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以色侍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将濮水河打漏,直接引水灌城池。

    卫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不以为然,晋侯怎么可能把土地借给齐侯?晋国和齐国两国虽不说是不共戴天,但是摆明是劲敌,不可能和平相处,更别说借土地了。

    但是事情并非这样,因为还有邢侯“从中作梗”,齐国给了一个借土地的高价钱,邢侯又有面子,齐国还答应了以后帮助晋国抵御狄人和戎人的进攻,这些条件都太有力了。

    晋侯便真的一口答应下来,不过土地租的很短,只有十年租用期,期限一到便收回来。

    十年?

    太够用了,毕竟只是吓唬一下卫国而已,如今召开盟会的当口,怎么可能真的淹了卫国惹人口舌呢。

    卫侯听说这个事情,吓得已经慌了手脚,卫侯的母亲宣姜亲自请命,去晋国做使臣,游说晋侯,自然是想使出浑身解数,用美人计迷惑晋侯了。

    宣姜的确漂亮,虽然年纪大了,但是风韵犹存,又懂得讨好风流,和晋侯几日翻云覆雨之后,晋侯这才说,卫国人来晚了,因为齐国的工兵已经到了晋国边邑,正在挖水渠呢!

    卫国这一来,是陪了夫人又折兵,险些被晋侯给气死,如今的晋侯还是春秋第二大霸主晋文公的曾祖父,太爷爷级别,宣姜使出浑身解数伺候老大爷,结果得到这么一个结果,简直就是被人耍了。

    这样一来,卫国是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他们想要阻挠挖渠,但是那地盘是晋国的,若是在晋国头上动土,肯定又要和晋国为敌。

    晋国虽然内乱了几十年,但是因为国土庞大,势力犹存,卫国根本不可能同时面对晋国和齐国两大强国,尤其邢国还虎视眈眈的在一边猫着,等着吃瓜捞。

    卫国气的险些吐血,一病不起,最终没有任何办法,只得向齐侯服软认输。

    这日吴纠在小寝宫,闲的无事,齐侯在一边批看军报,就看到公孙隰朋大步走进来,说:“君上。”

    齐侯笑了一声,说:“何事?让孤猜猜嗯,卫侯那老狐狸,终于低头认错了?”

    公孙隰朋脸上也有喜色,说:“正是,恭喜君上,卫侯已经将庶民元就法,并且请求与齐侯会盟和谈。”

    齐侯冷冷一笑,说:“和谈?会盟?哼,孤这些日子,忙得紧,给卫侯一个消息,就说孤这些日子没空。”

    吴纠见齐侯那叫一个得瑟啊,不由觉得想笑,很快公孙隰朋就离开了,齐侯转头看向吴纠,说:“这次都是二哥的功劳,若没有二哥,可教孤怎生是好?”

    吴纠的笑容就僵住了,他险些忘了,齐侯这些日子使尽浑身解数撩自己,动不动就说肉麻的话,吴纠险些已经免疫了这些肉麻的言论,还有奇奇怪怪的言论。

    吴纠只是干笑说:“君上严重了,为君上分忧,为齐国分忧,乃是纠的分内之事。”

    齐侯笑着说:“说得好,若旁人也能像二哥这么通透,便好了。”

    齐侯说着,突然笑着说:“不不,也不好,二哥这般通透讨喜的人,孤有一个便够了,是么?”

    吴纠眼皮狂跳,只能干笑,说:“君上谬赞了。”

    齐侯说:“明日一早,二哥也请上路寝朝议,咱们商讨一下对待卫国的策略。”

    吴纠说:“是,纠领命。”

    吴纠基本不去上朝,因为他是公子,虽是贵族,但是没有具体职位,是个悠闲的人。

    上朝可是个辛苦的事儿,幸亏并不是每日都要上朝,天还没亮便要起身了,尤其现在还是春天,天亮的有些晚,吴纠还没睡醒,便听到有人在自己耳边轻声说:“二哥,二哥?你这小懒猫,快起身了。”

    好烦

    好腻歪

    好肉麻

    吴纠以为自己要免疫了,但是仍然无法免疫,他把脸埋进被子里,装作没听见,却听到“呵呵”一声低笑,随即耳朵尖儿一热,吓了吴纠一跳,齐侯竟然咬住了他的耳朵尖,轻轻一舔!

