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2006年5月19日下午,晴空朗朗,万里无云。我应邀到永川竹海参加一个笔会。这里因张艺谋拍摄十面埋伏而闻名于世。
我们乘坐的中巴车翻过一座又一座茶山,于17时左右驶入了竹海。
岭岭葱茏,山山竞翠,厚厚的浓荫宛若道道绿色帷屏。这是永川竹海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见过泰岱之雄、华岳之险、峨眉之秀、黄山之绝、青城之幽、三峡之奇而这竹海之绿,我是首次领略。这个绿呀,极富个性魅力,层峦叠翠,满目皆绿,绿得令人赏心悦目!
我那颗干涸的心立即洇出一片绿意。
在五月的阳光酣畅淋漓的笼罩下,绿色的生命在这里顽强地张扬着,张扬着青春的骚动,张扬着强盛的欲念。视野所到之处,都是大片大片诱人的绿。这绿啊,是清新翠绿,颜色有深有浅,万绿丛中一层层地深或一层层地浅,深的葱葱郁郁,油绿欲滴;浅的淡淡雅雅,朴素妩媚。这绿随着起伏多变的地势,漫无边际地缓铺开来,构成一幅多层次、立体感特强的绿色世界,好一派绿的气势!
从车两边闪过的般般竹海美景,有的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更多的却是在我的想象之外。我想,无论谁身临其境,都会目眩神摇,惊叹大自然的天工开物、鬼斧神工。
乍起的山风,一波一波地,搔痒了竹海,于是逗出了竹海笑的涟漪。我顿时感悟,竹海为什么称之为“海”了,这就是“海”的神韵啊!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已辞世的岭南画派艺术大师关山月的那幅竹韵来,那画的就是竹海随风起伏的壮观,跟眼前的景物没有两样啊!哦,我们此刻是“身在画中游”了。
下车后,与文友们一起开始攀登薄刀岭。大家一边摄影留念,一边嬉笑着拾级而上,一步步地,步入竹海深处。置身其间,与在车上感受到的竹海又不相同,自是别一番趣味在心头。我首先感到的是“翠竹上青霄”的伟岸,有一种威慑之美摇撼心灵,不禁肃然起敬。随之又有一种不知寄身何处、悠然意远之感。此时有人提议:每人写一篇游记。我立即想到,竹海的绿,确实是铺垫文章的最好底色,五月的竹林更是绿得鲜活、秀媚、诗意盎然。竹叶原本就绿得醉人,此刻在夕阳的照射下,那青青翠色更逼进到人的心房里。清新、清丽、清静,称得上是“三清化境”却又不是一个“清”字所能了得。和着风声林籁与大自然在同一旋律里脉动,脱却了种种俗嚣物欲,顿有潇洒出尘之感。宛如裸体的婴儿投入母亲的怀抱,充分体验到了心魂的欢愉与自在。这也许正是庄子所营求的“乘美以游心”的消魂境界。
此时我腰间的手机“嘀嘀”地响了两声,这是收到短信的提示。我打开一看,原来是美术界的一位朋友发来的,他曾两次来竹海写生,当天上午恰好与我通过电话,故知道此刻我正与文友们在一起游竹海。短信写道:“作协会员游竹海,竹海风光更生彩;万竹叠翠绿欲醉,诗情画意添文采”
(二)
当夜,我们下榻于霜竹山庄,我与诗人也夫同居一室。
入夜渐深,我仰卧床上,无一丝睡意。听室外山风与竹海的情话,竟是如此肆无忌惮,张狂得实在有些过分。受其感染,我思绪也毫无遮挡地“意识流”起来
我喜欢竹,年幼时在故乡就十分迷恋村前宅后的各种竹林,常常四仰八叉地躺在竹荫中小憩,或听风吹竹叶幽响不绝,或看眼前天光绿影斑驳,或读天上想什么像什么的云絮,让童贞的心灵随白云悠悠。
自参加工作离开故乡后,和竹子相处的机会就没有了。但爱读一些古人的咏竹诗篇,其中有些诗句多年来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竹以儒雅之风,走进中国山水,历来为文人墨客所乐意渲染。此时此景,最先涌上我脑际的是李贺咏竹诗中的佳句:“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因为“风吹千亩迎风啸”正是描写此刻的竹海之状啊!
唐诗宋词中,写到竹子的诗不计其数。刘禹锡的庭竹生动地写道:“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李商隐在咏竹笋时,构思极奇妙:“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但读来最亲切者,莫如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中两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竹子成了诗人亲切的朋友,永远忠诚地站立在那里以清凉的绿荫迎候他的归来。
南朝刘孝先的咏竹,是我读到的最早以竹为题的诗:“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很明显,这是诗人以竹自比,感叹怀才不遇,最后那两句,很有想象力。
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我自幼会背诵,但那时吟哦是无法体会得出它的韵味的,当时我家贫如洗,面有菜色,饥饿疲惫,既没有明月相照,也没有古琴可弹,哪来的那份闲适和风雅?
倒是李商隐的湘竹词有些共鸣:“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写诗需要灵感和情绪,读诗其实也一样,不同的心情和处境,读相同的诗,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苏东坡的爱竹,也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年轻时,苏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他中年写竹,心情渐趋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而到老年写竹,则“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的人生轨迹。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
清代的郑板桥也十分酷爱竹“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就是他的性格。他一生写了无数咏竹诗,最有名的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而诗圣杜甫的名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