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个消息也太奇葩了。
多年以后,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在找对象方面,把学历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定了一个硬指标。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倒是很理解她。
因为我知道她是学院里长大的,家也住在学院里。我想起了小时候那个同学和我说过的话,知道如果这个女孩找一个学历有欠缺的男朋友,这个女孩怎么样先不说,那个男朋友走在那个学院里,都抬不起头的。
这要怎么相处?
冯唐说,文学的写作有一条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金线。我想,不光是写作,任何地方都有一条看不见却能感觉得到的金线。
这两件发生在学院的奇闻算是彼此的证明,学院近水楼台先得月,对学习有高标准严要求,我采取理解的态度,不理解又能怎样?
入乡随俗,如果不想随俗,就不要入乡,这是唯一的办法。
在一个节目里听一个年轻的作家说到关于读书,她的阅读量肯定很大很大,远远超过了同龄人,超过了同行,甚至超过了很多老辈的同行,这从她的谈话,她的作品里,都可以清晰的感觉到。
她说,年纪很小就读了那么多书,那些书籍给她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她在后来的成长道路上,预知了很多歧途,让她比同龄人多一份定力,能够坚守本心,不被诱惑。
这是人生中的另一种考试,不在课堂上,没有指定的考试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甚至没有指导老师。
书摆在那里,看不看,是你自己的事。
书里的内容不会因拿到它的人不同而有所变化,能感悟多少,全在读书人自己。
我是不太适合看书的体质,小时候也按照老师拉的书单把书拿回来捧在手里认真的看,没多久就发现自己仿佛掉进书里了,那些几言几拍的,我看完之后,满脑子都是书里的情节画面,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我的想象力太过丰富,时常分不清是梦境还是书中的故事。
这严重干扰了我的生活,我于是在那段时间里再不敢继续读下去了,并且把已经读过的内容也想办法尽快忘记。
现在想,也许是读得还不够多,应该更多的阅读,读多了,就免疫了。
后来,是眼睛不太好,书看久了眼睛就难受得不行。
在读书这条路上也是多灾多难,脑子这个软件不灵,眼睛这个硬件也不灵,于是一放下就很多年。
现在有了电子书,我很欣喜,不为别的,就为它可以“听书”。
走在路上,躺在床上,手机一开,读书声响起,哎呀,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惬意的。
同事看见了,就问我,那个读书的语音是用电子合成的,完全没感情,怎么听得进去。
我说,听多了就习惯了,能听出感情的。
我其实是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不能长时间看,所以只能长时间听,对手机里传出来的没有感情的语音朗读,我也是只能忍着。
可是后来奇迹发生了,老套的说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觉得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另一句:
“老天饿不死瞎家雀”。
听得久了,我真的越过了朗读者的语调,能专注于书籍的内容。而且,我还自鸣得意的认为,在这种阅读语音中,都能让人听得上瘾的书,文笔一定是上上品。
我这样得瑟了没多久,就得瑟不下去了,我的耳朵一阵阵鸣响,偶尔还会疼,大约是耳朵也被我累坏了吧。
接下来,估计我得考虑学盲文了。
同学的孩子前一阵送出去留洋了,同学一百个不放心,一千个很惦记,总之,就是怕女儿照顾不好自己。
最近终于踏实了,朋友圈里发了许多孩子在那边亲手做的饭菜的照片。
她说,孩子总是说:
“妈,你放心,我在外面和在家里不一样。”
她一直不信,越说放心越不放心,现在终于相信了,也放心了。
人不逼迫一下自己,还真的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大的潜力。
我是不逼迫一下自己,还真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不禁折腾的身体。
我这位同学,属于努力逼迫一下自己,结果知道了孩子的潜力。
呵呵,这些算不算是人生中的另一种考试呢。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