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个寂寞、孤独的日子喜欢上张爱玲和张爱玲的文字的,距今已经十来年了。在她的生命历程和文字功夫上,我心中有种叫共鸣的情绪在一天天滋生!那一年,正好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玑逝世,她走的那天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今天,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时,也是中秋,但距张爱玲的辞世已有十二个年头。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她的文字是独特的,能让人过目不忘。在她的早期散文天才梦里她说道:“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是贵族的,也是世俗的。
张爱玲是满清后期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的后人,她出生权贵。她的前夫胡兰成曾这样谈论过她:“和她相处,总觉得她是贵族。其实她是清苦到自己上街买小菜。然而站在她跟前,就是最豪华的人也会感受威胁,看出自己的寒伧,不过是暴发户。这决不是因为她有着传统的贵族的血液,却是她的放恣的才华与爱悦自己,作成她的这种贵族气氛的。”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入世近俗的态度,她执着于饮食男女、吃穿用度、身边琐事等等人生之常的内容令读者油然而生反朴归真的亲切感。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她的作品散发着独特的芳香。她的小说金锁记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族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卒于洛杉玑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上水面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为张爱玲孤独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苍凉与无尽叹息化成玻璃灵柩,守护着她过去的灿烂。隔着空间和时间的玻璃墙望回去,越光辉的成就也越凄凉。
张爱玲是狐假虎威中的虎,藕断丝连中的藕,炼石补天中的石,群蚁附膻中的膻,闻鸡起舞中的鸡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奇女子。从前没有张爱玲,以后也不会有张爱玲,张爱玲是此世间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