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难得的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是白居易观刈麦诗中的开篇两句。诗人接下来在诗中十分生动地描写了农民收割麦子的火热劳动场面。白居易毕竟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现实主义诗人,在这种丰收繁忙的场景中,他不但能够体察到农民的劳苦之情,同时还能够看到另一种凄苦情景:一个抱着幼童的穷妇人,提着破烂的篮子,正在捡拾散落于田间的零星麦穗,原来她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居易时为县尉,在夏收的大忙季节能深入田间地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他还能反躬自问:“今我何功德?曾不韦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面对那些辛勤劳作挥汗如雨的农民和衣食无着的贫困妇幼,再瞧瞧自己身上的乌纱紫袍,感到深深不安,于是发自内心地吟出了“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诗句。

    在白居易看来,自己功德不高,而俸禄不薄,还岁有馀粮,因而心感内疚,发出了“私自愧”的心声。白居易在入选翰学士当左拾遗时,就曾写道:“月惭谏纸两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原来他早年身在朝廷时就已经感到惭愧了。当然,白居易的“愧”也有着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他的思想基础主要还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但是,白居易一生尽管宦海浮沉历尽沧桑,他却始终关心民间疾苦,而且又有自知之明,这对于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里的官吏来说,算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好官了,实属不可多得。所以白居易的“愧”是很难得的。

    历史在悠悠岁月中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时光已流逝了一千多年。尽管如此,白居易那种“愧”的思想却并没有失去光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其积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今的“人民公仆”们,假如能够常常问自己一声“今我何功德”假如能够常常在心里装着一个“愧”字,假如能够常常关心一下老百姓的疾苦,我想就不会产生这样多腐败分子了。据报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四千余名腐败官员逃往国外,带走了大约五百多亿美元的资金。这五百多亿美元都是人民的血汗钱啊!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就只有自己的利益;在他们心中,想到的就是如何捞够钱财。他们那贪得无厌的私欲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们哪里还会看到老百姓的疾苦?哪里还会想到为老百姓谋幸福?他们又何曾“愧”过啊?!哪怕就是有一点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也不会如此啊!他们早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得一干二净了!最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他们中有的人,居然连救灾款、扶贫款、移民款等济急之款也敢毫不犹豫地大把大把地捞入自己的私囊中,心肠真是黑得不能再黑了!这跟旧社会的贪官污吏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这样的“人民公仆”既祸国,又殃民,老百姓恨之入骨,还要他干啥?!

    愿今天还在位的“人民公仆”们,能像白居易那样,常问一声“今我何功德”常用“愧”来警惕一下自己,这样对国对己都大有益处。倘能树立起“无功就是过”的思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能受到人民群众拥戴,任何时候都不会“败走麦城”了。特别是那些已当权多年至今尚无建树的“人民公仆”更应该赶快好好地来“愧”一番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