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之后,吕光说道:“如今咸驩被林邑蛮夷围攻甚急,我欲今日休整一晚后,明日便率军南下救援,不知黄校尉可方便”?“既然吕大人受刺史大人之命救援咸驩,那便是寻之主帅,寻当以吕大人之命是从,吕大人勿需与寻商量,直接下命即可,寻无有不遵”。“好,黄校尉此乃军人风范,至此我才知刺史大人言黄校尉果决干练,此言不虚也”。黄寻说道:“刺史大人谬赞了。寻还有一事,想告诉吕大人”。“何事,黄校尉尽管说来”。“寻入九真平叛之时,曾与戴良太守有些龃龉。今要南去咸驩,必要经过胥浦。戴良太守曾被胥浦守军击败,近日才得释出,如今在攻打居风。我若与其见面,必生不睦。故将此事告之吕大人,也好让吕大人知道我与其失和之事”。“黄校尉你因何事与戴太守不睦”。“无他,唯争功耳”。吕光听到“争功”二字,瞬间懂了,说道:“此事我也知晓。古来征战之时,为争功而导致将帅失和,历来有之,不足为谈。黄校尉如今连平九真大半辖地,收降桓家,可谓功勋昭著。而戴良却丧师败绩,无有可谈之处。刺史大人都言此人实在难扶,黄校尉不必放在心上。不过如今林邑蛮夷入侵九真,黄校尉当与戴良齐心协力共讨林邑蛮夷。不如就让我为你等二人释怨,化解龃龉,何如”?“吕大人愿出手调停,寻当然愿意”。“好,那我等就先去居风,帮助戴良攻下居风,以此作为契机,让戴良知道黄校尉之诚意。如此戴良定会消解对黄校尉之怨恨,虽不能说让其与黄校尉为友,但也不能让戴良以黄校尉为敌啊”。“寻一切听从吕大人之言,无有不遵”。“好,明日我军直接去居风,助戴良攻下此城,以化解你二人之怨”。说完公务后,吕光与黄寻继续行酒宴乐起来。
次日天明,吕光和黄寻率领大军离开无功,往居风而去。这时居风的戴良每日攻城甚急,但冉彬仍然坚守不坠,无懈可击。这日攻城部队又是被逼退回来。戴良正喝酒解愤,突然手下来报:“大人,我探查到前方有一大批军队,正往居风而来。请大人决断”。“什么,快命桓业列阵准备临敌”。吕光距离戴良军营只有二十里地,遥看戴良军列阵,心想这是要准备开战啊。急派传令前去通报。戴良得知原来是吕岱手下将领吕光率军前来,当下撤了军阵,前来相迎,待看到黄寻也在吕光身边后。指着黄寻大骂起来:“黄寻贼子,今日终于撞见你了。吕将军,我要指认此人不遵上官谕令,藐视朝廷法度。我命其随我一起攻打胥浦,这贼子却趁我喝醉,自率本部军南攻无编,违我节度。吕将军你为刺史大人身边宿将,当知上下统御之法。黄寻私自出兵,已犯了不听军令之罪。望吕将军收押黄寻,以正军法”。
戴良见到吕光直接告状,但是在合浦遇郭象时却隐忍不谈,这是何因?原来戴良认为吕光乃是吕岱的直属亲将,相当于中央派来地方的监督官,而郭象跟戴良平级,戴良不可能在郭象
面前说这事,那相当于自揭其短,出了大洋相。戴良认为吕光是自己的上级,所以能坦然指认黄寻,这就是上下之别了。在上级这里卖力叫屈,在平级那里使劲遮掩,在下级面前大耍威风。不光是戴良,整个三国时代官场都是如此行事。吕光听完戴良的告状后说道:“戴太守,你所言我已知晓。黄寻也告诉我说与戴太守有些龃龉。不过我以为如今战事危急,咸驩受林邑侵攻,日甚一日。你与黄寻之小怨,可待战事之后,再行处置。现今我军前来居风而不直接救援咸驩者,欲助戴太守攻下居风,让戴太守能早日平定九真也。戴太守攻下居风后,便立下大功。自能在刺史大人面前表功。况黄寻只是小违戴太守军令节度,无有大错。如今刺史大人围龙编七十余日未下,心甚急迫。是我请命救援咸驩,击败林邑后,再助戴太守平定九真,扫灭叛逆。到时率领九真之兵回师龙编,助刺史大人除灭桓冲逆贼。当此危局之下,请戴大人以大局为重,宽宥黄寻得罪之处,若戴太守与黄寻勠力同心,勤勉战事,光不胜幸甚焉”。
戴良听到吕光竟然替黄寻说话,当即懵了。这是怎么个情况,没听说黄寻和吕光有关系呀。这时黄寻也赶上前来作揖顿首说道:“寻前次夜里拔军出征,实是想以奇袭之策速攻无编。兵法有言,“欲惑敌,先瞒己”,寻正是用的此计。幸而此计生效,我军得攻下无编。不料戴太守与寻产生龃龉。寻在这里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