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似乎仁宗皇帝担心自己议和的构想,说不定哪天会被前线某个好战浑兵小官给毁于一旦。于是,继南郊大礼明诏之后,庆历二年正月,仁宗皇帝再次下诏给西北前线:
近分陕西沿边为四路,各置经略安抚招讨等使。自今诸路分部署、钤辖以上,允许和都部署司同议军事,诸路分都监以下,并听都部署等节制,违者以军法论。
这是要让前线更多最有机会和夏军接触的中下级军官,都闻听到中央的指示,以免和夏军发生冲突。宋仁宗相信,韩琦、范仲淹、庞籍等前线将领,是能够领会自己招抚意图的,但再往下的军官可就不保险了,那么大的战区,那么多的兵,万一哪个小军官或士兵杀了一个夏兵、放了一支冷箭,鸡毛蒜皮一点小事,可能都会引发一场大战,把议和的希望泯灭。现在让这些中、下级军官都参议军事,朝廷议和的意图他们就会知晓,也就自然会约束手下士兵,少找麻烦。
韩琦、范仲淹的确理解了朝廷的招抚意图,仁宗皇帝应韩、范所请,各自给了他们枢密院和宣微院空白宣头100道,让二人用来招抚蕃部及奖赏有战功的军兵。
然而,仁宗皇帝已经把事情都做到这一步了,但西夏元昊那里却还是没有任何一点反应,这让仁宗皇帝担心元昊这小子,是不是没有领会自己的意图?于是,宋仁宗庆历二年二月,仁宗皇帝再次下诏,取消了韩琦、范仲淹等陕西四路沿边安抚招讨使称号,改之为观察使,以免陕西四帅“招讨”的职务刺激元昊。
宋仁宗在这个问题上真算是煞费了苦心,观察使的级别,比安抚、招讨使更高,同时又是军职,很合适宜,但却在称谓上消除了战争的意味,而且对四帅有晋级奖勉之意,但更重要的一点,却是剥夺了招讨使遇到紧急军情时,可以便宜行事的权力。
对于仁宗皇帝此种安排,秦州将佐私下议论纷纷,认为韩琦从文职给改成了军职,看着是升了一级,但可不是什么美迁。但朴忠报国的韩琦却没有多想,慨然接受观察使一职,并上表谢恩。
但仁宗皇帝这个安排,在范仲淹、庞籍、王沿那里却遭到婉拒。大宋王朝重文轻武,文职官吏因此倍受青睐,文官在人们心目中,其社会地位远比武职高的多。
范仲淹不想接受观察使一职,并为自己找了一个很得体的借口,上书仁宗说:观察使,朝班时还在待制之下,臣守边缰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今退而与王兴、朱观等武人为伍,恐怕这样会被贼给轻视。范仲淹三次上表,婉拒改观察使,仁宗皇帝最终只好收回成命。
范仲淹三人没有接受观察使的职务,这让已经接受此职、并已上表谢恩的韩琦很是被动。不管韩琦接受观察使一职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此举都已让他跟另外三人有了区别,成了出头椽子。
数千年中国历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似乎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定数,其各种错综、敏感、剪不断、理还乱的“人本”因素,构成了华夏民族传统的文化哲学和处世准则,而由此派生出的丑陋与污浊,曾经断送了华夏一代又一代精英志士,他们在这潭污泥浊水中挣扎、沉沦。但也惟其如此,一页漫长的华夏文明史才变得如此精彩、多姿。
范仲淹三人不接受观察使。韩琦不得不考虑这其间的微妙关系了。现在,这位年轻的帝国政治家、军事家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变的更加成熟、稳重,韩琦已经明白,忠君报国,不能单纯只靠一腔热血和无私的坦荡,更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韩琦为此再次上书仁宗,请求朝廷收回他已接受的职务。
似乎宋仁宗也感到,四路中惟有韩琦改观察使,将会使韩琦很难措置,于是仁宗皇帝特为下诏,让韩琦以现任经略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