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章 风险,机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

    史嵩之没有想到贾似道竟然连这些都已经在考虑之内,深知这些事实的他,跟余天锡对视一眼,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了。

    那些富商豪绅,哪一个不是跟朝中的重臣有着各样千丝万缕的关系?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他们真的不愿意伸出援手,这还真的没有什么办法。

    “呵呵,此事就劳史相费心了,师宪也只得先探探他们的口风如何了。只需他们以平价将粮食等物售予师宪,也就足够了。”

    贾似道眼神一闪笑着道。

    “好!老夫这就着人去安排。”

    余天锡一脸忧虑,平价售予?户部和国库中还有银子么?显然是没有的,会子是有大把,可是那些商人们怎么可能会答应用会子来买粮食?

    ......

    嘉熙二年四月初夏,徽州地震,流民四起,大宋皇帝赵昀下诏:擢升史嵩之为右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兼领枢密院事,兼督视光、蕲、黄、夔、施等五州军马诸事,统十万御前军南下剿灭流民;余天锡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代天巡狩江南东路负责赈灾等一应事宜;晋参知政事李宗勉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晋贾似道为敷文阁直学士,暂领临安府知府。

    诏出,满朝皆惊,惊讶者有之,幸灾乐祸者同样有之。

    始终被广州安抚使崔与之占据却一直不曾回朝赴任的原右丞相崔与之虽说这诏书中没有明说要裁撤他的右丞相之位,可是左右丞相不是别的官阶,可以有很多人,既然史嵩之已经被擢升为右丞相兼领枢密院事,那么崔与之的右丞相之位裁撤想来也不过是屈指可数的一段时间之后了。

    于此同时,依然还在左丞相位的乔行简却已经被剥夺了枢密使的位置,而由右丞相史嵩之领枢密院事,也是开了大宋朝一个先河了。

    当然,李宗勉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再加上他如今还是参知政事,似乎皇帝对左丞相之位已经有所决断了。

    所有人都知道,史嵩之已经是右丞相了,以大宋朝惯例,还从来没有人由右丞相位上转任为左丞相的先例,那么也就是说,史嵩之已经失去了左丞相的资格,而李宗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显然就会是赵昀选定的左丞相了。

    不过,虽说史嵩之丢了左丞相的位置,但是却以右丞相位领枢密院事,也算是独一份了。

    真正让人跌破眼镜的却是贾似道了。要知道,不过数月前贾似道还是个不值一文的籍田令而已。这籍田令甚至连吏都算不上,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连小吏都算不上的小吏,不过区区数月时间,就青云直上的从不值一文的小吏成为领从三品衔的敷文阁直学士、正三品的临安府知府。

    好吧,这临安府知府只是暂领,还不是实职,可是敷文阁直学士却是实打实的从三品衔了。虽说敷文阁直学士是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这几阁中最为不值钱的一个,可是再怎么说也是入阁了啊。

    只有一些有人清楚,前不久才在西湖岸边一口气怒写诗词数十首将一干士子尤其是乔相的爱孙脸抽打的啪啪响、被众多士子奉为大宋朝第一才子贾似道暂领临安府知府这背后,所蕴藏的各样故事。

    摇头叹息者,同样有之。

    ......

    外面的议论如何,贾似道不清楚,他也没有时间去管他们。怒做数十首诗词之后究竟引发了怎样的风潮,他更不想知道,他只知道他很忙,前所未有的忙。

    “郑兄,可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又见了?”

    贾似道站在临安府府衙门口,看着从天井处走来的郑铭轩,抱拳笑着道。

    “小人郑怀瑾见过府尊大人。”

    郑铭轩看着迎到府衙大堂门口的贾似道,眼神有些复杂。

    上一次相见,是他冒昧登门,那个时候已经知道这个笑容让你看不透深浅的年轻权贵肯定会平步青云,可是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快。

    这是第二次相见了,是被他请来的,距离第一次见面不过一月而已。不过此刻这个专门站在大堂门口迎接自己的年轻人不仅高升为临安知府了,更是已然入阁了。

    大宋朝立国数百年,往后不清楚,至少在入阁的这件事情上,这位年纪轻轻的国舅大人,却是已经是前无古人了。

    只是,事情真的是那么简单么?

    想到这些日子里听到的那些传言,还有一些有交往的大商巨贾们宴会时听到的一些事情,郑铭轩心中很是有些无奈。

    临安府府衙,贾似道坐在主位,郑铭轩坐在下首客位,在郑铭轩对面则是依次坐着余赐、周坦、杨铎还有秦寿四人。

    贾似道显然不是一个只知道吃亏的人。

    在赵昀正式下旨的第二天,他就直接找到勤政殿了。在勤政殿跟赵昀单独密探了两个多时辰后,贾似道心满意足的离开。

    第三天,吏部就接连行文。

    原临安府通判知事余赐擢升为临安府通判,进士周坦授为临安府同知,进士杨铎授为临安府通判知事,进士秦寿官为临安府知事。

    虽说都是些小吏,可是在一众戊戌科士子中所造成的轰动自不用多说,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当初得罪贾似道最后又卑躬屈膝的秦寿果然得到了贾似道的赏识,一跃成为正六品的临安府知事,人生际遇之不同,概莫如是了。

    “想必,郑兄心中已知今日师宪请郑兄过府一叙为何了?”

    等到几人坐下,贾似道没有废话,而是直接开门见山的道。

    史嵩之和乔行简都已经离开了临安城。

    更着史嵩之和乔行简一起走的除了十万御前军之外,还有大宋朝国库中仅剩无几的粮食中的七成和近八成的银子,这银子中,还有一半是会子。

    在史嵩之走之前给贾似道很是引荐了一些临安府内有名的富商巨贾,这些富商巨贾掌握着临安府乃至大宋朝近半的各类贸易,粮食、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等。

    引荐的过程是很不错的,可是结果却是......没有。

    当着史嵩之的面,虽然那些人嘴上说的好,可是贾似道从他们的神色就知道,那些好听的话不过都是搪塞之词,真要这些人拿出真金白银,那是比登天还难。

    而在史嵩之和乔行简刚刚来开临安城,被贾似道授意密切关注临安府境内乃至整个江南各类商品货价的余赐就已经给贾似道禀报,各行各业的商户基本上都已经是只进不出,只收入,可是各个店铺却是都挂上了无货可卖的牌子。进入临安城的货船还是一样多,可是却没有任何粮食、药材出现在市面上。

    种种迹象表明,那些大商家们都已经在囤聚商品尤其是粮食,为接下来的哄抬物价大捞一笔做准备了。而这些囤聚粮食的大商户,有好几个都是当初在宴席上口口声声说倾家荡产也要为国分忧的巨商大贾。

    商人之狡诈贪婪,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时候,贾似道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当初主动找上门来的郑铭轩。

    不问不知道,一问贾似道才知道,郑铭轩确实在临安城乃至江南、广州等地,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商家,尤其是在粮食、丝绸、药材这几方面,更是在大宋朝的商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这样一个能够在此刻大用特用的人,贾似道怎么会放弃?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