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第一篇作文九十多分,非常优秀;而第二篇马马虎虎,刚及格!我们在拙作语文教师的素质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个别老师提出尖锐的批判。看到这两篇考生作文的得分更让我绝望。(骂娘没有用)在此,愚很乐意把本人批改作文的一点粗见与个别同行探讨。
首先,从整体判断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也就是看离题或偏题没有。显而易见,第一篇作文是不符合题意的。题目是“这件事我做对了”然而,这篇作文写了两件事:我请同学到家里吃饭;我和同学一起拾金不昧。对这篇作文,本人也实在不想在这里多费口舌了。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也用不着费多大劲,只要通读,浏览一遍就很轻松的得出结论:该作文不符合题意!相反,第二篇作文自始至终在写捡到手机归还失主“这件事”并说明“我做对了”完全符合命题要求。对离题(偏题)的作文,一般不能打60分以上。如今居然超出90分,匪夷所思!莫名惊诧!
其次,看作文内容。我突然想起一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不可否认,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恰恰因为这个道理妇孺皆知,你要写到作文里就难免内容陈旧,说不好听点,你在作文里写的这件事多半是杜撰的。当然,也不是不能写这方面的内容,前提是要有所创新。比如第二篇作文写捡别人手机的这件事其实本质上与“拾金不昧”没什么两样。但是,捡手机与捡钱多少又有些差异。特别是该文考生能够具体地把发现手机、为是否按接听健而犹豫、与失主交涉、受到失主和家人表扬等整个过程叙述出来,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他写的这件事是真实的。另外,尽管手机相当普及,但毕竟还算个“高科技”的新事物,(至少比人民币要新)因此,该作文的内容还是可以认为有新意的。不管怎么说,在内容方面,后者比前者好的多。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再次,看作文的语言。第一篇作文里面有诸多生僻难懂的方言土语,我估计外省的朋友读下去都会很困难。如:“没得回家”、“叫了声我的父母”、“我以为是别人没要的”这还是次要的。更要命的是,这篇作文基本上找不到一个完整、通顺、容易理解的句子。很多词语使用不恰当,明显看出其语言功底亟待提高;有的词语却多次重复使用,(如“于是”反反复复出现)显然语言积累有限;口水话连篇,没有一点文采可言。第二篇作文不敢说语言多么优美,但是,作为一个初中学生能写到这样的水平,毫无疑问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大家看,该作文第一段就很有文学色彩:“人生之路有得有失,有对有错第二段开头:“我一个人在幽静的小街上徘徊”语言简洁、朴实,流畅、自然。作为一篇考场作文,第二篇里面的句子也存在一些不那么恰当的地方,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作文的整体来看,瑕不掩瑜。特别拿两篇作文相比较来看,第二篇的遣词造句远远好于第一篇。
再再次,看作文的结构。第一篇作文1/3的篇幅写了一件与题目无关紧要的事(请同学吃饭),中间一大段文字在写两个人(我和同学)拾金不昧,结尾几句写受到表扬。这明显是个别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师教育学生考试写作文的“高招”——“三段作文”的样板!其实,你真要写“三段作文”也未尝不可。问题是你的第一段偏题,第二段没有新意,第三段更“目不忍睹”太恶心了!都中学生了,不要那么弱智了!更不要自欺欺人啊!——第二篇作文的结构虽然谈不上“巧妙”但是,开头结尾是简捷明了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文中间的事件叙述非常具体,而且条理清晰(题目明文规定的要求啊)。作为一个初中学生,在期末考试写出这样的一篇作文,真的不能太过挑剔了,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阅卷老师,您老人家怎么只给26分(刚过及格线)呢?!
当然,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构思、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书写和卷面等都是应予考量的内容。不过,现实的考场作文批改很难做到按评分标准逐一对号入座。其实,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道理很简单,一个厨师在炒菜时并没有拿秤称过需几两几克盐巴,他不过是根据菜的多少,随意抓一把盐放进菜里即可。我们吃菜也没有拿什么仪器测量,吃进嘴里马上能够感觉到味道如何。这样比喻也许不那么恰当,但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也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