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对任何事情
我们都深信不疑
相信乒乓球是飞机下的蛋
相信自己是被妈妈从垃圾箱里捡来的
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变成武林高手
相信牵牵手就会怀孕
相信世界上有不会死的圣斗士
和永远会安慰倒霉蛋的机器猫
我们曾经如此深信梦想
深信爱情
深信在这个世界上
总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1
想想这古人也真奇怪,两个男人认识没几分钟,如果情投意合就会找个荒山野岭撮土为香,义结金兰。口号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听上去特沧桑,但事实上最后真能一起赴死的却没有几对,曾经的海誓山盟也就是讲过就忘、过过场而已。
苏杨和张晓光同性同龄同阶级,父母均为Y市一所初级中学的老师,连家都在教工宿舍区同一个大院里,作为那个大院仅有的两名新生男丁,两人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别无选择地玩到了一块儿,一直玩到发育完全才正式分开,除了小时候为共同的邻居陈小红干过几仗、互相朝对方身体吐过口水外,前后十几年来两人一直情同手足。在他们8岁那年,苏杨和张晓光决定正式结拜为兄弟,起因是受了当时正在全国热播的《射雕英雄传》的影响。
那是一部能让所有男性的荷尔蒙以几何速率倍增的武侠电视连续剧,从6岁小孩到60岁老头无一幸免,每个人看完后都会产生臆想,觉得自己是武林高手,然后就想满世界找人打架。张晓光坚持说其实他就是郭靖,因为他也会降龙十八掌,于是苏杨只好是杨康。虽说杨康是个坏人且惨死破庙,但苏杨并不反感,因为他觉得杨康比较帅,还出身富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很硬,能言善辩又会哄女孩欢心,实在要比只会降龙十八掌的郭靖有前途得多。
有一集《射雕英雄传》里上演郭靖和杨康相见恨晚、义结金兰,这让苏杨和张晓光深受启发,于是决定效仿。只是他们并没有模仿古人一样撮土为香,因为他们有真正的香——四毛钱一盒的“野猪”牌蚊香。记忆里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傍晚,大院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冲凉后搬个小躺椅到院里乘凉,一边挥舞手中的大蒲扇驱除蚊蝇一边乱侃男女关系,等到十点钟时再集体收看《射雕英雄传》。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夜,在陈小红同志的见证下,苏杨和张晓光跪在“野猪”牌蚊香前互相磕了几个响头,接着又向证人陈小红磕了个响头,最后把刚刚从电视上学会的口号大喊了一遍,从而正式成为了兄弟。
苏杨年长张晓光三个月,所以是大哥,为了表示对大哥的尊敬,张晓光又毕恭毕敬地向大哥苏杨磕了个响头。苏杨在接受了小弟张晓光跪拜后有点儿小感动,认为从此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和兄弟一同享受,哪怕是自己最喜欢的女孩陈小红。由于深受武侠电视剧的荼毒,8岁的苏杨已能够流利背出“女人如衣裳,兄弟如手足”之类特哲学的话,苏杨很想把这个念头告诉张晓光,但最后还是忍住了什么都没说,没有说的原因是他知道张晓光也很喜欢陈小红,事实上漂亮的陈小红差不多是他们那几个大院里所有男孩暗恋的对象,这帮还没开始发育的小孩别的东西没学会,拈花惹草的本领倒是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不少,不但早就对女性生殖系统了如指掌,甚至明白大人告诉他们“你是从你妈夹肢窝里爬出来”的说法只是一个非常可笑的谎言。
那个夏夜,在和苏杨八拜之交后,张晓光很激动,不但现场热泪盈眶还当即回家把他爸刚从上海买来的变形金刚送给大哥苏杨,并警告苏杨如果不要的话就用降龙十八掌打他,没办法,苏杨只好勉为其难地收下变形金刚,同时将白天在路上拾到的两只劣质玻璃球当成礼品回赠给张晓光。
