稹把辽主的邀请当做了为国争面子的机会,接过弓箭,如有神助一般,一箭射中一只正拚命逃跑的兔子,这一下可是让辽国君臣相顾愕然,辽主于是便将自己的坐骑及一大堆礼物赐给了郭稹……
北方契丹无意中原;西北局势也趋于稳固,宋仁宗终于放下了两面作战的担忧。现在,大宋帝国内有可堪倚重的宰相吕夷简主持大政;外有夏竦、韩琦、范仲淹主持西北战局,范仲淹又在延州连打了几场小胜仗,这一切都让仁宗皇帝觉得,是到了宋军大举反攻、覆灭元昊的时候了,大宋帝国必须取得最后胜利,以胜利为这场战争画上圆满句号。
宋仁宗康定元年八月,仁宗皇帝派翰林学士晁宗悫;入内都知王守忠带着他的手诏来到陕西,催促宋军对夏军展开反击,战争,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但可惜的是,现在宋军西北前线的将领,却在攻与守的选择上分成了两种尖锐对立意见。
主持泾原战区的韩琦坚决主攻。
韩琦认为:元昊用出其不意的手段攻我,我同样可以出其不意攻击夏军,夏军屡胜,现在警惕性肯定不高,是所谓的骄兵,如果宋军这时候突然发动攻击,元昊必败。
从战术上说,韩琦提出乘夏军被胜利陶醉、放松警惕之机发动突然袭击,这个建议是极具可行性的。此时西北战局的情况是,夏军虽小有败绩,但元昊对宋军战斗力还是持不屑一顾态度,所谓骄兵必败,宋军如果在这时候大举反击,从军事上说具有一定的突然性,那么,这场战争最后鹿死谁手将很难确定。更重要的是,自西北战争爆发,宋军始终处于被动防守,战争也始终在宋境内进行,大宋帝国承受了战争的巨大破坏。如果宋军主动进攻,可以把战争引向夏境,让西夏来付出战争破坏的代价,从而削弱西夏对战争的承受力。
然而,韩琦的意见却受到宋军前线最高指挥部多数将领的反对。他们认为天下太平已久,人们早已不知道仗该怎样打,现在战争突起,将士没有经过训练,怎么能去向敌军发起主动进攻?应当守好关塞,靠时间来拖跨敌人。
呵呵,典型的乌龟战术。
韩琦主动进攻的意见不被大多数人采纳。
就连韩琦全力保举、主持延州战区的范仲淹也持防守为上的态度。范仲淹认为,宋军切不可轻举妄动,当年太宗皇帝以久经沙场的大将、久经战阵的精兵,最终都没能收复银夏,何况今天承平日久,帝国既无沙场老将,也无经过战争的精兵,举兵深入敌境,一旦无法自拔,那连国家安危都可能将是个未知数。
宋军泾原、延州两个战区主将意见相悖。战争打了这么久,可以说大宋帝国到这时候,仍然是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战略布署。但无可否认,宋军放弃主动出击,也就等于放弃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只等着被动挨打。
就在帝国西北前线将领为攻与守争论不休的时候,西夏杰出的军事家元昊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开始为彻底打破宋军西北防线进行第二次战役布署。
元昊这次兵锋所指,是韩琦负责的泾原一路。
宋仁宗康定元年九月十四日,夏军主力突然离开延州西进攻打三川寨,宋镇戎军西路都巡检扬保吉战死。次日,担任泾原路都监刚刚一天的刘继宗等人分兵再战,同样以失利告终。此时,泾州驻泊都监王圭赶来增援的三千骑兵,从瓦亭寨至狮子堡,一路上陷入夏军重重包围,王圭身中三矢的情况下,依然率部奋力冲杀,敌军稍退,但宋军乾沟、乾河、赵福三堡失守。韩琦调知渭州郭志高率大军直趋三川,夏军得知宋军援兵大至,纵兵大掠三日而退。这一战,宋军虽然杀死夏军两员大将及大批夏军士兵,但自己也付出5000人战死的沉重代价。韩琦咽不下这口气,命环庆副都部署兼知庆州任福,率兵万余,夜行军70里突袭白豹城,夏军遭宋军突然袭击,溃败,宋军大胜,“焚其积聚而还。
三川寨之战,是宋军自三川口失利后,第一次和所向披糜的夏军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势均力敌的战斗,同时也是对宋、夏战争结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战斗——它让西夏杰出的军事家元昊从常胜的陶醉中清醒过来,认识到了宋军所蕴含的战斗力,从而在战略上更加重视这场关乎西夏帝国生死存亡的战争,并利用宋军战、守不定的傍徨,运用他丰富的军事经验,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兵者,诡道也”的含义,再一次以近乎完美的胜利,给了宋军以极其沉重的打击。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