    吓得吴纠猛地就坐起来了,“咚!”一声,齐侯没防备,不知他那么大反应,一下撞到了下巴壳子,顿时撞得那叫一个酸。

    吴纠捂着自己的脑袋,齐侯捂着自己下巴,齐侯看到吴纠脸色涨红的样子,瞬间觉得不疼了,还笑了起来,说:“二哥,该起身了。”

    吴纠脑袋磕的直疼,趁着齐侯转身穿衣裳的动作,赶紧揪着被子蹭了蹭自己的耳朵。

    齐侯对着铜镜,将吴纠那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笑了一声。

    外面天色还没亮,吴纠起床气很大,血糖也低,几乎是闭着眼吃了早膳,然后随同齐侯一起上朝去了。

    今日是朝议,文武百官全都来了,早早列队站好,等着一会儿入席坐下。

    就听到寺人通报的声音,随着“君上到”三个字一落,群臣就看到齐侯从内殿走了出来,随即后面还有一个人,竟然是公子纠。

    吴纠走进大殿,发现众人的目光“唰!”的一下全都盯了过来,赶紧低下头装作没看见,恭敬的走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站在公子无亏前面。

    众臣都列好,给齐侯问礼,齐侯今日心情不错,毕竟卫国已经认错了,于是让众人全都入席,便开始朝议了。

    齐侯笑着说:“昨日晚些,孤得到了消息,卫国终于把大逆不道的逆贼元斩首示众。”

    吴纠静静的听着,回想着自己上辈子的事情,感觉这些所谓的亲情,越往高了走,就越是不胜寒意,儿子想要爹死,爹想要儿子的命,虽说公子元是咎由自取,死有余辜,但是这么一听起来,又牵引了吴纠心中的那份悲凉。

    为了几个钱和一些职位,吴纠能被亲生父亲安乐死,更别说为了侯位和天下了,齐侯说起公子元,没有半分感情,毅然的决绝。

    他出了一会儿神,就见一旁的公子无亏突然碰了碰他的手臂,将吴纠一下从出神中猛地拽了出来。

    就听到齐侯说:“如今卫国服软,想要求和会盟,众卿说说看,孤派谁去会盟最为合适?”

    在座的大臣们立刻窃窃私语起来,因为这个事儿,之前齐侯震怒非常,不顾鲁国这个虎狼之国,就想要出兵攻打卫国,足见齐侯把这件事儿看得多重。

    如今出现了一个现成的瓜捞,若是有人能把这个和谈拿下来,肯定会受到齐侯的褒奖和青睐,总体来说,这是个美差,很多人都想打破脑袋抢这个美差。

    公子无亏看了看左右,虽然大家都想要这个美差,但是全不敢做出头鸟,怕第一个说出口太不矜持,也会被旁人打压。

    没人说话,吴纠则不想揪这个头,他前几次又跑莒国又跑鲁国又跑洛师的,知道出差是个累人的活计,所以根本不觉得是美差。

    而且齐侯日前心中已经有了底儿,他留着审友,便是因为审友灵牙利齿,可以去谈判,齐侯心中早就定好了人选,只不过是假民主一番,旁人还当了真。

    公子无亏见无人说话,刚想要拱手应承下来,这个时候站在后面的审友就笑着踏前一步,拱手说:“小人愿意请命,替君上分忧,前往卫国,与卫侯和谈盟约。小人定当扬我国威,鞠躬尽瘁的为我国讨得最优的和谈条件。”

    审友说的头头是道儿的,一脸谄媚的表情,吴纠侧眼看着他,突然觉得很不爽,审友的确有才华,说话头头是道儿,那叫一个动听中听,恐怕没有一个君王舍得杀他,因为杀了他,就没有这样巧舌生花的人这么恭维自己了。

    可惜了,吴纠并非是做帝王的料子,看着审友那谄媚的样子,想起日前审友为了军功难为公孙隰朋王子成父曹刿那模样,挑了挑眉,一条计策突然冒了出来。

    齐侯刚要认可审友,毕竟出使卫国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齐侯本觉得吴纠最合适这个事情,但是一来,齐侯是恐怕卫国人又出尔反尔,使臣会有危险,二来,也是因为马上要动身去北杏会盟,齐侯想要把吴纠带在身边去会盟,若是吴纠去了卫国,那便不能去会盟了。

