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div class="kongwei"></div><div class="ad250left"><script>ads_yuedu_txt();</script></div> 年年交租子,交的都是实物粮食,可崇祯九年,几乎一大半两淮大地,交上去的都是银子了,毕竟小命要紧,没有几个里长粮长敢守着死规矩,地主也没规定非得交粮食吗!
每年的粮食几乎都是徽商去收,这一年,江淮的粮食却几乎全都被晋商卷走了,等到扬州的徽商们醒过神来时候,偌大的两淮,就剩下些谷壳给他们了,这些粮食也不是按照往年顺着长江向下,进入长江中下游星罗棋布的市镇,而是逆流到了安庆,在这儿转马车,沿着乞活军在大别山中修的干线直奔河~南新县,从那儿进入了北方市场。
这里头有几样起了关键因素,首先就是宋青书这总兵,河~南沿线为了防贼,是不允许粮食进入的,可宋青书是官军,就属于看着的,他这一监守自盗,加上晋商们的发力,足足有四五百万担的粮食进入了北方市场。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票号!
徽商收粮食故意拖延,压低粮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确也需要时间筹措资金,毕竟扬州商人有钱,钱却是在生意里滚着,抽出来需要时间,一兜子人民币尚且死沉死沉的,更别说贵金属的银子了。
可晋商票号里却有钱,因为宋青书咬死了贷款必须要抵押,票号库里的银子可积存了不少没贷出去,银行可不止靠放贷赚钱,他们也做投资的,这比银子正好投资在了两淮粮食市场,一来一起,收获的利润至少不下二三百万,甚至可能更多。
这些往年都是徽商的菜,晋商仅仅能闻个味,今年,轮到徽商渣都没捡到了。
不过银子不是那么好赚的,蛋糕又被宋青书吃掉一块,扬州的大商们可真叫发了疯,弹劾宋青书囤积居奇的奏折几乎摆满了半个内阁,然而有弹劾的,就有挺宋青书的,北方的御史亦是仿佛纸不要钱一般拼命的上书,去弹劾南方那帮家伙,而且这一次,朝中一个很有力的大佬帮宋青书说话了。
兵部尚书杨嗣昌!
虽然对宋青书打着他名号招摇撞骗,还把他手稿给偷了恨得牙根直痒痒,可政治就是这么一回事,北方有粮,明年杨嗣昌要展开的军事计划无疑如虎添翼,而且二十万两屯垦银,二十万担各色屯垦粮,九月份也随着漕运的大船运往京师,这些钱粮将成为主要的军粮,所以杨嗣昌不少地方还得倚仗着宋青书。
而且得到宋青书囤积居奇的消息,崇祯皇帝更是一笑置之,贪财,好色,胸无大志,还得罪了南方士林,这样人不好控制,还什么样的人好控制,让人放心?
崇祯九年这粮食事件影响还不止于此,这一年,运到江南的粮食减少了,江南的粮价顿时上升了一大截,的确江南百姓跟着倒霉了,同样跟着倒霉的,还有不少江南的大世家。
城镇化发展,不少地方做不到自给自足,粮食必须要购买,说来好笑,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因为他们把新大陆的财富全花在奢侈品上,转移到了英法等国家,给他们完成了资本积累,西,葡是花钱大手大脚没成事,大明反倒是因为太抠了,没完成资产积累,一直到后世,中国人的消费观念都和国外大相径庭,中国人好存钱,外国人连明天的钱都恨不得花了。
分享了新大陆的财富,很大一部分银子却是被世家大族埋起来了,囤积在银窖中,并没有到市面上流通,所以美洲输入的银两一减少,原本发展庞大的江南丝织业立马就萎靡了,银子有,国内却没有足够的内需来满足,一旦出口不利,自然就饿死了。
很悲惨,这些外国人巴巴运进来的银两,历史上又在鸦片战争等一系列战争悲惨的条约中被外国人拿回去了,尤其是甲午战争的赔款,居然极大刺激了日本的发展,老祖先埋起来的银子反倒养了这个喂不饱的仇敌。
不过从这次江南粮食事件开始,这部分存银开始被宋青书一点点掏出来了,毕竟地方上世家人口绝对不少,为了买粮食,只能把银子纷纷掏出来。
而且这次事件的教训,给一贯懒散,靠着官商特权缺乏经营意识的徽商们也是敲响了一记警钟,他们同样把埋起来的银子挖了出来,开始投入到市场中,至少九月份粮食惨败,崇祯九年十一月份,徽商的第一家票号也开业了。
“哼哼,泰日天票号,他怎么就不叫王老吉呢?”
楼上,拿着手下抄写来的情报,宋青书是颇为懒洋洋的嘀咕着,听的旁边的大掌柜的渠伯涛却是老橘子脸一抽搐,悲催的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