彼时,Y市上空的星星在广袤云层间灼灼发光,暧昧的气息将那个县城的子民尽情包围。80年代确实已是一个遥远的世界,所有欢歌笑语只能在记忆中悄悄弥漫。那时,没人关心国家大事,没人在乎市场经济,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可以先搁到一边,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可以暂时忘记,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沉浸在电视剧中,为了一个叫郭靖的傻瓜和一个叫黄蓉的女人之间的爱情感慨不已,那份爱情成了所有人最真的梦,伴随着灼灼星光在各自生命中静静流动、缓缓暗涌。
成为兄弟后苏杨和张晓光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合伙打架。张晓光属于那种提前发育的孩子,10岁就开始变声,12岁出头就频繁遗精,个子比同龄人足足高出一头,加上长相凶残,远看像萨达姆,近看像拉登,一般小孩和他格斗前早就不寒而栗。而苏杨人虽然话少但脑子却异常活络,又不知从哪里学会了N多无赖手段,打人专攻下三路,不是用手抓就是用牙咬,外加吐唾沫到对方脸上,反正女人用的那套他全会,非常不要脸。因此两人联手打遍全年级难逢敌手,并很快占山为王,成立了一个司令部,其组织完全模仿当时热播的《加里森敢死队》。大哥苏杨任总司令,小弟张晓光是副司令,陈小红是秘书,他们的手下是几个同样热爱战争的孩子。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好战分子成天和其他单位的小孩打架,抢他们的油条吃,并把手上的油擦在头发上说那会有助于头发生长。
就这样,在缓慢的成长中他们保持着高昂的革命热情,并在连年争斗中建立起越发深厚的兄弟情谊。只可惜好景不长,在经过狂躁的青春期后,苏杨和张晓光终于来到19岁,基本发育完毕长大成人。19岁是一个分水岭,漫长的人生注定在那年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从此命运向左向右,不复交合。
19岁那年苏杨考上了上海F大,成了一名无比光荣的大学生,张晓光职校毕业后留家待业,在社会游荡了大半年,最后成了一名化工厂工人,每天站在巨大的发酵池边监测溶液酸碱度。此后几年内两人渐渐疏远,直到最后成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关于成长,我们总显得那样无能为力,所以很多感慨,其实只是多余。
2
苏杨老爹苏家福教历史,大概是看透了上下几千年的人心不古,再加上“文革”期间着实受了不少亲朋好友的诬陷毒害,一颗苍白的心早就对生活很是绝望。要不是看重当老师每个月工资不薄,人前人后还算有尊严,此君早就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了。
说到“文革”,苏家福非常郁闷,因为苏杨爷爷是地主,家有良田百亩,老婆数位,儿子十几个,日子过得很是荒淫无度,只可惜幸福了他一个却苦了后来人,作为直接受害者的苏家福打小就在“地主阶级狗崽子”的阴影下度过其漫长的青春期,几年内都没异性愿意和他说话,长期的性压抑导致他后来只要看到女孩就激动,一和女孩说话就浑身颤抖、口吐白沫,跟得了打摆子一样无法自拔。如此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苏家福却因为成分不好,尽管自诩才华横溢,却也没有哪个良家妇女看得上他,三十好几还是光棍一条。直到70年代末,苏家福好说歹说才骗到苏杨他妈,光荣告别了处男身份,而等有了苏杨已近不惑之年,看着鲜活乱跳随地拉屎撒尿的苏杨,顿有隔世为人的感觉。
“文革”后苏家福的内心绝对阴暗潮湿,几近变态。苏杨打从来到人世那天起就被迫接受苏家福自创的“人生险恶论”的启蒙教育,老爷子铆足一口恶气想把他这几十年来受尽的苦海深仇倾诉给宝贝儿子,免得他今后重蹈覆辙。苏杨明白的第一个人生道理就是“世态炎凉,人心叵测”。所以他打小就养成了沉默寡言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心头看得明白但嘴上就是不说,顶多是对你微微笑,露出残缺不全的大门牙,看上去特善良特虔诚,让你觉得这个小孩太阴险,年纪小小就满肚子坏水,值得怀疑。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苏杨的沉默慢慢升了级,变成了沉闷,连原先脸上流露的善良微笑也不见了,只剩下空洞的眼神绵软无力地看着你,间或散发出哀怨的色彩,仿佛你霸占了他的女人抢了他的财产。知道的人说这叫深沉,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白痴呢。