    这样一来,齐侯便把主意打在了审友身上,齐侯知道他有才华,但他的才华不用在正道儿上,让他去北杏会盟绝对误事儿,便让他去卫国走一遭也罢。

    齐侯方要应承下来,结果就看到吴纠突然长身而起,拱手慢慢走过来,今日吴纠不同往日,因着要上朝,所以吴纠不只是戴着玉冠,上面还戴着一顶官帽,官帽两侧玉充耳轻轻摇动着,衬托着吴纠,浑身透露出一种文人气质,优雅高贵,不卑不亢,让齐侯看了说不出来的舒心。

    齐侯笑着说:“二哥可有见教?但二哥身子骨弱,孤可不忍心让你跑到卫国去和谈,这千里迢迢的,再累坏了二哥。”

    审友听齐侯这么说,心中得意,虽然齐侯口中这么关心吴纠,但是其实齐侯还是打算让审友去的,这一听谁都听出来了,齐侯是偏向审友的,原因暂且不言,但结果是这般。

    吴纠淡淡一笑,说:“君上,与卫国和谈,何必要远赴卫国呢?卫国国君乃不讲信誉的人,与这种人和谈,还要进入他们的领土,岂不是一件危险的事儿?无论派谁去,都是我齐国的栋梁之臣,万一损兵折将,倒伤了君上心。”

    齐侯一听,说:“正是呢,这么说来,二哥可有妙计?”

    吴纠说:“妙计不敢当,纠姑且一说,在诸卿面前献丑,请诸位海涵。”

    他说的话彬彬有礼,旁人都看着吴纠,齐侯笑着说:“二哥不必谦虚了。”

    吴纠这才拱手说:“君上,北杏会盟在即,卫国虽接了请柬,但是一直没有给出一个准信儿,到底是否参加会盟。卫国自持大国,君上以代天子身份召开诸侯会盟,唯恐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国不来参加,到时候丢了君上的颜面。君上不如修书一封,送到卫国,就说三月会盟将至,君上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商量和谈,和谈一事儿,会盟之时顺便言道便是。”

    吴纠心中知道,这次诸侯会盟,虽然给齐桓公打下了称霸的坚实基础,但是说到底,其实这次会盟很惨淡,周天子几百封国,接到请柬的没有五十也有数十,结果呢,最后来赴约会盟的,加上齐国本国,一共五个国家。

    这五个国家是,本次必须到场,因为会受到正式册封的宋公御说,另外三个国家,则是陈国、蔡国和邾国。剩下这三个国家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弱,非常之弱,三个国家夹起来,恨不得还没有齐国一半大。

    来了一帮篓瓜,齐侯能不熬得慌?

    更熬心的是,这次会盟,宋公接受了册封,当天晚上就领兵撤退,打道回府了,根本不理齐侯尊王攘夷的事情,

    这能让齐侯不熬得慌?

    吴纠这么想着,就知道卫国一定不会来会盟,所以特意这么一说,卫国要想不被淹,肯定要来参会,一举两点,让卫侯来齐国的北杏,不需要让使臣跑到卫国去,岂不是妙哉?

    齐侯也知道卫侯不会来,因为他已经经历过北杏会盟了,他一心只想比上辈子提前召开会盟,提前称霸诸侯,但是并没有像吴纠这样,想到篡改会盟的内容,可以说他们两个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

    齐侯被吴纠这么一提点,笑着说:“二哥说得好,当然太好了,请卫侯来北杏会盟,顺便商讨和谈的事情,一举两得。”

    齐侯这么说,又说:“那便这样说定了隰朋。”

    公孙隰朋连忙出列,说:“是,隰朋在。”

    齐侯笑着说:“就由你修书一封,书信成形之后呈给孤看一眼,和卫侯说明这个事情。”

    公孙隰朋又拱手说:“是,隰朋领命。”

    审友眼看着到嘴的鸭子,结果那鸭子张开了翅膀,突然飞走了,他能不生气么?当即咬牙切齿的暗暗看了一眼吴纠。

    吴纠也正笑眯眯的看着他,吴纠本身就是挑衅来的,成功之后自然要把挑衅这个事儿做到极致,还冲审友点了点头,拱了拱手。

    那审友气得不行,但是不敢在齐侯面前表露出来,只好走回席位上,重新坐好。

    齐侯笑着说:“孤就说了,若没有二哥,孤可怎生是好?”

