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己还要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好在守城器械充足,人手也够,拦联军些许时日之后,自己再带着这五万人马全身而退,也不是什么难事。
袁绍眼见得城头士卒变少,便知道董卓这一定是回了洛阳,如此看来,这虎牢关的士卒必然是少了很多,倒不如攻一下看看。虽然高夜很想跟他说没有必要,因为过不了多久董卓连洛阳城都不会要了,只不过这样的话自己实在没有办法说出口,毕竟在大家的心里,谁会弃了洛阳城呢?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去打吧,自己也懒得管,反正自己大都是骑兵,攻城战也用不到自己。到时候被人家迎头痛击,损失的也不是自己的人马。况且这个时候,想要在战功上分一杯羹的人有的是,比如那边的徐州刺史陶谦,在袁绍提议攻城的时候,就把自己手上最精锐的丹阳步卒派了上去,毕竟大家现在都知道,虎牢关上守军少了很多,万一攻下来了,那还不是大功一件?
不过这一场攻城,从一大早到中午,别说拿下虎牢关了,就连一个攻到城头上的人都没有。城上的滚木礌石箭雨,仿佛不要钱一样,全都砸落在联军的头上,要不是曹操的劝阻,让大家暂且收兵,只怕这一日里,联军就得损失一万人以上。
可这也同样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董卓虽走,可是虎牢关依旧难下,这好像和高夜所说的取之易如反掌不太相称啊。想要攻破虎牢关,看起来还需要在加把劲才行。不过如此看来,高夜的智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出众。
其实这就是袁绍和曹操的差别了,毕竟高夜所说的是他有办法让董卓乱了阵脚,可并没有肯定的说他能让大军轻易拿下虎牢关。因此曹操所关注的,是高夜的计划有没有让董卓自乱阵脚,事实证明,董卓要不是乱了阵脚,如何会如此匆忙的回到洛阳?因此高夜的计划已经达到,董卓的离去带走了不少兵马,自己等人攻打虎牢关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可是袁绍更加关注的,是高夜所说的轻易拿下虎牢关,如果从这一个角度来看,高夜的计策确实好像是没有成功。可是战争就是战争,如果每一场战争都可以轻松的获得胜利,那累累白骨,岂不是死的太冤枉了!
这一日虽然暂且收了兵,但在第二日,依旧猛烈的攻击则在继续进行,诸人之中,尤以陶谦、袁术两个人打的最为起劲,主要两个人都觉得现在是个立功的好机会,哪里肯放过?就这样一连打了三日,却在第三日的晚间,众人居然见到了本应该在后方的孙坚、袁遗等人。
“文台何故来此?”这是袁绍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因为按照他的所想,后方的汜水县不守,那是要腹部受敌的啊。
“盟主不必惊慌,昨日那汜水守将赵岑已经献了汜水,如今河内太守王匡正领军驻守在汜水,我等自然前来,相助盟主。”
“啊!竟有此事!那李傕、郭汜呢?如何就能让赵岑献了汜水?”
“听赵岑说,他们两个三天前就送汜水撤退了,只是让他守着汜水,他眼见自己独木难支,这才乞降。”
众人听罢,无不面面相觑。就连高夜,也配合着众人惊讶的表情。没办法,虽然自己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可是在大家的面前,如果你找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为你的先知先觉做跟脚,那么大家可能会把你当作真正的神仙高人来看,可如果真的这样,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以后历史真的改变了,如果有一天自己再也没有历史的先知先觉之后,自己的高人形象怎么办?要知道,被捧上神坛很容易,可摔下来也会粉身碎骨的啊!
虽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很多事情你都无法去改变,可是只要你撬动阿基米德所说的那个支点,那么历史就一定不会在原来的轨迹上继续前行。自己曾经因为思维定势错过了一个,那么下一个,自己就一定要抓得住。如果每一个都错过了,那自己这一辈子,岂不是白来了?
因此适当的装装傻,也没什么坏处,都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可这一失足矣让一个智者成为千古笑柄。因此自己没必要把自己定位到那么高,况且自己本来也没有那么高的智商。现在的卖弄,都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数不尽的风险,何苦为之呢?
月上当空,虎牢关西面熊熊的火光,让联军中的所有人都出来观瞧,这个时候,高夜终于可以长叹一口气道:“这个董卓,当真狡猾!好好的一个洛阳啊!”
众人闻言,一个个尽皆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