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到自己身边后,科研团队的雏形不就直接出现了?
爱丽丝是这么规划的,虽然实际情况很可能会有偏差,但这事本来就是零成本的嘛。拍什么电影不是拍,能靠这么部电影引来业界人士固然好,没有……当然也无所谓啦。
剧本写作仍然只是一个晚上的工作,就在从茜茜家回来后的当晚,爱丽丝便效率十足地忙了起来。
晚饭之后,台灯一点,光芒照满温馨的卧室,通过窗户,甚至能看到对面邻居,同学麦克的卧室。
好吧,不去理会那小子,爱丽丝在给自己沏上一杯香浓奶茶后,便开始在键盘上敲起了字。
嗯,未成年人不能喝咖啡,爱丽丝可是好孩子呢。
对原剧情稍作改动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部电影的历史成绩摆在那里,并不是什么特别出色的影片。
所以,正所谓爱丽丝出品必属精品,演艺界方面,她脑海里的经典剧本简直数不胜数,如果前脚一个《肖申克的救赎》,后脚却是个《恶搞暮光之城》神马的,那也忒掉价了些。
所以,对于这部“不是特别精彩”的电影,她真的很有必要改编一下。
改变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主题突出,所谓“一开始以为是什么类型,结果裤子都脱了,却给观众看那个”的电影,真心不要太少。
这部《入侵脑细胞》的主题,其实根本不是侦探悬疑方面,也不是什么“入侵脑细胞”的科幻片,而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心理学大作。美学、宗教学、病态心理学乃至s&m的精神思想无不透露在其中,而且不只是剧情,四周任意一处布景都是在迎合着这些主题。
要知道,对于真正有水平的导演来说,没有一秒钟的镜头是多余。
像好莱坞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奥斯卡得奖作品,同为心理学大片的《黑天鹅》便是如此。在这部电影里,不提天鹅本身代表了什么异象,就连人物的衣着色调,都是经过精心搭配的!
在那部电影里,白色粉色象征纯洁,是女主角妮娜;黑色象征压迫力和禁欲、欲望,是主角的母亲、黑天鹅本身,等等;而作为女主的引路人,唯一的男主角,舞团艺术总监托马斯,则又是唯一的灰色。
就剧情细节的背景布局而言,女主角妮娜的房间几乎全部布置成粉色;开场的第一个早晨,母亲端上来的早餐是切成两半的水果,妮娜就有如小女孩般呢喃:“粉色,多漂亮!”
妮娜的手机多次在画面里出现,可以看到,当她的手机屏幕上出现“mom”字样时,底色是粉红色的。而当妮娜独自蜷坐在甬道中练习手臂动作时,围巾也是淡粉色。
但是,到她被选为“天鹅皇后”之后,那条绒毛状的围巾就不见了,这就是在象征雏鸟褪毛。而在随后的情节里,随着原本扮演白天鹅的妮娜一点点体会到黑天鹅的存在时,她周边的色调也无不都是在向灰色、向黑色靠拢。
导演做得无声无息,但正是细节处见真章,这正是文艺致死类电影的特点所在。
所以,给观众一个提前量是很有必要的。
《入侵脑细胞》原电影开篇,是女主角潜入某病人脑海的意识流,但真能把它和后续联系到一起的观众,可就寥寥无几了。
而在戏肉开始后,电影展现的只是一个寻常的便态狂杀人作案纪实,和他的便态行为艺术而已,再然后就是fbi按部就班的刑侦破案工作,直到女主角“寝犯”那个杀手前,全片一点文艺感都没有,反而是悬疑刑侦风大胜。
如此,当影片转向满满的文艺致死后,不被观众喷死才怪。
所以,很有必要在正篇开始前,先来一段杀手自己的梦境,以这种不明觉厉的开头,加上之前女主的那一场梦,让一下子观众明白电影类型。
其实,观众的口味往往是很广泛的,只要导演不拍出神转折那种东西,大家对什么情节都是喜闻乐见的。相反,像这部电影原先的导演那样,先给大家一副警匪追凶的节奏,再上演一幕文艺致死的长篇大论……
观众:“我裤子都脱了,你却给我看这个?”
所以,只要爱丽丝给出这个提前量,一部原本被好多观众喷死的电影,就算不会成为文艺类经典,起码票房是不会惨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