    群臣也觉得吴纠这个主意不错,不过齐侯说话未免也太黏糊糊了,让众臣都觉得有些奇怪。

    齐侯说着,又说:“众卿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商议的么?”

    这个时候曹刿走出来,恭敬的说:“君上,三月会盟马上要召开,城父与卑将商议,打算两日后便即上路,先头赶赴北杏准备盟约一事,迎接下月君上和诸位国君大驾。”

    齐侯点了点头,说:“诺。”

    曹刿听齐侯答应了,便领旨准备这件事情去了,他与王子成父是这次会盟的安全人员,自然要早些准备会盟大营。

    说文中解释“诺”这个字为答应,其实“诺”这个字的答应,在古代是带有浓重的上级回应下级,尊贵答应卑微的语气在里面。

    很多古代电视剧里错用诺为是,用做了臣子答应君上吩咐的词,这便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诺其实相当于“嗯”,若是齐侯吩咐一个人做事,臣子敢只是“嗯”一声答应下来,那绝对是拉出去砍头的过错。

    在课本中的触龙说赵太后里面,也只有太后说“诺,恣君之所使之”,而没有触龙对太后说诺的份儿。

    若是下级臣子对上级国君一定要说“诺”,也必须在前面加一个字,变成“谨诺”或者“敬诺”,便显得无比恭敬了。

    齐侯解决了卫国的事情,便挥手说:“行了,今儿就说到这里,另外老三和二哥留下来,其他人可以散了。”

    公子昭大病初愈,又因为年纪快到了,已经开始上朝了,就坐在公子无亏后面儿,如今齐侯突然点了公子昭的名字,公子昭有些吃惊,抬起头来看了一眼齐侯。

    正好看到公子无亏在看自己,众人都起身,公子无亏也站起来,对公子昭说:“三弟,大哥先回去了,你去见君父罢。”

    公子昭点了点头,其他人都散去,齐侯便说:“你二人随孤来。”

    吴纠不知齐侯是什么意思,便与公子昭一起,跟着齐侯进了内殿,两个人进入内殿之后,齐侯并没有立马说话,还是说:“再等等。”

    不过一会儿,内殿里又匆匆进来两个人,便是监国上大夫的高傒和国懿仲了。

    吴纠见高傒和国懿仲走了进来,有些吃惊,就见齐侯招呼两位监国坐下来,笑着说:“今日请高子和国子两位上卿,还有二哥过来,其实是做个见证。”

    齐侯吴纠和两位监国都坐着,因为公子昭乃是晚辈,矮了一辈儿,所以便站着,就看到齐侯抬起头来看着自己。

    齐侯说:“孤考虑了很久,昭儿虽然并非嫡出,但是心思沉稳,颇有建树,若悉心教导,他日必成大器。又经过上次冬狩之事,舍命相救大哥,看的出来昭儿最为心善,孤就想着,这次孤离开临淄城,往北杏去会盟,齐宫之中需要留一个主事儿掌纛棋的,二位上卿和二哥觉着,昭儿合适么?”

    吴纠一听,竟然这么早就来了?他不知齐侯什么时候立的公子昭为太子,但是应该不会太早,如今公子昭才这么小,也没有出过什么公干,没什么功勋在身上,齐侯竟然有意立他为太子。

    齐侯虽然没有明说,而且应该只是试探,想要公子昭这回趁着自己离开主事,而起还叫来了高傒和国懿仲,让两个人辅佐公子昭,这摆明是要立公子昭为太子。

    吴纠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公子昭在历史上也是太子。

    高傒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率先说:“公子昭的确心善仁义,北杏会盟期间,公子昭坐纛儿,再合适不过,傒愿倾尽全力,辅佐幼公子。”

    高傒和国懿仲两个人向来是同进同出的,政治理念也最为一致,高傒考虑到的,国懿仲都考虑到了,一方面是公子昭的确很合适,心地善良,老成持重,虽然没有功勋在身上,但是的确有才华,而且文武双全。

    但这两位上卿也考虑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便是正因为公子昭现在没有功勋在身,所以才好控制培养,高傒和国懿仲也想把齐国下一任国君,培养成自己的党派,如今两个人辅佐公子昭,正是大好时机。

    国懿仲连忙也躬身拱手说:“君上英明,公子仁义,实乃我齐国之大幸啊!”

