿,私交特别密切,此次平壤之行,却产生了一条看不见的鸿沟。

    孙毓汶紧握老友的手,怎么也不肯松开,眉宇间掩饰不住的忧色:“吉甫,战场险恶,你多多保重,倘若局势恶化,事不可为,千万不要强撑,提前向为兄通报,礼亲王、子青兄(张之万)、李合肥不会坐视不理,大家联名向皇上、太后说情。”

    一夜未眠的徐用仪,却无丝毫疲态,精神头好得很:“莱山兄,你我相交数十年,今日惜别只有两句话。”老眼炯炯有神,诚恳之极,“其一,少读圣贤书,深沐皇恩,挤身朝堂,荣耀一生已无所求,到了风烛残年,愿为国再搏一次,决意与朝鲜共存亡。”

    孙毓汶嘴唇微颤,老泪纵横:“吉甫赤胆忠心,我不如也。”

    徐用仪笑道:“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朝鲜关系我大清的国运,但也是一个泥潭,各军龙蛇混杂,盘根错节,若不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谈何击败倭寇?莱山兄,咱们是君子之交,这点心意望你能够理解,并在朝中全力支持。”

    他松开手,一揖到底。

    孙毓汶慌忙将他挽起:“吉甫老弟,不可,不可。”

    徐用仪正色道:“莱山兄,这一拜不是因私,而是为公,为了我大清的将来,不论出现任何变化,朝鲜之战都必须打赢,一旦失去了半岛,大清将四面楚歌,陷入难以挽回的困境。”他一边说,一边挣开孙毓汶,再次拜下。

    孙毓汶哪里能承受得起,同样对拜:“吉甫老弟,我答应就是。”

    西洋人是这个时代的主宰,于成龙很想与他们打交道,但身为前线一军统领,位置敏感,为了防止小人作祟,干脆刻意回避,趁孙徐说话的时间,悄悄跑进了庞大的定远舰。

    这支舰队规模不小,旗舰便是大名鼎鼎的“定远”号,排水量七千余吨,装甲厚12至14吋,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管带是后世的英雄刘步蟾,另有济远号、经远号、超远号,分别由方伯谦、林永生、黄建勋担任管带。

    老于现在是名人了,水师们人人好奇,很轻松的见到刘步蟾,于成龙拱手道:“刘将军,此行辛苦了,末将要事在身,未能尽地主之宜,望见谅,战后回国后,末将会专程拜访,赔礼道歉。”

    四十来岁的刘步蟾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盯着于成龙看了一会,目光锐利,却看不出一点热情,心不在焉的回礼:“于将军客气,刘某不敢当。”顿了顿,手一摆:“马上就要启航,于将军请下船。”

    不冷不热的态度,犹如泼下一盘冷水,让于成龙一阵郁闷。

    不就是立了几次战功,抢了淮军的风头?男子汉大丈夫,何必小鸡肚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