再后来,大概连上帝都看不下去了,老天为了弥补苏杨口头表达能力的欠缺于是赋予苏杨手头表达的欲望——高中阶段沉默寡言的苏杨突然疯狂迷恋上文学,并把全部精力投入此道,苏杨坚持每天写诗写词写小说,甚至写童话写科幻故事,反正你知道的文学体裁他都敢写,十年前你见得最多的情景就是那个叫苏杨的高中生可以半年不说一句话却在一小时内写出十首所谓的诗歌然后自己还看得陶醉万分,让本来就觉得他怪异的人彻底晕倒。
总之,苏杨就这么沉默寡言地生活着,成长着,度过了悠长缠绵的青春期,度过了辗转反侧的泱泱四季,不管别人如何流言飞语,他依然恪守自己的梦想活得颇为悠然自得。直到多年后苏杨长大成人,回头打量自己的成长轨迹还坚持认为从小培养起来的这种气质很是不错,值得发扬光大。
很久很久之前,文学爱好者苏杨听过一个貌似哲人的浑蛋说过一句貌似哲理的废话,他说:“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生活则是一个未知数,生命中的一切都充满虚无。”听到这话时苏杨正值青春期最狂热的阶段,浑身每个细胞都长得很叛逆,所以苏杨觉得这个哲人其实是在放屁,如果说这也叫哲理那么世界上的哲理也未免太多了。在苏杨眼中看来,与其把世界比喻成问号还不如比喻成他胯下的那坨粪便来得生动活泼,想这个问题时苏杨正在如厕,苏杨肠胃消化功能一直很好从不便秘,每次汹涌而下的粪便都可给他带来充分的成就感,排泄已经成为他享受生活的一项明媚的活动。但那天当苏杨低头看了眼胯下那坨黄黄粪便又抬头看了眼窗外夕阳时,看到夕阳如血在天际渐渐缥缈,几只落单的飞鸟在空中声嘶力竭,它们振动翅膀留下很多寂寞,苏杨顿时觉得心很难受很压抑,就在那一刻苏杨突然想写首诗表达点儿什么,但他在拉屎所以没法写,其实就算不在拉屎他或许也不会写,因为苏杨突然觉得内心麻木,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仿佛濒临死亡的老头回光返照后的黯然。
苏杨蹲在厕所里如此感慨了会儿,继而开始一种形而上的思考,苏杨想诗歌的力量其实缥缈无力,活着的状态是可怜加可悲,幸福总是遥不可及,思考人生简直愚蠢,这个世界无论是问号还是大便都与自己无关,那究竟什么才与自己有关?是考上大学还是玩女人?是写诗还是赚钞票?任凭苏杨再聪慧过人也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僵蹲在那儿,好想放声大哭一场。
当然苏杨肯定不会哭,因为他如果在拉屎时放声大哭极有可能被身边正埋头如厕的猛男们当成怪物扔到粪池里去。所以他一如既往地选择沉默作为宣泄方式,只是出恭完毕后泪流满面,像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
苏杨很清晰地记得那年他16岁,高一。
3
苏杨就读的高中是Y市唯一一所省重点中学。张晓光因中考五门加起来只考了101分只能自费读了所三流职校。而陈小红则考到另一城市的一所旅游中专。三个打小玩到大的浑蛋正式分开,并且注定这辈子都回不到曾经快乐的过去。
陈小红离开Y市后就杳无音信,星期天也从不回来,苏杨不知道陈小红有没有和张晓光联系过,反正没和他联系过,作为两人共同的爱恋对象,“陈小红”这个名词几乎成了他们的话题禁区,两人表面都特无所谓心中却在乎得要命,都怕知道对方和陈小红有什么非常关系,弄不好就会嫉妒得疯掉。
刚上高中时苏杨和张晓光依然时常混在一起,只是不再打架,苏杨认真写诗,专心做梦,张晓光则一心一意做流氓,成天敲诈小学生的买糖钱。两人都活得颇为得意,生活也充满生机盎然的色彩。那一年苏杨和张晓光的脸上都布满了生机勃勃的青春痘,这些坚强的小生命就是他们疯狂成长的物证,它们坚强、茂密,充满活力并且不可一世。
那个时候在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正发生着一些惊天动地的变化,90年代过去了一半,人们开始躁动不安,市场经济成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