    齐侯一听,便笑着说:“齐国有高子国子两位上卿监国辅佐,也乃是大幸事,孤和二哥离开临淄的这些日子,就仰仗二位国卿多多提点愚儿了。”

    齐侯说话非常客气,毕竟高子国子可是帮助他继位的人,再者就是高子和国子乃是周天子派来的亲信监国,所以齐侯一直以礼相待。

    齐侯这么一说话,两位监国突然又听到了另外一个重点,那就是齐侯竟然要带着吴纠一起去北杏会盟。

    北杏会盟,毫不客气的说,这是齐国封国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会盟,如果会盟成功,会将齐国推向第一大强国的行列,如今齐国虽然强大,但是像卫国鲁国这样的国家还会向齐国叫板,如果北杏会盟成功,那么齐国的地位和档次提升的就不是一个格段。

    如此隆重的会盟,需要带最心腹的大臣去才是,高傒和国懿仲虽然现在对吴纠的看法少有改观,但是吴纠越是聪明,越是凌厉,才越是危险,毕竟他并非是齐侯党派的人,始终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吴纠甚至比公子昭更名正言顺,这样一个肉中刺横在面前,齐侯竟然要带吴纠去会盟,高傒和国懿仲能同意么?

    吴纠也不想去会盟,实在太累,但是齐侯已然说出口了,这事儿怎么可能改变?忤逆齐侯的意思,费力不讨好不说,还会落一身的不是。

    高傒和国懿仲对看了一眼,方要说话,齐侯便笑眯眯的说:“嗯?二位监国可是对幼公子有什么看法?”

    齐侯知道他们要说什么,故意曲解了两个人的意思,高傒和国懿仲本想一鼓作气,结果突然漏了气,这话就没说出口,而且是当着吴纠本人,更不好说出口,便摇了摇头,忍着没说,想要等一会儿再说。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公子昭突然拱手说:“君父,儿子有话想说。”

    齐侯看向公子昭,说:“昭儿有什么想说的?”

    公子昭迟疑了一下,这才淡淡的说:“儿子年纪尚轻,君父出行期间,由两位上卿监国,已然十分妥当,儿子没有经验,恐怕做错事儿,若不然,也可以请大哥担当坐纛儿”

    齐侯听着公子昭的话,笑了笑,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头,齐侯一抬起手来,公子昭便停了下来,齐侯笑眯眯的说:“孤便知你会这么说,昭儿,你也不小了,是时候长大了,可不是那个天天跟在你哥哥后面儿的小顽童了,孤这次把事情交给你,就是想要锻炼锻炼你,两位监国也会尽心辅佐,这事儿孤心意已决,昭儿不必再谦虚了。”

    公子昭还想说话,但是看到齐侯那表情,便闭上嘴,没有再说话,高傒笑着说:“幼公子谦虚谨慎,乃成大事之风。”

    齐侯笑着说:“是呢。”

    吴纠看了看公子昭,公子昭虽然应承下来,但是看起来并不想做这个监国,若是事情成了,那就是“太子监国”,到时候北杏会盟回来,不只是齐侯的档次提高了,就连公子昭的档次也会一并提高。

    然而就是这样,公子昭竟然不愿意监国,而且还力荐大哥公子无亏监国,吴纠有些诧异,历史上和公子无亏斗得你死我活的三公子,年轻时竟然这般要好。

    齐侯要说的便是这个事儿,没有旁的事情了,说罢之后,齐侯便让大家散了,这个时候高傒和国懿仲很默契的留了下来。

    吴纠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因为自己离开的时候,那两位监国还偷偷瞥了自己一眼,恐怕是不想让自己参加北杏会盟。

    吴纠心里想着,千万要说动齐侯,因为吴纠也不想麻烦自己,虽然北杏在齐国界内,但是这年代交通实在不发达,坐缁车去北杏,快则两三天,慢则四五天,而这次定然是慢的,因为是诸侯会盟,齐侯定然要浩浩荡荡的去立威才行。

    四五天折腾下来,吴纠并不想去受罪,试想想看,若是天天发疯的齐侯并不在临淄城里,吴纠就相当于放了一个大假,岂不是正好?

    吴纠从路寝宫出来,眼看时间还早,不想回小寝宫去,毕竟回去就和齐侯抬头不见低头见了,便准备回房舍叫上子清,去小饭馆转转,看看生意。

    吴纠刚走了几步,就听到一声:“公子,呦,是公子啊!”

    吴纠狐疑的停住脚,回过头来,就看到了一个中大夫打扮的人走过来,是方才散朝之后已经离开的审友。

    审友从后面摇摇走过来,笑眯眯的说:“好巧啊公子,公子可是大忙人儿,君上刚找公子议过事?”

    吴纠打量着了一眼审友,笑了笑,说:“不巧罢?中大夫恐怕是有话要与纠说,等候多时了罢?”

    审友一听,顿时脸色都僵硬了,似乎被吴纠给说对了,他的确是等了很久,毕竟散朝之后,其他人都离开了,审友在宫中没什么公干,便要离开,但是他对吴纠方才在朝上的奚落怀恨在心,所以想要找吴纠的晦气,并没有立刻出宫去。

    因为齐侯将吴纠叫走了,所以审友在这猫着很久了,一直等着,天气不算暖和,审友的脸都给冻红了。

    吴纠笑着说:“中大夫,有话直说罢,纠一会儿还有事儿要忙,不似中大夫,一天到晚,除了溜须拍马,没有旁的事情了。”

    审友听他说的直白,顿时脸上现出怒色,冷笑了一声说:“公子,友只是想要提醒公子一句,一个人太得宠,早晚都有失宠的一天,而且他越是得宠,这一天来的就会越快,因为这样的人,贪心不足,想要独占君上的宠信,不给其他人留一条活路,难免就会有什么磕磕碰碰。”

    吴纠听了笑眯眯的,也没生气,说:“是么?多谢中大夫提醒,不过纠也有句话,奉劝中大夫。”

    审友看着他面色不善,没有接话,他知道自己接茬儿肯定是找羞辱的,便没说什么。

    吴纠笑眯眯的说:“中大夫聪慧过人,若把自己三分之一的本事拿出来用在正道儿上,而非溜须拍马上,恐怕就要比现在还得宠的多了。”

    审友一听,果然脸色气的都青了,低声威胁的说:“总比公子以色侍君要强得多,不是么?今日君上宠爱公子你的颜色,再过个十年,不消十年,只需五年看看,看看君上还会宠爱公子这样的人么?”

    吴纠一听,仍然不见生气,笑着说掸了掸自己的袍子,说:“这倒是,不过眼下太受宠,也是件让人颇为闹心的事情,中大夫这辈子,恐怕是体会不到了。”

    吴纠笑着说完,抬了一下手说:“真对不住,纠还有事儿忙,先走一步了。”

    审友被吴纠最后那句气的脸色都青了,看着吴纠的背影,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走着瞧”,便转身也走了。

    公子昭从路寝宫出来,准备回自己的房舍去,半路就遇到了在花园中的公子无亏。

    公子无亏似乎早就等在这里,看到公子昭走过来,便笑着说:“昭儿,忙完了么?君父叫你过去,说了什么?”

    公子昭看了一眼公子无亏,摇头说:“没说什么要紧的。”

    公子无亏点了点头,笑着说:“今儿中午来哥哥这儿一起用膳罢?”

    公子昭也点了点头,说:“好。”

    中午方用了午膳,公子无亏便被卫姬给请走了,他到了卫姬的院落,走进去就看到有人守在门口,说卫姬请公子单独进去。

    公子无亏走进房舍之中,便看到卫姬坐在席上,正在喝水,她喝一口,将杯子放下,又喝了一口,又将杯子放下,反复将杯子拿起放下好几回,频率非常高,似乎有什么紧张焦急,或者烦心的事情。

    公子无亏走进去,笑着说:“母亲,怎么了?这么着急找儿子过来?”

    卫姬见到公子无亏,立刻说:“你还问我怎么了,儿啊,你真糊涂,先关门。”

    公子无亏回手把门关上,然后走过去坐下来,给自己也倒了杯水,卫姬便说:“儿啊,你中午和谁在一起?”

    公子无亏不以为意,说:“还能和谁?不就是昭儿么。”

    卫姬一听,着急的轻拍着桌案,说:“糊涂,我跟你说了多少次,别跟那郑姬的儿子来往,你偏不听。”

    公子无亏端起水杯来喝水,说:“母亲,昭儿虽是郑姬的儿子,但是他自小和儿子最亲,这不是好事儿么?昭儿对儿子言听计从,比那郑姬说出来的话还管用,母亲该高兴才是。”

    卫姬嘲讽一笑,说:“什么?那小狼崽子对你言听计从?儿啊,你可知今日君上单独留下那狼崽子,说了些什么?”

    公子无亏动作一顿,水没有进口,说:“说了什么?”

    卫姬说:“他对你言听计从,怎么没告诉你?君上要在离开临淄,赶往北杏会盟诸侯之际,让那狼狈子做监国!监国啊!儿你知道么?如今他是公子监国,明日他便是太子监国!”

    “哆!”一声。

    公子无亏将水杯重重的按在案上,脸色都冷了下来,说:“这事儿消息可靠么?”

    卫姬说:“你好糊涂,你母亲在宫里的耳目,能不可靠么?君上已经让高傒和国懿仲辅佐那狼崽子了,无亏,你还说他对你言听计从,恐怕从头到尾,他都是装的,你看那郑姬有多能装,他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总有一天那狼崽子会将你啃得连骨头都不剩下!”

    公子无亏听不到卫姬说多余的话,他只听到了齐侯让公子昭做公子监国,还让高傒和国懿仲辅佐公子昭,而他今日问公子昭的时候,公子昭却说没什么要紧事儿。

    公子无亏脸色难看到了极点,没说一句话,突然起身就离开了,“嘭!”一声一脚踢开门,扬长而去。

    公子无亏从卫姬那里出来,往自己的房间走,他险些忘了公子昭还在他的房舍里,一推开门,便看到公子昭坐在席上,公子无亏冷笑了一声,走过去,拱手说:“恭喜太子监国了。”

    公子昭一怔,随即说:“大哥从哪里听说,这种话还是别再说了,若让人听到不好。”

    公子无亏一笑,说:“也是,你今日还是公子监国,或许明日才是太子监国。”

    公子昭说:“大哥”

    公子无亏突然打断他的话,说:“别再叫我大哥了,你耍的我团团转,很好顽是么?我今天中午问你,你怎么回答我的?这不是要紧事儿么?”

    公子昭看了一眼他,说:“在我心中不是。”

    公子无亏嘲讽一笑,说:“哦?那什么在幼公子眼中,是要紧事?”

    公子无亏显然在奚落他,公子昭却对答如流的说:“是大哥的事情。”

    公子无亏一愣,怔愣了好一会儿,随即才笑了一声,低声说:“险些又被你给骗了。”

    公子昭说:“昭儿没骗大哥,监国一事,弟弟有禀明君父,请大哥监国,但是君父”

    他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又说:“等君父从北杏归来,弟弟会禀明君父,辞去监国一职。”

    公子无亏笑了笑,说:“好啊,多大义?多慷慨?多让人歆羡呢!”

    公子昭抬头看着居高临下站着的公子无亏,眯眼说:“大哥,你到底在气什么?是气弟弟抢了你的监国之位么?国家权术在你眼里,比从小跟在你身边,一直仰慕你,敬慕你的弟弟还重要?还是气弟弟没有和大哥挑明监国一事?”

    公子无亏听着,只是语气平板的说:“出去,我要休息了。”

    公子昭默默站起来,准备往外走,临出门的时候,用低沉的嗓音说:“昭知道在哥哥心中,权术社稷,远比弟弟重要的多,因此才没有和大哥挑明监国一事,因为弟弟害怕挑明,会看到大哥如今的脸色大哥歇息罢。”

    他说着,便推开门走了出去,反手将门“嘭”一声轻轻带上。

    公子无亏没动,低头盯着案上摆着的两只小碗,一只是公子昭方才喝水用的,另外一只是自己离开之前喝水用的。

    公子无亏盯着那两只碗,突然心中气愤难当,也不知在气什么,猛地一脚将桌案“啪嚓!!”一声踢翻。

    三月暮春,齐国幼公子监国,齐侯携公子纠一并赴往北杏召开诸侯会盟,王子成父和曹刿已然在半月之前,率先离开了临淄城,赶往北杏准备会盟事宜。

    这日齐国的车驾也要出发启程了,队伍浩浩荡荡,虎贲军开路,寺人宫女辎重一样不少,当头骑马的是大司行公孙隰朋。

    齐侯缓缓登上缁车,吴纠想要坐其他车子,避免旁人觉得自己以色侍君,结果环视了一周,发现并没有其他车马,只剩下辎重拉货物的车子。

    吴纠一阵无奈,就见缁车帘子“哗啦”一声打起,齐侯从里面探出头来,笑着说:“二哥,还不上车?”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